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1 18:16:06

一、西班牙的高迪建築賞析

安東尼奧·高迪(Antonio Gaudi,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小城雷烏斯,西班牙建築師,塑性建築流派的代表人物,屬于現代主義建築風格。高迪一生設計過很多作品,主要有古埃爾公園、米拉公寓、巴特羅公寓、聖家族大教堂等,其中有17項被西班牙列為國家級文物,7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1

(高迪像 圖片轉自百度圖庫)

天才級建築大師安東尼·高迪(Antonio Gaudi)對于巴塞羅那整個城市建築風格的影響是無人能及的。他對色彩、形狀、風格的大膽創新常常來源于他對大自然的崇拜,這也是巴塞羅納的迷人之處。高迪曾說:“藝術必須出自于大自然,因為大自然已為人們創造出最獨特美麗的造型。”他認為大自然界是沒有直線存在的,直線屬于人類,而曲線才屬于上帝。

聖家族大教堂(簡稱聖家堂)的建設工作占據了高迪晚年全部的精力,可以說是他晚年全部心血的結晶和榮譽的象征,也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最偉大的建築,在高迪的心中,他的這項工作并非為世間的凡人而做,而是在為上帝建造這座教堂。面對教堂漫長的建造過程中,高迪曾說過這樣的話:“我的客戶(上帝)并不着急”。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2

(聖家堂外觀 圖片轉自馬蜂窩)

這是一個真正的百年大工程,建造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羅那書商朱塞佩·瑪麗亞·博卡貝裡亞提出的。1882年開始正式開工,高迪自1883年開始主持該工程,直至1926年去世,他在這生命最後的12年,他完全謝絕了其他工程,專心緻志于這一教堂的建築。當高迪于1926年去世時,大教堂的完成度大概在15%到25%之間。

在高迪死後,建築由首席建築師蘇格拉内(Domènec Sugrañes i Gras)主持,直到被1936年的西班牙内戰打斷。令人惋惜的是,這場内戰毀壞了大教堂一部分未完成的建築以及高迪設計的模型和部分高迪的設計稿,現在的設計則是基于被大火損壞的原設計和部分現代的改進設計重構而來的。1939年,西班牙内戰結束,自1940年以來,建築師弗朗塞斯科·金塔納(Francesc Quintana)、普伊格(Isidre Puig Boada)、路易斯·博奈特(Lluís Bonet i Gari)和弗朗塞斯科·卡多内(Francesc Cardoner)等人依次接手了工作。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設計師和建築師在建築和設計過程中引入了計算機,大大地提升了大教堂的建造效率,于2010年,時任總建築師的路易斯·博奈特之子喬迪·博奈特(Jordi Bonet i Armengol)宣布聖家族大教堂的建設進度終于過半,并于同年,聖家堂教皇本笃十六世封為宗座聖殿。2012年,喬迪·法利(Jordi Fauli)接手成為首席建築師,并于2015年10月宣布70%的建設已經完成,建設已經進入最後階段,整體大教堂的大部分結構将于2026年,高迪逝世的100周年紀念之時完工,這将是對這位天才建築師最好的緬懷。可是,2020年9月16日,尚在建設中的聖家族大教堂因疫情導緻工期推遲,建設資金也受到影響,喬迪·法利的這個夢想也随之破滅。希望在不久的将來,這個曆時近150年的為上帝而建設的天才工程能圓滿地完成,它将為世人帶來更大的震撼。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3

(聖家堂設計效果圖 圖片來自Citytalk城市通)

沒有人會想到一座教堂會以這樣一種形式展現,這将近150年的建設工程,似乎正是天才建造師高迪對完美最高要求的诠釋。他為教堂聖殿設計了三個立面,這也是我們最能看到高迪強烈的宗教信仰的地方之一。這三個立面每一個都與基督生命中的某個時刻有關:出生、受難和他永恒的榮耀,所以他們分别被命名為誕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受難立面(Passion façade)和榮耀立面(Glory façade)。

面向東方的是誕生立面,用太陽升起的方向來代表基督的誕生。它包括四個塔樓和三個門廊,并裝飾有不少令人聯想到生命的元素,受高迪的自然主義風格影響,雕刻作品大量采用了自然景觀和圖像,各自都表現着自己的特質,如雕刻在立面兩側的變色龍代表着大自然的不斷變化,而隔開三個門廊的兩根立柱下分别有一隻海龜、一隻陸龜,各自象征海洋和陸地,同時又因為各自的始終不變就又成了時間的象征。這個立面的三個門廊分别被命名為希望(Hope)、仁慈(Mercy)和信仰(Faith),這正是天主教教義的三大支柱,其中仁慈門廊上雕有生命之樹。整體而言,這面牆展現了大自然的存在和不斷變化的寓言,因此也展現了造物主的神聖。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4

( 誕生面 圖片來自窮遊網)

面向西方的是受難立面,日落的方向象征着基督的受難與死亡。同樣包括四個塔樓和三個門廊,與裝飾豐富的誕生立面相比,受難立面更為樸素簡單,由大量光秃秃的石頭組成,上刻有醒目的直線,與骨架上的骨骼相仿。

受難立面上雕刻的場景可分為三個階段,呈“S”型排列,展現的是耶稣的“苦路”,最低的一層來自于耶稣受難前夜,中間層描述的是耶稣受難當天,第三層描述的則是耶稣的埋葬和複活。這些雕塑由約瑟普·瑪麗亞·蘇比拉奇(Josep Maria Subirachs)創作,以其銳利的角度和平坦的表面而聞名,創造了一種戲劇性的表現。他們的目标是通過剛硬的表現形式引發出極富表現力的效果,通過“破壞”弧線、“切斷”立柱,憑借明暗配合,進一步展現耶稣受難的深重與殘忍。最為精妙的是,在這個立面中,隐藏有一個神秘的數字,通過其中的元素,可以用310種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加起來是數字33,這正是基督受難時的年齡。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5

(受難面 圖片來自窮遊網)

面向南方的是榮耀立面,它三個立面中的最後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至今還沒有完成的。這個立面代表着基督永恒的榮耀,以最後審判、地獄和永恒的幸福為主題,包含7個入口(基督教中的一個神聖數字),象征屬靈的恩賜,頂部有四座塔樓。雖然還沒有完工,但這些塔已經比教堂裡的任何其他塔都高。立面展現耶稣成神升天的經曆:死亡、最後的審判和榮耀,同樣也會描繪諸如地獄、煉獄等場景,還會包括七宗罪和七美德等元素。

無論是誕生立面、受難立面還是榮耀立面的上方,都安置了4座塔樓,總計12座,代表了耶稣12個門徒,另外還有4座塔共同簇擁着一個中心尖塔,象征4位福音傳教士和基督本身。四福音書作者對應的高塔将會立有他們各自的象征雕塑:公牛(路加)、天使(馬太)、鷹(約翰)和獅子(馬可)。中央的耶稣高塔上将立有一個巨大的十字架;由于高迪認為自己的作品不能超越神明的創造,塔總高(170米)比巴塞羅那的蒙特惠奇山低一米。較低的高塔上則立着成捆的小麥、聖餐杯和葡萄,象征聖餐禮。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6

(聖家堂鳥瞰 圖片來自窮遊網)

如果說聖家堂的外部建設已經是一種奇迹,那麼當人們走進他的内部,就會發現,這所教堂有着世界上聞所未聞的驚豔。聖家堂内部的設計為拉丁十字架式 總共有五條走廊,精确到天花闆,石柱,地闆等的格局,都做了最為巧妙的設計。中殿的拱頂高達45米,側殿拱頂高30米,十字型翼部有三條走廊,立柱間隔7.5米。

仔細擡頭觀察教堂的每一處天花闆 它的石柱就像是一棵棵頂天大樹,頂起了神聖的光輝 頂起了每一處璀璨的心中的星辰,教堂呈石灰色的現冷色調 和以往暖色調的教堂完全不一樣。内部的立柱是高迪獨特的設計作品。除了分叉以進一步支撐重量,它們千變萬化的表面紋理是多種幾何圖形拼合的結果。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基底方形的立柱随着高度的升高變成了八邊形,接着又成了六邊形,最後變化成了圓形,這是螺旋狀立柱三維拼合的産物。教堂内部各種構造的面都不是平面,内部裝飾全面而豐富,多數的抽象形狀由平滑的曲線和鋸齒狀的節點組合而成。即便是細節層面的設計,例如樓梯的鐵欄杆也經過了富有曲線美的加工。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7

(聖家堂的奇特穹頂 圖片來百度圖庫)

除了石柱和天花闆以外,高迪還巧妙地利用了光效增強了聖家族大教堂的感染力與莊嚴感,他将教堂各個方向的色彩進行改造,通過不同形狀和配色的彩色玻璃,讓教堂變得五彩斑斓,高塔和屋頂的許多畫龍點睛的細小元素等等,是由威尼斯琉璃做成的馬賽克,并塗以異彩紛呈的釉飾。他曾說色彩是生命的動人之處 這也正是聖家堂表現出的獨有特質。最為精妙的是,高迪對這些彩色玻璃也有着天才的與衆不同的設計,這些彩色玻璃按照方向排列,東邊的偏冷淡 西邊的偏熱烈,從清晨直至黃昏時候,由于陽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利用光線的折射原理,大教堂内的彩色光色調會随着時間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從清晨日出前寒冷,到黃昏時的溫暖漸漸變化。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8

(聖家堂内的奇妙采光設計 圖片來百度圖庫)

170米的高塔、五顔六色的馬賽克裝飾、螺旋形的樓梯、宛如從牆上生長出來的栩栩如生的雕像……,這正是天才建築師高迪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産。聖家族大教堂的每一處都是故事 隻等待人們去發現,它将繼續承載着高迪最後的夢想,相信不久的未來,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将是完整的聖家族大教堂。

二、古羅馬建築賞析

提到意大利,就一定會想到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成立于公元前27年。在我國的史書中被稱為大秦、拂菻,以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号為标志,直到公元2世紀初,羅馬帝國統治疆域達到了頂峰:東迄幼發拉底河、西抵不列颠、北達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環地中海大帝國,與當時我國的東漢王朝共同成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帝國之一,為人類文明留下了及其珍貴的文化遺産,而它的都城,古羅馬城也與當時東漢帝國的都城洛陽一起成為當時人類文明的兩個中心。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9

(羅馬帝國與漢帝國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如今的羅馬城,是意大利的首都城市,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正是由于這樣的曆史原因,羅馬被昵稱為“永恒之城”。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裡。是意大利占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遊覽地之一。

而羅馬的曆史城區,正是羅馬建築最為集中的區域,來到這裡的人,會深深地感覺到這裡的每一個建築都飽含着濃濃的曆史氣息,似乎在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述說着羅馬的往事,展示出羅馬帝國曾經的榮耀和輝煌。1980年,整個羅馬的曆史城區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10

(古羅馬城鳥瞰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羅馬鬥獸場顯然是現今尚存的最具羅馬特色的建築之一。壯觀的拱券結構、令人驚歎的巨大體量、精巧嚴謹的舞台裝置,還有集古羅馬藝術之大成的裝飾等等,這一切無不在向見到它的每一個人述說着它曾經的輝煌和榮耀。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11

(羅馬鬥獸場外觀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12

(羅馬鬥獸場夜景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羅馬鬥獸場于公元70至72年之間開始建造,由韋斯帕芗皇帝下令修建,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取悅戰争凱旋的将領士兵和贊美偉大的帝國,韋斯帕芗去逝後,在公元80年,在其兒子提圖斯在位期間建成,是羅馬帝國标志性的建築物之一。鬥獸場建在羅馬著名的暴君尼祿的“金宮”廢墟之上。根據羅馬史學家狄奧·卡西烏斯的記載,鬥獸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在這100天裡,沒有體育比賽,也沒有輕松的娛樂,隻有角鬥士的表演——人與人之間、人與野獸之間殊死搏鬥。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13

(羅馬鬥獸場還原效果圖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鬥獸場在建築史上堪稱典範的傑作和奇迹,以龐大、雄偉、壯觀著稱于世。如今雖隻剩下大半個骨架,但其雄偉之氣魄、磅礴之氣勢猶存。鬥獸場平面呈橢圓形,占地約2萬平方米,外圍牆高48米,相當于現代約15層樓房的高度。該建築為4層結構,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層分别有80個圓拱,其柱形極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愛奧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标準順序排列,第4層則以小窗和壁柱裝飾。

場中間為角鬥台,長86米,寬63米,仍為橢圓形,相當于一個足球場那麼大。角鬥台下是地窖,關押猛獸和角鬥士。角鬥台周圍的看台分為3個區。底層的第一區是皇帝和貴族的座席,第二層為羅馬高階層市民席,第三層則為一般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陽台,一般觀衆隻能在此處站着觀看表演了。場内看台共可容納觀衆約9萬多人,底層地面有80個出入口,可确保在15分鐘至30分鐘内把場内5萬觀衆全部疏散離場。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14

(鬥獸場結構中的圓拱與柱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作為羅馬帝國為數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建築之一,鬥獸場如今已成為古羅馬建築和工程實力的豐碑。它也是意大利政府旅遊收入的主要來源,每年接待遊客近700萬人次,是意大利所有旅遊景點中收入最高的。“即便已成殘骸,依舊華麗燦爛。”美國畫家托馬斯·科爾面對羅馬鬥獸場時這樣贊美它。它曾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競技場。即使是到了兩千年後的今天,每一個現代化的大型體育場,都還帶有古羅馬鬥獸場的烙印。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15

(鬥獸場鳥瞰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從古羅馬鬥獸場往西北方向走,穿過圖拉真廣場,就來到萬神殿。萬神殿,又名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它始建于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屋大維自建國起,便決意修建這樣一座神廟,以供奉奧林匹亞山山上諸神。于是這座神殿便經由他的女婿阿戈利巴所督建,至公元前25年初步建成,奧林匹亞神話諸神神祇得以安存其中。萬神殿的全稱是Pantheon,其中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意義是必須供奉羅馬全部的神。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16

(萬神殿外觀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萬神殿的建築風格,采用了穹頂覆蓋的集中式形制,其神廟正面呈長方形,平面則為為圓形,由長方形門廊和圓形堂組成,其中最精妙絕倫的巅峰設計是他的圓形穹頂。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圓形穹頂,直徑長為43.3米,其頂端高度也是43.3米,穹頂正中有直徑8.92米的采光圓眼,這個穹頂的設計最令人贊歎之處在于整個萬神殿内,竟沒有用到一根柱子去支撐它,當然,在羅馬帝國時代,更不會有鋼筋支撐的存在,完全是出自建築師們高深的建築知識和計算方法。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17

(萬神殿側面效果圖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首先工程師造了6米多厚的牆來支撐圓頂,而且越往上用越輕的石頭,目的是減輕荷載。要把頂部做得盡可能輕,把底部做得盡可能重和堅固,所以要小心地逐層改變石頭的密度來改變每一層的重量,從頂部的最輕到底部的最重。因此工程師在底部用了大塊沉重的材料如玄武岩,在中間混合了來自那不勒斯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在頂部使用了多孔火山岩--浮石,最後在圓形屋頂的頂點,留了直徑近9米的圓形開口,叫做Oculus,意思是“眼睛”,這是避免在圓屋頂最為脆弱的地方加上巨大的重量,同時讓光能夠透過萬神廟的内部。整個建築唯一的采光點,就是穹頂上的這個圓形開口。另外,穹頂的厚度也逐漸削薄,從穹頂底部的5.9米一直減少到頂部的僅1.5米。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18

(萬神殿的巨大穹頂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當人們置身萬神殿中,擡頭看到頭頂的巨大穹頂,才會明白羅馬人設計的精巧之處。直徑43.3米的巨大穹頂,擡眼完全望不到邊,而當人站在可以将穹頂完全收入眼中的位置時,似乎能深深地感覺到自身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建築體本身的無窗處理,加之從頭頂開出來的圓形光眼,使得天光從上方垂下,如同神芒普照。同時,光線從頂部洩下,并會随着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使整個建築就像是一個日晷,仿佛可以見到天堂的移動,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正是這樣的穹頂,讓米開朗基羅在見到萬神殿的時候将它贊歎為“天使的設計”。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19

(巨大穹頂的巧妙光線設計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除了本體的建築藝術外,神殿内豐富神奇的光影效果,以及雕刻精美的大理石牆面、壁龛、包括一幅幅其中的壁畫,還有柱頭上同樣精緻的大理石雕刻,都包含着豐富的古羅馬藝術特色,算得上無上的藝術瑰寶。萬神殿内的七座壁龛,分别供奉凱撒大帝等“神明”的雕像。在牆壁的凹形位置還裝有圓弧形的墓室,是意大利國王埃曼努埃萊二世等重要人物的安眠之地。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20

(萬神殿内的壁龛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從萬神殿繼續往西北方向走,過了台伯河就是聖天使堡。聖天使堡位于羅馬城的台伯河畔,古羅馬地區的最西端。城堡建于公元139年,是著名的羅馬五賢君之一哈德良皇帝親自設計并指揮建造,為自己和其後代皇帝所建的家族陵墓,作為他自己以及其繼承者的安息之地,所以城堡又稱哈德良陵墓。有趣的是如今聖天使堡的所有權并不屬于意大利,而是屬于梵蒂岡,在公元6世紀時它曾經被改建成一座華麗的羅馬教皇宮殿,作為教皇的碉堡和避難所,至今從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到聖天使堡都有一條地下通道,教皇可以不經過屬于意大利的協和大道就能到達城堡。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21

(聖天使堡外觀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聖天使堡下有數條橋可通往台伯河西岸老城,如今最為著名的就是聖天使橋。橋上有十二尊天使像,每人手中拿着一樣耶稣受刑時的刑具或相關物品,12寓意着耶稣的十二門徒。橋的兩旁本來是沒有雕像的,1535年,教皇克萊蒙特七世下令在橋的南頭建造了聖彼得和聖保羅兩位聖人的雕塑。17世紀時,這座橋又由當時最偉大的藝術大師、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建築家-畫家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及其弟子在橋兩側雕刻安放了另外十座天使雕像,使這座橋成了巴洛克式裝飾藝術的傑作。

世界各國的特色建築介紹(科普成果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①)22

(聖天使堡夜景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

“聖天使堡”這個名字的由來,傳說是因為在歐洲黑死病流行晚期,教皇格利高裡一世夢見手持寶劍的天使降臨到這座建築上,不久黑死病的流行就結束了,為了感謝天使,教皇命人在這座建築上加上了一個大天使的青銅雕像,并改名為“聖天使堡”,連同城堡下的橋也改名成了“聖天使橋”。

聖天使堡現為國家博物館,館内收藏了大量雕刻作品、羅馬教皇的住宅家具,另外還有許多從羅馬時期開始的古代武器珍品,都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浙江省社科聯社科普及課題成果

課題編号:22KPW05YB

課題名稱:歐洲各國特色建築賞析

負責人:虞曉露

推薦單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