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

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7:11:03

行香子·過七裡濑

宋代: 蘇轼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鹭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乘一葉小舟,蕩着雙槳,像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面。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水中遊魚,清晰可數,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鹭點點,悠閑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見沙底;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笑嚴光當年白白地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隻留下空名而已。隻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雲,缭繞變幻;曉山晨曦,青翠欲滴。


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一葉舟輕雙槳鴻驚)1

此詞在對大自然美景的贊歎中,寄寓了因緣自适、看透名利、歸真返樸的人生态度,發出了人生如夢的浩歎。

  上阕頭六句描寫清澈甯靜的江水之美:一葉小舟,蕩着雙槳,像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面。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水中遊魚,清晰可數,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鹭點點,悠閑自得。詞人用簡練的筆墨,動靜結合、點面兼顧地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江面風光,體現出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接下來“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節奏輕快。

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見沙底;霜溪,是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詞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個不同時辰的舟行之景。既寫出了船之行程,也創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況味,為下片抒寫人生感慨作了鋪墊。

  詞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寫江水之清明轉寫夾岸的奇山異景——“重重似畫,曲曲如屏”: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詞寫水則特詳,寫山則至簡,章法變化,體現了在江上舟中觀察景物近則精細遠則粗略的特點。

 

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一葉舟輕雙槳鴻驚)2

 “算當年,虛老嚴陵。”東漢初年的嚴子陵,輔佐劉秀打天下以後,隐居不仕,垂釣富春江上。昔人多說嚴光垂釣實是“釣名”,東坡在此,也笑嚴光當年白白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君臣一夢,今古空名”,表達出浮生若夢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隻留下空名而已。那麼真正能永恒留傳的實體是什麼呢?“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隻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雲,缭繞變形;曉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說,隻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隻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這是蘇轼的一貫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賦》中所感歎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無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結,中間插入議論感慨,而以“虛老”粘上文,“但”字轉下意,銜接自然。結尾用一“但”字領“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三個跳躍的短句,又與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遙相呼應。前面寫水,後面寫山,異曲同工,以景結情。人生的感慨,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動閃爍、如詩如畫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韻味無窮。

  從這首詞可以看出,蘇轼因與朝廷掌權者意見不合,而貶谪杭州任通判期間,盡管仕途不順,卻仍然生活得輕松閑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厭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榮辱得失化為過眼雲煙,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甯靜與安慰。詞中那生意盎然、活潑清靈的景色中,融注着詞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蘇東坡經常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有的評論家便批評蘇東坡消極、悲觀,但人們仍然愛蘇詞。人們從蘇詞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頹唐,而是綠色的歡欣,是詩情畫意的美感享受。

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一葉舟輕雙槳鴻驚)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