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随着秋分的到來,晝夜溫差變大、降水減少、天氣越發幹燥,許多人的身體因此也發生着不小的改變。
快看看你有沒有同款症狀
1.口幹、嘴唇幹裂,常舔嘴唇,或者經常要水喝;
2.陣發性咳嗽,幹咳,聲音沙啞,喉嚨疼痛以及口腔潰瘍;
3.皮膚幹燥起皮,瘙癢甚至皲裂;
4.鼻敏感,不停流鼻涕打噴嚏,鼻黏膜幹燥,挖鼻子還容易導緻鼻出血;
5.頭發幹燥枯黃,容易掉落;
6.心緒不甯,夜間睡覺容易出現驚厥現象;
7.大便幹燥,拉羊咩屎。
如果中了兩條以上,那麼就是被秋燥影響了。
入秋之後“燥氣當令”,秋燥進入人體導緻陰津耗損,出現皮膚幹燥和體液丢失等症狀,并傷及人體肺部,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燥邪”。
中醫認為,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燥是無形之邪,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幹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症。
“秋氣内應于肺”,肺與秋季相對應,而秋季幹燥,肺是喜潤惡燥的髒器,所以燥易傷肺。
肺之氣陰不足會對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出現鼻癢幹燥、咽幹喉痛、咳喘等一系列呼吸道疾病。
而“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因此秋燥還會影響皮膚、毛發的健康及消化系統的功能,還易出現皮膚幹癢、口幹唇裂、頭發毛躁、大便幹結、大便不暢等秋燥症狀。
舒坦過秋,防止秋邪作祟,秋季養生第一課,應當注重養陰潤肺。
//
養陰潤肺“梨”不開
說到秋季潤肺、生津,繞不開的就是「梨」!
梨,味甘性寒,具生津、清熱、化痰之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說:“梨很多品種,都是上等品,能治百病。”指出梨具有“潤肺涼心、化痰降火、解瘡毒、解酒毒”的功效。
傳統中醫一直認為梨是生津潤燥、清熱滋陰、止咳化痰的良藥。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梨還具有諸多功能。
①清熱潤燥
梨又涼又多汁。當氣候幹燥時,人們經常感到皮膚瘙癢,口鼻幹燥。此時,吃梨可以有效緩解病情。
②潤肺止咳
幹燥的氣候容易傷害唾液,導緻幹咳。梨嘗起來又甜又酸又清爽。具有潤肺、清幹、止咳、化痰的功效。因此,它對喉嚨幹燥、瘙癢、疼痛、嘶啞和痰濁有很好的療效。
③護心降壓
梨富含B族維生素,可以保護心髒,減少疲勞,增強心肌活力,幫助降低血壓。
④通便減脂
梨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刺激腸道蠕動,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并具有排便和減脂的作用。
//
生吃梨能清熱,熟吃梨能滋陰
明代醫學家李中梓在其編著的《本草通玄》中記載了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髒之陰。”簡單的歸納就是,生吃梨能清熱,熟吃梨能滋陰。
入秋後,不少人會給家人熬煮雪梨飲、梨汁粥、川貝冰糖梨、雪梨膏等,不僅清熱潤肺,香甜可口,還有很好的食療價值。
而由秋梨和祛痰中藥配伍加工而成的雪梨膏,滋陰潤燥之效尤佳。《醫學從衆錄》中就有用雪梨、蜂蜜、饴糖等中藥熬制雪梨膏的記載。
雪梨膏是中藥膏方的一種,梨香芬芳、甜潤可口,相傳始于唐朝,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則經典潤肺止咳的膏方,可養陰生津,潤肺止咳,潤燥清痰。
适用于陰虛肺熱,幹咳無痰,或痰少黏稠難咯,甚至胸悶喘促,口幹咽燥,心煩喑啞等症。
I 甘草醫生聲明
本文僅供學習用,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随時與我們聯系。
我們尊重原創,若您轉載本文,請注明:來源甘草學園公衆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權糾紛、擅自試藥等引發問題,後果自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