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癌,一種常見的口腔癌,發病僅次于舌癌和頰癌居第3位。多發于後牙區,一般下颌牙龈癌較上颌牙龈癌多見,好發于50~70歲。病因不明确,但“長期慢性刺激”是一個重要因素,如經常性口腔潰瘍、牙疼等,就需要盡早檢查是否患上牙龈癌,晚期可能轉移到附近淋巴結及肺、骨等處。
圖太刺激 已和諧
牙龈癌的早期症狀是什麼?
1.潰瘍
牙龈癌早期症狀同絕大多數的口腔癌一樣,即表現為潰瘍,一般情況下,人們容易把這種癌性潰瘍同正常情況下的口腔潰瘍相混淆。牙龈癌早期症狀多發生在上颌部,尤其是在磨牙和前唐牙區(六齡齒周圍)更多。
2.乳頭狀和結節狀也是牙龈癌的早期信号之一
特點是不疼痛但發展較快、潰瘍的基部及周圍較硬,邊緣隆起呈堤狀,繼而表面有菜花樣改變。起初在牙龈上發生潰瘍狀、乳頭狀或結節狀的腫塊,易出血,若擴展到牙槽突,會使該處牙齒發生疼痛、松動或脫落,繼續發展可侵犯周圍組織,造成該側面部腫大,影響咀嚼食物和張口困難。
3. 侵犯神經導緻疼痛
癌腫侵犯神經或有繼發感染時有自發性疼痛;如下齒槽受累則下唇麻木;如癌腫侵犯破壞了牙槽骨則牙齒松動、疼痛等都為牙龈癌早期症狀;如侵犯口底和頸部或閉口肌群則張口受限;如繼發感染或有組織壞死,則會出現特殊的惡臭味。
健康的牙龈
牙龈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癌症的病因複雜,即使專業的醫生通常也難以在微小症狀中敏銳的發現癌前端倪。作為癌症高危人群,除了定期檢查,避免外界環境的影響因素也是預防保健的有效方式。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哪些人是患牙龈癌的高危人群“:
1.女性糖尿病患者易患牙龈癌;
日本愛知縣癌症醫療中央研究人員栗木清典9月30日在福岡市舉行的日本癌症學會年會上說,調查表明女性糖尿病患者患牙龈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4.2倍,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和肺癌等其他癌症的風險也高于正常人。
2.孕婦孕期要小心牙龈癌;
有的孕婦患了妊娠期牙龈瘤,直到出現口腔反複出血不止後,才匆匆就醫。孕婦由于内分泌改變,體内迅速增加的孕激素會促使牙龈充血增生,加之口腔衛生不佳,牙菌斑、牙結石的刺激,嚴峻者會出現牙龈的瘤樣增生,導緻妊娠期牙龈瘤。
那麼如何預防牙龈癌:
1. 凡有原因不明的牙龈腫塊、糜爛或牙痛伴有牙齒松動,拔牙後創口長期不愈合,或牙龈上出現彈坑狀(火山口狀)潰瘍,尤其年齡在40歲以上者,應及時到醫院口腔科檢查,平時不可輕易或随便用手指、牙刷等摳掉牙龈上新生的腫塊,以免加重病情。
2. 預防牙龈癌,首先要注意口腔衛生,應半年或1年定期到口腔科檢查,及時消除一些不良的慢性刺激因素(如拔除殘根、殘冠、錯位牙,磨掉銳利牙尖,去除不合适的假牙等)。改變進食過燙的習慣,戒除煙酒,減少有害物質接觸,如發現口腔内有紅斑、白斑、扁平苔藓和長期不愈的慢性潰瘍,應提高警惕,嚴密觀察,做到早期确診,早期治療。
3.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關于牙龈癌早期症狀的檢查可發現牙龈處有小潰瘍,呈表淺、淡紅,以後可出現增生,其邊緣有小乳頭狀突起。X線可出現惡性腫瘤的破壞特征—蟲蝕狀不規則吸收。
提示:不要忽視牙痛、潰瘍等口腔異常狀況,一定要及早查明原因,及早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