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如何寫論文的前言

如何寫論文的前言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6 23:12:08

如何寫論文的前言?論文的前言(引言)也就是整篇文章的開場白,旨在以簡潔的話語對此研究進行整體的介紹,前言寫好了會更加容易勾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如何寫論文的前言?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如何寫論文的前言(論文怎麼寫前言篇)1

如何寫論文的前言

論文的前言(引言)也就是整篇文章的開場白,旨在以簡潔的話語對此研究進行整體的介紹,前言寫好了會更加容易勾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面臨畢業季,我許多師弟師妹詢問我如何才能寫出來合格的前言,他們在看了很多文獻後,對寫前言依舊毫無頭緒,不知從何下手。當然這都是屬于正常狀态,因此,我整理了這篇文章,目的就是教會大家掌握寫論文前言的思路與方法。

這裡我先對前言的思路進行梳理,然後從知網選取一篇CSSCI論文進行實例解析。

01前言思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引出研究對象,介紹相關背景。讓讀者知道你要研究什麼。第一部分的關鍵之處就在于讓讀者們認識到:“你所研究的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必須去研究它。”

第二部分:聚攏研究對象,闡明目前存在的困難,深刻剖析出現的原因。在實際的寫作中,大多數同學都可以點明自己的問題是什麼,但很少有人去分析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是技術缺陷還是理論與關注的不足等,因此研究很難令人信服。剖析完原因後我們一定要寫清楚這些困難所導緻的後果,讓讀者感同身受地去對研究産生認同,認為我們研究的這個問題确實很嚴重,需要去解決。第二部分的關鍵就在于讓讀者們認識到:“你所研究的這個問題會導緻非常嚴重的後果,我們必須去解決它。”

第三部分: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對前面所提到的問題與産生的原因,你要去分析怎麼才可以破解這個難題。舉個例子:“大家現在去河對面取東西,問題就是“走過不去”,那該怎麼辦,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找一條船(理論革新)或者遊泳(技術創新)過去,那這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在這裡最好綜述近年的技術與理論進展,讓讀者更加相信我們的解題思路确實可以幫助我們攻克難題。第三部分的關鍵就在于讓讀者們認識到:“為什麼這個問題别人解決不了,你能解決?因為你有會遊泳(突破性技術)或者你有船(創新性理論)等。”

第四部分:總結問題與方案。先陳述本文的研究目标,即你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然後簡要地列出你的研究方法、實驗方案等,最後點名你的研究有什麼樣的科學與現實意義。第四部分的關鍵就在于讓讀者們認識到:“你解決了這個問題到底有什麼意義。”

02實例分析《緩和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争議:教育中的技術社會實驗》(.CSSCI)

郝祥軍,顧小清,王欣苗. 緩和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争議:教育中的技術社會實驗[J]. 現代遠距離教育:1-11.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化建設必不可少的要素,正在改變着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在教育領域,我國相關政策中明确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應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已經基本完成“起步”“應用”階段,正邁入“融合”“創新”的新階段。而且,人工智能、物聯網、5G、大數據、AR/VR、區塊鍊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了社會的變革,也深刻改變了社會人才需求和教育教學形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成為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發展理念。(介紹背景,突出問題,以表明我們必須去研究它)但在教育實踐中,信息技術變革教育實踐難、信息技術的教育邊界以及價值向度的問題開始顯現。倫理風險、算法應用風險、教育數據風險等成為教育發展隐憂,技術異化教育、教育失衡的聲音此起彼伏。同時,最為典型的喬布斯之問也引發了衆多研究者的思考,對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前景由此也陷入“技術樂觀”和“技術悲觀”之間搖擺的尴尬局面,技術融合教育的争議也随之愈演愈烈,緻使人們對技術的教育效用存疑,教育信息化發展也受到不同的阻力。(讓讀者感受到這個問題存在嚴重的後果)在國家教育創新發展和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規劃下,積極探索和推進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教育實踐者和研究者不僅要了解技術與教育融合進程中各類風險内容,更有必要分析風險促發争議的原因,從而主動應對新興技術帶來的教育發展新機遇、新挑戰(讓讀者感受到我們必須去解決這個問題)

現代社會其實正在逐漸演變成一種風險社會,它是由人類知識的增長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引起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技術與教育的融合随着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深入應用也會暴露出更多潛在問題,兩者的争議也就成為一種必然出現的結果。正如英國著名社會學家Collingridge提出技術控制困境又稱“科林裡奇困境”:在新技術的早期階段,當一項技術及其社會嵌入仍然具有可塑性時,該技術的社會影響就存在不确定性;在後期階段,社會影響可能很明顯,但技術往往在社會中根深蒂固,難以克服負面的社會影響。那麼如何才能消解技術的不确定性帶來的風險呢?Van de Poel認為,将技術引入社會可以設想為一種社會實驗,隻有在這種技術真正引入社會後,這種不确定性和未知往往才會減少。技術社會實驗的治理思想自此被提出,用于處理新技術的不确定及其潛在危害等問題。(分析問題與産生原因,怎麼破解這個問題)當前的教育研究中,從安全、倫理、應用等方面對技術與教育融合的風險探讨已經很全面,本文将從技術、教育以及兩者互動三個角度系統辨析技術融合教育的争議,然後基于從技術社會實驗的思想(為什麼我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用的方法理論牛?),探究教育中的技術社會實驗原則與路徑,并最終聚焦到人工智能教育社會實驗内容,為未來推進技術與教育融合的進程提供參考(這個研究的意義)

(如有需要請及時收藏,同學們有困惑之處敬請留言,後續作者将不定期更新“摘要”、“關鍵詞”、“文章框架邏輯”、“結論”等寫作思路)

聲明:本文由作者親自整理,内容來源于作者本人的日常寫作經驗積累+論文寫作經驗教學,文章主體内容為原創,但若如有侵權部分,請聯系作者及時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