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名著閱讀朝花夕拾知識點

名著閱讀朝花夕拾知識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1:41:12

習題演練

1.(2018秋•河西區期末)下面對《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不準确的一項是(  )

A.《五猖會》記述了作者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父親讓我背《鑒略》的痛苦。文章揭露了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

B.《範愛農》寫的是範愛農和“我”在日本留學的故事。徐錫麟被害後,“我”主張“發電報到北京,痛斥滿清政府的無人道”,範愛農強烈表示贊同。

C.《阿長與山海經》憶述了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平時叫她阿媽,憎惡時叫她阿長,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事,我充滿了尊敬和感激。

D.《藤野先生》記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學習生活,以及在仙台醫專時棄醫從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經曆,深切表達了對日本沒有民族偏見的正直熱誠的先生的懷念。

2.(2017秋•成都期中)閱讀《朝花夕拾》,完成下面題目。

(1)《二十四孝圖》講述了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配有插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孝道。書中重點分析了“ ”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形象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揭示了中國兒童的可悲狀況。

(2)《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請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态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

的實質。

3.(2016秋•蕭山區期中)閱讀《朝花夕拾﹒五猖會》節選,回答下列問題。

大家同時活動起來,臉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賀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頭。我卻并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

同是坐船去看廟會,《社戲》中“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而《五猖會》中“我”為什麼感到“不高興”“沒什麼大意思”?對此你有何感悟?

答案解析

(1)

【解析】本題考查名著綜合性閱讀。解答此類題目時,要結合自己的名著知識,逐一對照選項,判斷正誤。ACD正确。B有誤。範愛農對于“我們”提出的發電報這一做法,是堅決反對的。

【答案】B

(2)

【解析】(1)本題考查名著故事情節的把握。《二十四孝圖》中“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2)本題考查名著主題的把握。《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态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财、草菅人命的實質。

【答案】(1)老萊娛親;(2)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财、草菅人命

(3)

【解析】第一問:本題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根據《五猖會》内容的把握,明确魯迅小時候本來興緻勃勃地區看戲,結果卻被父親要求背枯燥的書,我的希望破滅後感到無比掃興,所以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

第二問:本題考查閱讀感悟。父親在那樣的時刻叫“我”背誦《鑒略》!放縱熱情的興奮和快樂頓時像肥皂泡一樣的幻滅了,五猖會的熱鬧和喧嚣早已被枯燥乏味的《鑒略》所替代,封建時代的教育泯滅了兒童的童心,扼殺了孩子的天性,作者通過對五猖會中一段小小插曲的描寫有力地抨擊了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的巨大傷害。可以針對父親的做法對孩子傷害角度談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答案】去看五猖會前,父親要“我”将書背出。家長要顧及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天性;或家長過于專斷,孩子會失去自由。

知識鍊接

01

《範愛農》

名著閱讀朝花夕拾知識點(朝花夕拾知識考點)1

範愛農與魯迅是同鄉,在日本留學時與魯迅認識。1912年,範愛農溺水而亡,魯迅作此文予以悼念。此文寫于1926年11月18日,最初發表于1926年12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24期,後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範愛農》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通過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迫害的遭遇,表現了作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文章以懷念友人的情感線索和範愛農的性格發展交織成文。"我"同範愛農在東京初識便産生了誤會,覺得他"很可惡",甚至以為"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将範愛農除去"。

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鄉重逢時,笑談各自經曆,才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知道他回鄉後,遭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地自容,以至"躲在鄉下,教着幾個小學生糊口"。待到辛亥革命發生,"我們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滿眼是白旗。然面貌雖如此,内骨子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寫出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已被封建反動勢力篡奪的事實。

但他們有了共同任教的機會,愛農做監學,"他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得可以",寫出了他對工作的熱情,和因革命勝利而感到喜悅。但那"被許多閑漢和新進的革命黨所包圍,大做王都督"的王金發的情狀,也反映出革命的不徹底性。

之後魯迅去南京後又移到北京,範愛農失去了魯迅的幫助,學監也被代表封建複辟勢力的孔教會會長的校長"設法去掉了",這之後,他"景況愈困窮,言辭也愈凄苦",最後"便在各處漂浮",在對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大風雨時終至溺水而死。

文章全文語言樸素,感情真摯,在留日學生的反清運動和辛亥革命後紹興社會動蕩的背景下,描寫了範愛農熱愛祖國,倔強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趨炎附勢的性格特點。

02

《五猖會》

名著閱讀朝花夕拾知識點(朝花夕拾知識考點)2

《五猖會》記述了魯迅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情緒,而這種少年的歡快心情卻因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而沖淡,從而展示了舊式教育對于兒童天性的壓制。

這篇叙事性散文,雖隻寫一件事,但這件事寫得集中、單純而又豐富。魯迅善于運用氣氛渲染,鋪陳對比的手法來加強文章的感染力。

如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通過多方面的描述,寫出了兒時對迎神賽會的向往,期待、失望和不滿,這一切描述都為第二部分開首節日般的高興心情做了鋪墊。由于以往的屢次失望,自然會對即将到來的盛會充滿莫大的期望。

正在魯迅手舞足蹈,歡呼雀躍的時候,父親出現在他眼前:"去拿你的書來",宛如當頭澆了"一盆冷水"。魯迅正是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我"的情緒的對比,激發人們對孩子的同情和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憎惡,進而引起人們對兒童教育的嚴重關注。

另外,此文雖然題為《五猖會》,但未寫五猖會,卻對東關的兩座廟:五猖廟和梅姑廟,以幽默、調侃以至嘲諷的口吻和筆調作了介紹,順便對所謂的"禮教"給予了令人忍俊不禁的一刺,使得此篇反封建的意味更加濃厚。

03

郭巨埋兒

名著閱讀朝花夕拾知識點(朝花夕拾知識考點)3

郭巨埋兒,又名"為母埋兒"、"埋兒奉母",為中國傳統民間故事。此故事在東晉幹寶所著《搜神記》、宋代《太平廣記》、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明代嘉靖時期的《彰德府志》等書中均有記載。

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複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餘,忽見黃金一釜,上雲:"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郭巨,晉代隆慮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産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

後郭巨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了一個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舍不得吃飯,把僅有的食物都留給孫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覺得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複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妻子不敢違逆他的意思,于是郭巨開始挖坑,但當他們挖到三尺多的時候,坑裡突然出現了一壇黃金,上面寫:"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孩子。從此,郭巨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的美名也傳遍天下。

不過,“郭巨埋兒”雖然作為一個“孝”的故事流傳下來,但郭巨此舉到底是孝還是不孝,是否妥當等,曆史上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議。

04

老萊娛親

名著閱讀朝花夕拾知識點(朝花夕拾知識考點)4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直,嬰兒自娛,着五色彩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啼。

春秋時,楚國有位隐士,名叫老萊子。老萊子非常孝順父母,對父母體貼入微,千方百計讨父母歡心。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子特地養了幾隻美麗善鳴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着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裡非常高興。

而老萊子其實也不小了,也已年過七十歲。一次,父母看着兒子的花白頭發,歎氣說:"連兒子都這麼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着法子讓父母高興。于是,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時裝着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

一天,他為父母取漿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傷心,故意裝着嬰兒啼哭的聲音,并在地上打滾。父母還真的以為老萊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笑着說:"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後來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子女想盡辦法讓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