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在推進鄉村振興中邁向共同富裕

在推進鄉村振興中邁向共同富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0 15:19:56

在推進鄉村振興中邁向共同富裕?作者:吳斌(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農業大學分中心研究員),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在推進鄉村振興中邁向共同富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推進鄉村振興中邁向共同富裕(紮實推動鄉村振興)1

在推進鄉村振興中邁向共同富裕

作者:吳斌(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農業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因此,必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我們黨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三農”工作成績斐然。農業生産再創佳績,現代化、機械化、集約化經營成效顯著,糧食生産實現“十八連豐”。農民生活日益殷實,農村家庭收入實現跨越式增長,曆史性地告别絕對貧困,家庭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環境極大改善。

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仍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集中體現。農業基礎尚顯薄弱,農業現代化發展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農民知識水平偏低、年齡偏大,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有效滿足,進城務工農民基本權益保障仍顯不足。農村治理和建設方面問題突出,人居環境存在的“髒亂差”問題仍未完全解決。新的征程,推動農業提檔升級,農民全面發展,農村美麗宜居,舉全社會之力補齊“三農”短闆,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推動鄉村産業融合發展,實現産業興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以完善的産業體系吸引更多人才留在鄉村,将更多增值效益留在鄉村,實現鄉村發展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一是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通過遙感、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發展智慧農業,加快打造集約化、規模化、科技化現代農業生産模式,推動農村倉儲、物流、機械、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拓展農村電商、網絡營銷等新經營業态。實現作物産量提升,銷售渠道暢通,農業發展數字化轉型。二是要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克服小農戶在資金、技術、規模方面的缺陷,做強做精傳統産業,培育培優新興産業。加強宣傳與推廣,提升優質品牌影響力,增強産品市場競争力。三是以農業為基礎,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守住生态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不動搖,推動生産要素向高質高效高值領域轉移,發展深加工,延長産業鍊,打造可持續的産業體系。充分挖掘當地自然和文化資源,發展休閑旅遊、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等二、三産業,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開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生态宜居。良好生态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是要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踐行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強土壤闆結、空氣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壞等預防和修複工作。重點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抓好農藥化肥減量、白色污染處置、禽畜糞便和稭稈資源化利用,以美好鄉村促進美麗中國建設。二是要提升農村整體面貌。持續深入解決農村“髒亂差”問題,開展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專項行動,推進廁所革命,着力解決影響農民幸福感的環境問題。同時鄉村建設要充分征集農民意願,注重結合農村實際,保護傳統村落建築。三是要激發農村生态資源要素活力。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既是重要舉措,也是潛力所在。要緊緊抓住碳交易機遇,完善生态補償機制,充分發揮農村在休閑旅遊、綠色農業、減排固碳等方面的特殊地位,推動生态效益轉變成經濟效益,做到生态環境保護與農民增收雙向轉化,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深化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實現鄉風文明。鄉村發展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綿綿用力,下足功夫。一是要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革除陳規陋習。要傳承發揚優秀風俗習慣,多渠道引導和教育村民革除不合時宜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提振精氣神。二是要加強先進理論宣傳,摒棄思想糟粕。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提升村民科學文化修養,反對封建迷信活動,推動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和行為規範。三是要搭建多邊舞台,完善綜合文化服務體系。以村、鎮兩級為重點,推動建設“農家書屋”“鄉村大舞台”“體育廣場”等基本文化活動場所,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吸引更多居民參與其中,提升文化活動的農民可及性,滿足人民群衆多層次的文化需求,在潛移默化中對廣大群衆形成深遠持久的積極影響。

加強鄉村基層組織建設,實現治理有效。充分發揮有力黨組織和有為政府作用,将黨的領導貫穿鄉村振興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制定科學可行的目标任務和階段安排,維護鄉村健康穩定發展。一是要加強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堅定、帶頭緻富本領高強的基層隊伍,發揮基層幹部“聯系群衆、服務群衆、凝聚群衆、造福群衆”的作用,把基層黨支部建設成為懂農業、愛農村、知農民的堅強堡壘。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辦事效率,解決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二是要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形式,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三是要重視道德品質提升,發揮德治教化作用。構建科學完整的村規民約體系,營造文明的家教家風氛圍,引導廣大村民樹立愛黨愛國、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勤勞向上的品格,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四是要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增強法治保障。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引導群衆尊法守法,學法用法,依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維護權益,使法治成為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發揮法律威懾作用,保持農村反腐倡廉、掃黑除惡專項鬥争高壓态勢,堅決懲治一切損害農民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建設平安鄉村。

完善鄉村基本經濟制度,實現生活富裕。實現共同富裕一方面要推動生産力發展,夯實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又要完善分配方式,築牢制度基礎。要處理好農村生産與分配的問題,在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基礎上,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一是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發揮集體經濟在土地資源、資金技術、經營規模等方面的優勢,拓寬集體經濟經營發展領域,提高市場競争力。同時要充分發揮資本下鄉從事農業生産在機械化、科技化、規模化等方面的優勢,在保證糧食安全和良好生态環境的基礎上,規範資本從事非農産業經營模式,因地制宜推動農村二、三産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産效率,促進土地增值。二是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鼓勵廣大農民通過勤勞創新緻富。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拓展農民通過土地、勞動、資金等要素參與分配,積極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鈎機制,提高财産性收入比例。充分發揮再分配作用,加大稅收、社保和轉移支付的調節力度,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緻貧戶以及突發嚴重困難戶加強幫扶,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做好農村特殊困難人群的政策兜底,防止規模性返貧。要發揮好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社會關注鄉村發展建設,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健全福利運行機制,推動先富帶後富。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