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雨雪寒潮天氣安全教育

雨雪寒潮天氣安全教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19:36:30

8月27日,時值新學年開學伊始,全國中小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教育“開學第一課”在杭州舉行,各界人士齊發“氣候教育進課堂”倡議。活動由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浙江省綠色科技文化促進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教育杭州專業區域中心、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浙江代表處,杭州東城外國語實驗學校等單位共同主辦。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香奕以《面向未來的氣候變化教育》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她介紹,中國氣候變化教育項目十年來面向全國20多個試點城市的中小學開展氣候變化教育活動,超過1200名教師和100000名中小學生以及20多家地方社會組織受益。她提議将可持續發展思想納入教學系統,培養富有遠見、敢于擔當、對國家和人類懷有責任意識的一代新人。并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搭建更多交流合作的平台,為全人類更綠色、更低碳、更美好的未來貢獻青少年智慧,發出青少年聲音,承擔青少年責任,凝聚青少年力量!

雨雪寒潮天氣安全教育(氣候教育開學第一課)1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香奕發言

活動表彰了中國氣候變化教育項目“十年貢獻獎”的個人和社會組織獲獎者,并發起“氣候變化教育進課堂”倡議。

“十年貢獻獎”獲獎個人

鄭保衛,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廣西大學特聘君武榮譽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李怒雲,原國家林業局氣候辦常務副主任、中國綠色碳彙基金會創會秘書長

張稱意,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

蔣南青,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原項目官員

張靈鴿,北京市倍能公益組織能力建設與評估中心副主任

劉健,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

孫清漪,黑龍江省寶清縣八五三農場中學氣候變化教育課老師

王超,江蘇省灌雲高級中學城西分校老師

羅海燕,廣州中學老師

宋葉霖,黑龍江省寶清縣八五三農場中學初一學生

李力,中國氣候變化教育項目培訓專家,北京市朝陽區環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理事長

“十年貢獻獎”獲獎社會組織

西安市未央區環保志願者協會

黑龍江省佳木斯科教文可持續發展協會

南京大地文化發展交流中心(江蘇綠色之友)

合肥市廬陽區深藍環境保護行動中心(綠滿江淮)

麗江市能環科普青少年綠色家園

雨雪寒潮天氣安全教育(氣候教育開學第一課)2

中國氣候變化教育項目“十年貢獻獎”獲獎代表發言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張稱意提出,将氣候變化的事實和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方案告訴年輕人,這是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正确做法之一。

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秘書長蔣南青強調,我們要更加注重尋找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方案,希望同學和老師們把低碳行動融入到生活裡。

原國家林業局氣候辦常務副主任、中國綠色碳彙基金會創會秘書長李怒雲表示,全社會應增強兒童和青少年對應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加強兒童和青少年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知識的教育。

江蘇省灌雲高級中學城西分校老師王超表示,希望能夠在以後的道路上與同仁繼續努力,共同建設美麗中國和地球家園。

廣州中學老師羅海燕希望中國民促會和專家能夠為老師提供更多指導,更好促進交流。

黑龍江省寶清縣八五三農場中學氣候變化教育課老師孫清漪建議項目教材的使用,幫助學生更好了解環保知識和環保理念,更好推動環保行動。

黑龍江省寶清縣八五三農場中學初一學生宋葉霖表示,将在生活中踐行環保理念,成為環保小衛士。

西安市未央區環保志願者協會榮譽會長劉文化表示,中國氣候變化教育項目給校園、師生和家長提供了一個參與氣候變化教育最美的平台。

雨雪寒潮天氣安全教育(氣候教育開學第一課)3

各界人士齊發“氣候教育進課堂”倡議

50多家社會組織、中小學校共同倡議氣候變化教育進課堂。

雨雪寒潮天氣安全教育(氣候教育開學第一課)4

倡議仍在進行

活動上,中國氣候變化教育項目第三期創意競賽正式啟動征集。該競賽旨在鼓勵學生和教師圍繞氣候變化議題思考探索并設計新穎的傳播作品,通過藝術的表達方式,促使更多中小學生關注到氣候變化問題,并投身到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

在氣候教育圓桌交流環節,專家學者們圍繞“氣候教育和綠色發展”暢所欲言,描述并展望了青少年為可持續發展可貢獻的力量。圓桌交流由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環境項目部主任王欣超主持。

雨雪寒潮天氣安全教育(氣候教育開學第一課)5

氣候教育圓桌交流會

中國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IPCC報告主筆人陳迎認為氣候變化青少年科普活動,不是一個學校、一門學科的事情,而是長期滲透到多學科的教育,并推薦新編書籍《寫給青少年的“雙碳”故事》,此書從碳的前世今生、氣候變化的影響、應對氣候變化、暢想實現碳中和的美好世界等方面,用通俗的語言與完善的知識鍊引導青少年正确認識氣候變化。

中國氣候變化教育項目培訓專家、北京市朝陽區環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理事長李力講述了十年氣候變化課程培訓中看到的變化,從第一次培訓時教師對氣候變化的現狀存疑,再到參加過培訓的老師帶動全校師生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重視,人人成為園丁主動建設花園式生态學校。

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浙江代表處首席代表施小東表示,國際可持續教育專家在德國開發了一款氣候變化主題的密室逃脫遊戲,目前已有1800所學校的學生體驗過此款遊戲,提升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與團隊精神,接下來有望将遊戲翻譯成中文版帶到中國的學校。

浙江省綠色科技文化促進會秘書長忻皓表示,社會組織應該作為橋梁推動公衆應對氣候變化,通過開發社區級氣象減災平台、建設低碳社區等措施讓更多人知道氣候變化與人類息息相關。

杭州東城外國語實驗學校書記、校長陳立劍介紹了氣候變化課程作為校本特色的初衷,是關注氣候變化要從兒童抓起,奔着一以貫之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課堂情境、生活情境、社會情境中全方位學習氣候變化,培養學生的人格高階能力。

面對“推動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教育進課堂”,各位專家學者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陳迎主任認為小學生是未來碳中和世界的主人和建設者,可以通過研發動畫、漫畫等豐富多彩的産品吸引小學生到氣候變化的學習中來。李力理事長建議結合教學任務做氣候變化教學課程,最好将氣候變化課程編寫成教材或者納入課表,将難度知識降低從一年級開始做起。施小東老師表示可以從頂峰設計入手建立大框架,加強教師項目式學習,并促進國際間交流合作。忻皓秘書長建議從知識獲取、情感激發、行動激勵三個層面為氣候變化做貢獻。陳立劍校長認為每一個學期都定下一個氣候變化主題實踐課程,全校整合各種活動進行全面推廣。

值此新學年伊始,生态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培訓室主任曾紅鷹、中國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迎、北京市朝陽區環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理事長李力分别為公衆與社會組織、青少年和中小學教師帶來了一場别開生面的氣候變化“開學第一課”。

生态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培訓室主任曾紅鷹圍繞“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參與”、“公衆和社會組織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目前面對的問題和策略”等方面開展《公衆和社會組織如何參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課程講座。他指出,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需要踐行綠色低碳的理念,推動相關科普宣傳,并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參與到環境治理領域中來,對破壞環境的行為說“不”。針對環保領域法律制度不完善、公衆參與氣候變化缺乏深度和廣度、相關低碳價值體系還未形成等問題,曾老師表示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衆共同參與的多元環境治理體系。

雨雪寒潮天氣安全教育(氣候教育開學第一課)6

生态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培訓室主任曾紅鷹開講氣候變化開學第一課

中國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IPCC報告主筆人陳迎以《講給青少年的“雙碳”故事》為主題,從“二氧化碳從哪裡來”“氣候變化是真的嗎”“未來氣候變化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我們可以做什麼”等方面講述了氣候變化的危機,她引用IPCC報告強調了全球大約有33億至36億人生活在氣候變化高脆弱環境中,氣候變化造成複合型氣候風險并越來越難管理,呼籲通過全國低碳日、碳足迹、碳标簽等促進人人參與低碳行動。

雨雪寒潮天氣安全教育(氣候教育開學第一課)7

中國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迎開講氣候變化開學第一課

中國氣候變化教育項目培訓專家,北京市朝陽區環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理事長李力帶來《氣候變化的由來》課程,組織同學們分成陽光隊、雷霆台風隊、清涼夏日隊等小組,引導大家圍繞氣候變化提出自己的見解。李老師提到,近年來氣候有點“不正常”,人們一直待在家裡吹空調,加劇了溫室效應。極端天氣頻發,使得南方也會突降大雪,把房屋壓塌。課程最後還通過遊戲環節讓大家學習各種能源的特點,将節能環保小知識傳播給新生代。

雨雪寒潮天氣安全教育(氣候教育開學第一課)8

北京市朝陽區環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理事長李力開講氣候變化開學第一課

28日上午,項目專家、團隊與社會組織代表參觀了“無廢公衆教育”試點學校杭州市春晖小學。作為全國垃圾分類樣闆學校,學校将垃圾分類納入大德育課程體系中,精心研發垃圾分類系列微課,融合活動、競賽、微課、闖關、樂評、推廣等多種形式,通過持續的垃圾分類序列課程建設,努力使每位學生成為垃圾分類的學習者、實踐者、推廣者,以學校為引擎帶動家庭和社會。

雨雪寒潮天氣安全教育(氣候教育開學第一課)9

春晖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田冰冰介紹無廢學校

(中國日報浙江記者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