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曆VS能力,是能力重要還是學曆重要?還是都重要?
近年來,網上經常會出現“能力更重要,還是學曆更重要”的争論,一直沒有得出一個結論,自全國各大高校擴招以來,就業形勢逐年加劇,社會上一些企業偏好名校畢業生、看重學曆,一些企業偏好個人自身的能力,對學曆不怎麼看重。也進一步促使公衆追問“學曆和能力哪一個更重要”。
整體來看,大家争論的點在于:把學曆和能力簡單地對立起來了,二實際上兩者的關系是比較複雜的,可以看成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從概念和内涵的角度出發,學曆和能力誰更重要是難以衡量的。先說下學曆的含義:學曆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學習經曆,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及文件中沒有使用“第一學曆”這個概念。我們在管理過程中所說“學曆”通常指的是個人獲得的最高或最後的學曆(來源:百度百科)。而能力的含義: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标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 人們在完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并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總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實踐相聯系在一起的。離開了具體實踐既不能表現人的能力,也不能發展人的能力。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所需的心理特征。達成一個目的所具備的條件和水平(來源:百度百科)。
簡單來說:學曆就是你是 高中、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等,名校還是非名校畢業。能力大多是指某方面的具體能力或者是綜合能力。
就目前社會的大環境而言,往往學校的教育和社會上崗位的對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學校教育大多注重理論知識學習,而企業招聘對于應聘者的要求已經超出的學校教育能觸及的範圍。導緻學校和企業之間存在一定出入。
學曆和能力的矛盾對立,根本原因在于社會上企業招聘對是否名校(是否全日制)的歧視。
能力和學曆關系争論常有。首先,我們應該承認,學曆和能力并不是矛盾的,把他們簡單的對立起來看是錯誤的觀點。由此得出‘讀書無用論’或者能力比學曆更重要的觀點也是錯誤的。一般來說,能力是學曆的體現,而學曆是能力的官方認證。通過高考考試大學,更具自己的能力完成學業,獲得相對于的學曆,這就是對你能力的一種認定。從大環境講,高學曆的人群,能力相對而言較強。這并不是什麼理論,而是社會上的一種慣性思維。
不過,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企業對于崗位招聘的條件中,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對于學曆和能力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有些崗位看着學曆,有些崗位看着的是能力。所以,對于學曆和能力而言,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從企業招聘上來講,招聘流程往往是經濟性、工具化的一種過濾程序。社會上流傳這樣一句話:企業不是慈善機構,有自主選擇的權力。法律對此并沒有任何規定,企業需要要怎麼做。
不過,在現實中确實存在高分低能、學曆高能力低的現象,學曆和能力不匹配。這隻是個例現象,并不代表全部。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盡可能的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讓自己有能力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一切。
總體來說,學曆和能力那個更重要,受到個人、企業、崗位、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我想說:學曆和能力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對學曆和能力關系産生偏向的觀點,是受到外部多重因素的影響。
我們通過高考考上大學,難道不是能力的體現嗎?
考上大學後,通過自身能力完成學業,獲得相對應的學曆,難道不是能力的體現?
如果沒有能力,你能考上大學,獲得學曆嗎?
所以說學曆和能力其實是辯證統一的。
(借用人民日報發布的【學曆重要還是能力重要?】文章中的一段話:學曆是顯性的,能力是隐性的。有些能力需要在工作中通過時間來自我發現和曆練;有些能力則是天生的,根本沒有辦法彌補。但是,通過主觀努力、刻苦學習來提高學曆則是可以實現的。必要時,學曆甚至可以掩蓋某些能力的欠缺。錢鐘書先生曾在《圍城》一書中打過的比方或許有些誇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自己沒有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
能力是不斷變化的,學曆隻是能力在某一階段的一種認證。拿到學曆,意味着已獲得相應學業的學習能力和成果的一次鑒定。對于我們個人而言,一生中獲得的學曆終歸是有限的,然而能力的學習确實終身的。國家提倡“終身學習”“全民學習”。無論是國家、社會、企業、個人也是一樣的。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多的能力,更多的能力堆積,才能讓自己更優秀。
作者:TFZK-夏老師本文:由 天府自學考試自習室 賬号原創轉載請标明來源
素材:部分語句和觀點來自人民日報
文章:學曆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文章:别把學曆變成“死杠杠”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文中陳述文字和内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網友僅做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