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 ——出自《韓非子五蠹》
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于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後人所恥笑。
分析:
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結果隻能是一事無成,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這篇文章的作者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張社會曆史進化論,認為曆史是向前發展的,當代必然勝過古代;人們應該按照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傳統。因此《守株待兔》這則寓言韓非諷刺了那種想用老一套辦法去治理當世之民的“守株”之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