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乘風破浪的“結節”》很火!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對不起,我常常将“姐姐”一詞打成“結節”二字,這大概是身為醫生的職業習慣,或者是電腦已經熟悉了我的語言習慣,就像類風濕關節炎病友或痛風病友已經熟悉類風濕結節或痛風結節一樣。
風濕免疫性疾病中,有不少疾病都有“結節”:類風濕結節、痛風結節、Heberden’s結節、Bouchard’s結節、Gerdy結節、結節性紅斑等。這些結節在不同的疾病中都各有“舞台”,它們或獨立于某一種風濕病種,或成團“表演”在人體興風作浪,比如“結節病”。
一旦這些乘風破浪的結節開始它們的“公演”,也就意味着身為類風濕病友的你不能再安安靜靜做“觀衆”,而是要将它們放入淘汰名單。
尤其是痛風結節和類風濕結節,它們一旦出現就會成長得很快;甚至即使将它們“淘汰”,也有可能還會“複活”重返疾病的“舞台”。
成長中的結節有很強的“圈粉”能力,所以作為一名風濕免疫科醫生,我建議如果發現結節,請首輪将它們淘汰。
風濕免疫性疾病三種主要的“結節”
占據所有組織的痛風結節在所有結節中,痛風結節大概是最“出圈”的一個。說痛風結節可能熟悉的人不多,說痛風石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就是這個折磨人的“石頭”嘛。
痛風結節,是痛風病友體内因血尿酸過度升高,超過其飽和度而在身體某部位析出的白色晶體。痛風石的核心部分為一定量的單鈉尿酸鹽晶體,圍繞着無定形的蛋白質基質,呈放射狀排列。核心周圍有單核-巨噬細胞以及上皮樣細胞、多核巨細胞浸潤,外邊有纖維結締組織包繞,形成境界清除的結節狀病竈。痛風石也可以是多核心的,其間有透明的結晶間質,且含有蛋白質、脂肪和多糖成分。和其它結節不同的是,痛風結節是風濕免疫性疾病熱搜上的“常駐嘉賓”。
痛風結節的組織結構圖
痛風結節是痛風進入慢性期的“門面擔當”,一般來說,痛風結節的“養成”與痛風病程長短、血尿酸水平高低和是否規範降尿酸治療有關。如果痛風起病早、病程長,血尿酸水平持續升高,未接受治療或治療不當,急性痛風頻繁發作,那麼痛風結節就會快速成長而且不讨好、無畏懼地在身體上發展。大約有1/3的慢性痛風病友形成肉眼可見的痛風結節。
痛風結節的舞台常常是在耳廓、肘部和跟腱,臨床常見的是分布在手指關節及其周圍、指尖、膝關節周圍、鷹嘴和髌骨前滑囊。痛風結節常常是與人不友好:“你讓尿酸高,那我就讓你腫脹和畸形。”它出現後,常常沒有顯著的急性痛風炎症,但是很可能在痛風的“舞台”上興風作浪。通常痛風結節帶來的問題包括:
痛風石在dual-energy CT下的影像
手部痛風石影響關節運動和造成關節畸形
痛風結節是所有結節中最堅定和勇猛的。如果反複發作的急性痛風和高尿酸血症不予治療,而且又未能去除誘發因素,如過量飲酒、肥胖或利尿劑使用等,這些都是讓痛風結節自覺不舒服的事情,會讓痛風進展為多關節炎和持續性的關節炎、關節變形,形成肉眼可見、與痛風患者“開撕”的石頭。
顯微鏡視野下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
讓痛風結節退出“舞台”痛風結節有“靠山”,那就是持續的高尿酸。
尿酸對痛風結節的支持,如同一杯鹽水中的鹽量超過一定的限度後,杯底就會出現白色的晶體一樣;如果在發現杯底的晶體後,還持續倒入鹽,那麼晶體就會越沉積越多,直到有一天占據整個杯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痛風結節沒有初評舞台,沒有公演對戰,長期存在的高尿酸血症讓它可以肆無忌憚。血尿酸濃度隻要持續升高,痛風結節的“熱度”也會更高,它會變得更多、更大。但是,有些痛風病友,病程雖然很長,治療後血尿酸長期保持在正常範圍内,就會很少發生痛風結節。
痛風結節會自我“淘汰”嗎?很顯然不會。作為臨床判斷病情輕重和治療是否滿意的有效直觀的指标之一,痛風結節在沒有治療前就會一直享受着乘風破浪的旅程。
針刀鏡下痛風結節關節部位尿酸鹽結晶
所以,一旦發現有痛風結節的存在,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一定程度限制嘌呤的飲食調整,戒煙限酒,多飲水,多鍛煉,控制體重,避免過勞、緊張、寒冷、創傷等,雖然已經無法改變痛風結節,但是可以減少急性痛風本身的發生。對付痛風結節主要的辦法包括:
針刀鏡下痛風石治療
讓痛風結節退出“舞台”看似簡單其實也不容易。因為一旦處理不慎,它還有可能重返回來,隻有讓血尿酸濃度降至亞飽和水平并加以維持,可以避免尿酸鹽繼續沉積再次形成痛風結節及出現骨侵蝕,這是預防痛風石複發和逆轉痛風的根本措施,也是痛風治療的目标。
痛風石患者尺骨關節面的骨侵蝕
活躍全身的類風濕結節自從發現類風濕關節炎以來,類風濕結節就因為各種“目中無人”的行為,引起身為“評委”的風濕免疫科醫生注意。
類風濕結節的中心是纖維素樣壞死組織和含有IGG的免疫複合物的無結構物質,周圍是成纖維細胞,外周浸潤着單核、淋巴及漿細胞,形成典型的肉芽組織。
類風濕結節作為一種較硬、圓形或橢圓形的小結,小如芝麻、大如花生米,通常不太引人注目,也不是所有結節中最有“舞台表現力”的那個。
肘部類風濕結節
作為類風濕關節炎較為常見的關節外表現,大約有10%~30%的類風濕病友存在類風濕結節,類風濕結節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淺表結節,一種是深部結節。
類風濕結節病理圖
類風濕結節通常提示類風濕關節炎的活動——對出現類風濕結節的病友進行檢查,90%以上可檢查出類風濕因子陽性,很少有類風濕因子陰性的病友出現類風濕結節。而且類風濕結節的“粉絲”多是類風濕關節炎病史比較長的病友。
類風濕結節可以獨立進行“才藝表演”或“成團”,也就是說可以單發或者多發,而且在“公演”(病理表現)時會顯示肉芽腫樣改變。
類風濕結節是如何“出道”的呢?目前對于風濕免疫學界來說還沒有完全破解:普遍認為類風濕結節的發生是由于局部損傷導緻血管破裂,類風濕因子及各種免疫複合物進入組織引起局部炎症所緻。
類風濕關節炎的合并症狀
該怎麼“淘汰”類風濕結節?對付類風濕結節,不需要開撕、不需要宮鬥、不需要玩心計。
類風濕結節的存在,就是類風濕關節炎這檔“節目”火爆的象征,當然有時候可能在類風濕關節炎開始時就出現。類風濕結節如果是剛被“選拔”出來名氣和影響力都不大的時候,倘若不影響所在部位器官功能的話,一般可以置之不理:畢竟我們在乎的還是類風濕關節炎整體,而不隻是局部,何況類風濕結節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并不是占據“C位的大咖”。
關節畸形和殘疾是類風濕關節炎中的“C位”
如果類風濕結節出現下面兩種情況,就可能需要進行相關的治療和藥物調整:
類風濕關節炎的手部結節表現
一般來說,類風濕結節在類風濕關節炎病友身上常常可以存在數周、數月甚至數年,早期疾病活動期後經過有效的治療就可以被“淘汰”。
但是如果類風濕關節炎長期沒有得到規範的治療,類風濕結節就可能發生慢性纖維化,哪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後也不能消失。
而且一旦發現類風濕結節成長得較快,開始有了“霸屏”的趨勢,就有必要對它進行打壓:
對于類似手部大結節腫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也就是說,要“淘汰”類風濕結節,主要就是積極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讓類風濕結節自己退出疾病的“舞台”。一般而言,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方法包括:
類風濕關節炎需要适當運動以恢複關節功能
非甾體抗炎藥主要用于緩解關節疼
關節修複治療包括關節腔灌注和穴位注射
針刀鏡手術下類風濕關節炎血管翳和滑膜增生
總之,“淘汰”類風濕結節的方法,主要還是采用各種治療方法來讓類風濕關節炎本身“消停”,促使炎症的消除,讓結節自己消失。
衆所周知,“結節”對于風濕免疫性疾病病友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IP”。所以隻要發現了相關的結節,就應該提高警惕,及時就醫。對于結節治療來說,不是被發現的而是被發明的。在沒有發明出讓這些結節“退賽”的方法前,我們所做的隻有三個條件:
第一是自律;第二是及時就醫;第三是堅持治療。
這樣才對于疾病的控制和不讓疾病繼續發展才有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