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繡台燈
汴繡筆記本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丁亞菲文/圖
一枚繡花針、數縷蠶絲線,能在我們的生活中編織出怎樣的柳暗花明?這是張留鳳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現在年輕人的喜好,最不可捉摸。張留鳳希望,在不可阻擋的工業化浪潮中,非遺和現代科技融合,收獲年輕人的心,為汴繡找回春天。
“年輕”化
汴繡飛入“尋常百姓家”,音箱、台燈暢銷國外
繁華的鄭東新區CBD内外環之間,有一條天下收藏文化街,文化藝術氣息濃厚。
地下一層,藏着一間汴繡藝術館,見證着開封汴繡的前世今生。
河南一涵汴繡有限公司(簡稱“一涵汴繡”)創始人張留鳳,行走在館中,穿過長長的汴繡走廊,向來客講述汴繡曾經的輝煌。
走廊兩側,錯落有緻地擺放着兩排繡架和300多名繡娘的作品——古樸典雅的“清明上河圖”、豐神宛然的牡丹圖、奇趣寫意的太極魚……還有一幅由7名繡娘花一年半時間繡成的“千裡江山圖”,長18米、高0.7米,售價98萬元。
除了傳統的卷軸、雙面屏風等經典作品外,張留鳳一直希望,能将開封汴繡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寬,讓汴繡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
為此,一涵汴繡收集了近5000種刺繡圖樣,首創了汴繡大數據圖庫。每年,都會通過點擊量、下單量、詢盤量等大數據,來甄别這些圖樣的受歡迎程度,并從中淘汰15%、新增20%。
新增圖樣,是深圳和鄭州的設計團隊、研發中心,借鑒國際流行色和風格,進行創新設計的。
在張留鳳看來,傳統的汴繡文化和現代的設計理念融合,再通過現代化的語言進行創新表達,才有機會被更多人接受,“這樣的刺繡作品,既延續了傳統,也顯得更加年輕。”
如今,一涵汴繡已經生産出刺繡音箱、台燈、八音盒、絲巾、領帶、包包、筆記本、書簽等諸多創意十足的“國潮”文創産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說起這些,張留鳳笑出了酒窩,“我們的汴繡音箱、台燈,在FaceBook上很暢銷。”
科技感
年輕人都愛的“科技感”,非遺汴繡也可以有
作為一個開封姑娘,同時也是汴繡非遺傳承人,張留鳳知道,汴繡的春天遠沒有到。
她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農閑的時候,都會通過繡花來補貼家用。五六歲時,她就能拿起繡花針,幫母親繡上幾針。後來,跟母親一起繡花的很多人紛紛南下,到廣州、東莞等地打工。不斷遭受機繡沖擊的手工刺繡越來越沒落,成為一個不被看好的行業。
2011年,張留鳳成立一涵汴繡時,姥姥和媽媽都不贊成,“很多刺繡大師,繡了一輩子,也沒繡出什麼名堂。她們做刺繡的時間,比你的年齡都大。你又能做出什麼成績來?”
張留鳳堅定了想法——堅持手工刺繡的同時,讓數字化和科技賦能非遺。
在她的引領下,一涵汴繡一直極其重視網絡銷售渠道,網絡營收占總營收的70%左右。
年輕人都喜歡的科技感,手工刺繡怎麼才能擁有?一涵汴繡也一直在探索。
這幾年,一涵汴繡和高校合作,想把納米技術用于蠶絲線的染色環節。經過3年來的無數次試錯、重來,如今,1786種刺繡顔色中,能夠融合納米技術的已有近200種。
對此,張留鳳很是驕傲。她拿起封皮為《瑞鶴圖》的筆記本說,這個圖案在刺繡中就用到了這種絲線,“它能在不同的光線下,讓這5隻翩跹欲飛的仙鶴,展現出不同的光感。這種設計感和科技感,也是我們創新和追求的方向。”
故事化
下單就能實時看作品進展 了解繡品背後的故事
4月初的鄭州,如旗袍上的牡丹花刺繡一般明媚。
張留鳳沒有時間去欣賞。她還有很多事情,要趕着去做。
她希望,8月底前,能在已上線的小程序中添加一種新功能——隻要下單,就能通過類似視頻直播的方式,實時看到訂購的作品完成了多少、繡娘是怎麼繡的、背後發生了什麼有意思的事兒,“我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刺繡,看到刺繡的價值和意義,了解繡娘這個群體和她們背後的故事。”
繡娘手中,世間一切皆有可能。
在她們的奇思妙想下,梵高的“星空圖”可以有别樣的絢爛,鄭州的地标可以成為刺繡作品,大熊貓也能戴着小紅花、穿着粉嫩襦裙,成為飛針走線的小繡娘,成為嬌憨可愛的“十二星座”熊貓……
對繡娘未來的發展,張留鳳也有着很多的構想。她希望,能通過美學、色彩、書畫、禮儀等培訓,打破外界對農村婦女、對繡娘的刻闆印象,“她們有自己的理想,我也想繼續幫她們發揮自己的價值。”
她還籌劃着讓刺繡進入文旅産業,讓更多的孩子通過采桑葚、認養蠶寶寶、學習抽絲、染絲線等方式體驗刺繡,了解刺繡的故事,最終喜歡上刺繡。
等一涵汴繡的技術做得差不多了,張留鳳希望,能辦一個刺繡行業高峰論壇,把曾經對她所行之事不太理解的老前輩們都請來,共同商議、謀劃,讓汴繡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她相信,那一天,和汴繡的春天一樣,一定會到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