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流氓才子。這陣子,雖然說在炎炎夏日裡躲在空調房間碼字聽音是一件挺奢侈的事情,但事實是最近确實沒寫什麼分享,大概是春困秋乏冬眠夏打盹的懶意吧。
前陣子看到嘉明兄在更新7月成都展的報道,寫到某個品牌的時候,他是這麼說的:一個我記了很久都記不住英文名字的牌子,中文名字叫啥啥啥。這句話說出來,着實讓我會心大笑了好一會兒,一方面确實是于我有同感,一方面要說嘉明兄也是個真性情。可能大家都已經步入中年了,所以有時候看着一長串的洋文字母名,本能上就想摸出老花鏡仔細瞅瞅,然後默默地敬而遠之。
所以今天分享的主角,自然并不是那種名稱很長的,相反,相當的言簡意赅:7赫茲。型号也很符合品牌特征:i-77pro,但是定價就不是那麼7了,竟然是699,有一點點強迫症的患者表示,為啥不加上1塊錢呢?是不是怕湊了太多的7可以召喚神龍了?不過對于一個性價比品牌來說,699和耳機本身一樣,視覺效果上的沖擊力會更強。
和7赫茲這個品牌的初次接觸,起源于今年5月的北京展,和其他品牌不太一樣的是,7赫茲旗下的産品并不算多,主要就是i-77和i-77pro這兩款主打的耳塞産品,但是這兩款的面闆的可選花色倒是挺多,遠遠看去,紅紅翠翠花花綠綠倒是挺養眼,有那麼點類似于另一個我以前提及過的品牌:聽寶。都是屬于“型号不夠,面闆來湊”的風格。這樣的小型品牌,雖然産品線的廣泛性上看點不多,但是相對來說,單個産品的含金量還是不錯的,所謂濃縮才是精華。當然,展會上有時候也容易把耳朵聽得審美疲勞,所以北京展會之後,我向7赫茲申請了他們家上半年剛剛推出的旗艦新品:i-77pro(以下簡稱77pro),因為前陣子忙着報道成都展,所以77pro的分享稍稍晚了幾天,不過這樣也好,讓耳塞和自己平時的磨合更多一點,分享的也可以盡量全面一些。
開箱和配件的詳細介紹,一向不是我的風格,網上也有77pro的此類圖片,大家可以自行查看,簡而言之一句話,中規中矩,該有都有。耳機的收納是一個扁扁的帶磁吸類似于小錢包的造型,人造革材質,這種樣式我以前曾經在麗聲的耳機配件上見過,空間大,框體的堅固程度也有保障,從實用性上是勝過普通小圓包的。可能收納包的顔色是随機發送的,我申請到的這隻是暗紅色外皮加上金色的7Hz LOGO,個人覺得是沒有紫羅蘭或者黑色好看的,姨媽紅看久了會膩。
和收納包形成對比的是77pro耳塞本體,77pro是用透明醫用樹脂3D打印成型的,透明的機身對着光源看,有點流光溢彩的意思,搭配了天藍色的面闆,顔值方面我個人覺得是超出其價位的表現,不過77pro的配線倒是相貌平平,于是我給它更換了一根單晶銅鍍銀的涅槃MK2耳機線。
說完外觀說搭配,這個77pro,從它的透明腔體上可以看到,并不是動鐵,而是碳納米管動圈 壓電單元的組合,兩者被封裝在一個圓柱體外殼裡面,然後凝結在樹脂當中。就像琥珀一樣,在展會上和廠家閑聊的時候,問及這個壓電單元,廠家倒也實誠,說這個壓電單元其實也就是增強一點點高頻的延伸,不是畫龍點睛,隻是錦上添花,和當下其他一些高頻單元的重要性也不太一樣,所以哪怕很多人誤以為77pro隻是個單動圈,他們也覺得沒所謂,反正最後是聲音說話,這個心态,我個人是蠻欣賞的,當下是各類靜電單元作為旗艦耳塞标配的時候,是實力還是噱頭,我們姑且看看再說。
和77pro搭配的前端,我選擇了ibasso DX220 AMP 9(簡稱229),也順便搭配了一下cayin N6mk2(A01版)。其實N6mk2新出的T01也是剛拿到,還沒過完磨合期,主要還是以229 A01版N6mk2的聽感為主。DX220本身的聲線是比較清麗的,而AMP 9是加載了小型電子管的耳放卡,走的是細膩而不強調推力的路線,所以229這個前端本身是比較小清新的。而N6mk2則是渾厚有力的中頻向。兩個不同風格的前端,基本也可以考量出77pro的實力。
選來試聽的是一張爵士人聲,由MadeleinePeyroux演唱的《The Blue Room》,嚴格來說,這是一張女聲爵士翻唱專輯,有點點類似于國内制作的所謂發燒人聲,但是裡面的味精倒是沒國内那麼誇張,能聽出來有人為的渲染,但是點到為止。Madeleine Peyroux這個歌手給我的感覺也有點像美國版的童麗,她一系列專輯基本都是這個調調,整體水平不低,但是聽多了也會覺得膩味。
用229 77pro去聽這張專輯,能聽出兩個比較明顯的特質,其一,77pro本身的染色不算重,對于歌曲中的鼓點、節奏,77pro是比較強調的,但中低頻的飽滿和紮實,并沒有蓋住它的中高頻,可以說能量分布上,77pro的高頻不算亮,但其高頻延伸也是不含糊的,作為配器的鋼琴,泛音表現還算漂亮。這樣的表現,其實和綜合搭配有關系的,小清新的229和高頻飄逸的涅槃2耳機線都是77pro最終音色表現的重要輔助,缺一不可。如果換上了N6mk2(A01版),那麼整體就會呈現出更加偏重中低頻的走向,聽人聲流行會比229還過瘾,但是如果換成需要場面支撐的電影原聲之類的音樂,就會顯得不夠耐聽。因為77pro的調音是傾向于“能量、動态、密度”而非“聲場、縱深”的,所以如果想讓它變得很全面,請搭配在聲場和框架上更有優勢的前端。
第二個特質,是77pro本身的聲音比較順滑,這個順滑體現在《The Blue Room》這種人聲發燒碟上,就是人聲和樂器的某些棱角,被有意識地柔化了,聽起來不那麼刺激。為了驗證這種聽感,我把77pro 涅槃2直接怼到了手機上,點了幾首梁靜茹,梁阿姨招牌式的齒音還在,高音中刻意突出的紋理也還有,但是并不刺激,絕對不像當年K3003聽完以後那種頭疼。可以說,這種順滑的處理方式,對于手機前端和某些紮耳的錄音來說,絕對是一種優化。但是這個優化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那就是犧牲了一些微動态的細節。由于77pro也是采用了MMCX接口,我将其和達音科“隼”進行了比對,用的是同樣一根耳機線,77pro的聲線比起隼更為熱情,中頻能量和細節更強,但是相應的,聲場和古典音樂中一些輕微撥弦這類非中頻的微動态信息量,77pro則落後于隼。
其實在準備這篇分享的時候,我很想從廠家那邊挖出更多一些技術細節,因為這個7赫茲品牌在聲學技術開發上其實是有和高校的科研合作的。但佛系的主事人一直在說:聲音對得起價格就足夠了,不用太在意實現的技術方式,碳納米管技術,現在行業内都在用,沒啥新意,壓電單元亦然。飯店裡的紅燒肉好吃,不代表你一定要去看看廚師是怎麼做的。所以寫着寫着,這篇手記就變成了一篇純粹的聲音分享了,這樣也好,從音樂中來,回音樂中去。
本文同步首發于耳機大家壇、新浪微博(@流氓才子Ferry)、微信公衆号(才子伴樂談)等平台,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