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才剛剛明白“人生如彈簧,蹲得越低,跳得越遠”的道理,結果沒蹲兩秒,猛地站起來就發現眼前突然一片黑暗、腦袋發昏,還腿麻膝蓋疼。
瞬間感覺:哦豁,這還沒起跳呢,彈簧就好像先壞掉了。
(圖源:giphy)
不過,蹲下後站起來如果真出現這種症狀,也别急着補血、補鈣啥的。
先弄明白蹲起時的頭暈、腿麻、膝蓋不适究竟是咋回事,再補也不遲!
出現這種情況不是貧血,也不是低血糖,隻是在站起來的那一瞬間,血壓沒跟上。
這種症狀在醫學上叫做“直立性低血壓”,也叫做“體位性低血壓”,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
正常情況下,我們從“屈膝下蹲”的體勢切換為“直立站起”時,由于重力作用,大量的血液會聚集在下半身、軀幹的靜脈裡[1]。
(圖源:giphy)
此時,我們血管裡的“血容量感受器”,就會提醒身體适當提高心率,讓血液能動力十足地往心髒流[1]。像上面這個做深蹲的小姐姐一樣,頻繁切換體勢也沒問題。
但是,這個身體調節機制,平時卻很容易失靈。隻要它不工作,在站起來的那一瞬,心髒的血容量就不足以泵輸到各個髒器[1]。
而我們的大腦作為“用血大戶”,對于供血量的變化十分敏感[1]。哪怕隻有一瞬間的斷供,它也會立馬表現出不悅,讓你兩眼一黑、頭昏腦脹……
(圖源:giphy)
其實,除了蹲久了,坐久了、平躺久了也一樣,突然間站起來,都可能出現這樣的不适。而且通常更容易發生在身體比較瘦弱的人群、上了年紀的人群,以及處于減肥階段的人群身上。
如果你常年飽受這種困擾,最立竿見影的辦法,就是有意識地放慢站起身的節奏。
(圖源:giphy)
尤其是老人家,慢慢地站起身後,還可以再留給自己30秒的觀察時間,确定不頭暈了,再邁腿往前走。
當然,面對這種充滿不确定性的問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最好的預防策略。
平時血壓偏低的朋友,要注意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牛肉、魚肉、雞蛋等。
平時常熬夜、抽煙喝酒、缺少鍛煉、不注意勞逸結合的朋友,看!我們又給你找出了一個戒掉不良習慣的原因。
身體素質一旦差下來,啥毛病都想跟你交朋友。
以前蹲坑流行的時候,每次上完廁所站起來就會覺得“麻不欲生”。
這種酸爽的麻痹,其實是我們腿部神經發出的一種信号。
别慌,這不是啥求救、報警信号。
神經作為身體内部的“電纜”,連接着身體各個部位和大腦,高效地來回傳遞信息。
(圖源:giphy)
但是,我們屈膝下蹲時,腿部神經的工作效率很容易被拉垮。
因為腿部的血管受到外力擠壓,無法穩定地給神經供應氧氣、葡萄糖[2]。
這麼一來,不僅信息傳不出去,局部的“電纜”甚至會和大腦失聯,直到外力壓迫消失、血液供應恢複正常為止。
但是,神經重新“上線”後,又會因為要傳遞的信息太多、太密集,以至于變得過度活躍,此時就會發出類似針紮的信号。
這可是神經活力十足的好兆頭。
很多年輕人的“服老”,就是從膝關節不舒服開始的。
但是,跟風買保健品可沒用。你要知道年輕才是千篇一律的,衰老可以老得各有千秋。
膝蓋為什麼老不舒服,原因可多了去了。
(圖源:giphy)
可能是,骨頭和骨頭之間的防撞墊(半月闆),終究被撞到變形了(半月闆撕裂、軟骨炎)。
也可能是,負責保護防撞墊的潤滑液看不下去了,一個勁兒地分泌,滿得都溢出來了(膝關節積液)。
還有可能是,負責扒拉着骨頭的肌腱、韌帶,每天要完成的KPI過于變态,它們支撐不下去了(腱鞘炎、韌帶拉傷)。
(圖源:giphy)
如果你下蹲時、上下樓梯時、久坐後,膝蓋總是會痛痛的、卡卡的,甚至吱吱作響的,請找骨科、關節外科的醫生診斷一下吧。
來源:騰訊醫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