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健康衛生危機,讓跨境流動收縮,但全球化步伐實則持續加快。
在當今經濟、政治、文化多樣化的大背景下,社交媒體延伸了人們的視覺、聽覺,也賦予了公衆獲取和感知信息的豐富渠道。
不管是生活在荷蘭的中國人、還是生活在中國的荷蘭人,都時常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分享自己如何融入異國生活——其中,語言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在人們印象中,荷蘭是一個以英語普及率高而著稱的國家。去年12月,英孚教育發布了2020年版英孚英語熟練指标(英孚 EPI),分析了來自100個國家和地區的220萬母語非英語人士的數據。荷蘭以652分的成績,位列歐洲和全世界第一。與此同時,這也是荷蘭連續10年位居英孚英語熟練指标排名榜前三名。
正因為荷蘭擁有如此高的英語普及率,也讓荷蘭的高校得以擁有高度國際化的學生背景。據統計,在荷蘭 51 所高等院校中,全英語授課的課程總計超過 2100門。其中,14所U類(研究型) 大學共提供1482個全英文授課項目,37所H類(應用科技型) 大學共提供373個全英文授課項目。
這使得荷蘭成為非英語國家中開設英文課程最多的歐洲國家。同時,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因為多元國際化的學習環境選擇來到荷蘭留學。這種“高等教育英語化、國際學生受益大”的授課方式,一方面讓國際學生可以在荷蘭很方便地學習和生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荷蘭人自己的母語造成了沖擊。
荷蘭人母語的發展現狀
事實上,荷蘭是有自己的官方語種的。荷蘭的母語“Nederlands”小衆而獨特,被戲稱為“ 40% 的英語和 60% 的德語”,從譜系看和瑞典語也相近。目前,全世界有大約2500萬人在使用荷蘭語,在歐盟中排在第八位。而正是由于荷蘭語使用人數沒那麼廣泛,它也一度被外界忽視,無法散發出真正的獨有魅力。
除了荷蘭語外,弗裡斯蘭語(Frisian)也是荷蘭弗裡斯蘭人的母語,這門屬于小小的北海日耳曼語分類的獨特語言,使用人口不到50萬。事實上,雖然弗裡斯蘭語與荷蘭語相似,但它們的詞彙和發聲系統不同,且這兩種語言的語義也不同。荷蘭人母語的多樣與小衆也恰恰說明,是時候讨論語言的價值以及保護了。
為什麼需要保護荷蘭語?
面臨着來自英語的威脅和挑戰,保護荷蘭語這一議題是時候得到足夠多的關注與重視,也需要達成公衆的廣泛共識。
一門語言除了日常使用的交際功能之外,它還承載着其文化屬性。荷蘭語的語言背後蘊藏着獨特的荷蘭文化背景,保護荷蘭語也是在保護荷蘭文化的多樣性。曾在萊頓大學就讀且旅居荷蘭的藍菲曾在文章中寫道:“學習荷蘭語的過程,也是打開一扇通往荷蘭文化與社會的大門,也讓我在這個遙遠的歐洲國家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歸屬感。”
不可置否,想要真正地融入荷蘭社會、深刻理解荷蘭文化,學習荷蘭語便是最快最好的方式切換語境試想下,倘若一個不會說漢語的外國人,和一個精通漢語的“中國通”共同在中國生活,誰會收獲更多的樂趣,深入體驗到更多當地的文化?
俗話說得好,“書同文、語同音、人同心”。在荷蘭生活的外國人,不管是在NS窗口買票,還是在AH超市結賬,或是和荷蘭同事聚餐……在這些生活化的日常場景下,如果能使用流利的荷蘭語進行日常溝通,相信也會拉近自己與他人彼此間的距離、收獲一份更加愉悅的體驗。
此外,語言也是保存和發展人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最有力工具。它不僅是一種曆史和創造,更象征了一種文化和一群人的集體記憶。也許很多人對荷蘭的足球、繪畫、建築感興趣,很多人會從荷蘭博物館文物、建築中去感知人文曆史,殊不知其實荷蘭語這門語言更是活着的曆史标本,向外界展現更多豐富的文化内核。
荷蘭語中,“waden”是淌水的意思,水一直是荷蘭人的忠實伴侶,卻也是讓人極度不信任的對手。不難猜測,最古老的荷蘭語詞彙就和水有關,“waden”的詞根——“wad”,這個單詞最早于公元108年經羅馬曆史學家證實,它的中文意思是泥灘,描述了荷蘭的地理形态,特指瓦登海地區,而瓦登海(Waddenzee)也是wad衍生出來的詞語,十分生動。這些詞一直沿用至今,表達了荷蘭人與水的羁絆,也顯現了荷蘭語作為活化石的特殊屬性。
在荷蘭這片土地上,它經曆了輝煌,也見證了災難,或許衆多建築已灰飛煙滅,但在曆史浪潮中,荷蘭語卻承載着文化,生生不息地延續着。
“荷蘭語保衛戰”進行時
實際上,盡管荷蘭的英語普及率高,但在荷蘭民衆心目中,荷蘭語仍舊是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6年進行的一項态度調查,荷蘭84%的人認為,對于判定是否是真正的“荷蘭人/荷蘭公民”來說,是否使用荷蘭語非常重要。這在接受調查的十個歐洲國家中名列前茅。
荷媒DutchNews也曾報道過,面臨着英語對荷蘭語的沖擊,2019年期間,有衆多荷蘭教授、作家和記者聯合寫信給議會,要求制定相應的法律條文,以便在高等教育中保持荷蘭語和英語的“更合理的平衡”,并号召保護荷蘭語。
那麼,荷蘭是如何對自己的語言文化進行保護的?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融入考試中對語言要求更嚴格的趨勢便是再好不過的例子。自2007年以來,新移民必須在荷蘭入境後(以及在入境之前不久)立即參加公民和語言課程,而且不遵守規定的行為往往會受到經濟處罰或拒絕永久合法居留許可的制裁。
2020年7月2日,荷蘭國會下議院通過了《融入社會法修正案》。依照該《法案》,新法實施後融入社會考試的等級将從A2(初級)提升至B1(中級)。該《法案》目前正在上議院讨論。荷蘭政府預計《修正案》将于2022年1月1日實施。這意味着,不管是否是融入社會法下的融入對象,也不管以何樣的身份移民荷蘭,2022年1月1日以後,對于想入籍的人士,必須通過B1的等級考試。
歐洲委員會制定的《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也用八條基本原則和目标對成員國的語言保護做出了規定。近年來,荷蘭政府和當地相關機構也在采取衆多語言保護措施,以确保如弗裡斯蘭語不會消亡。比如,将學校授課的語言定為弗裡斯蘭語,從而促使弗裡斯蘭人使用這一語言。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自學前教育開始,荷蘭便強調早期語言學習的重要性。在中小學的教育中,也都是以荷蘭語為主。除此之外,荷蘭中職學校普遍把加強荷蘭語等通識課程的教學作為改革方向之一。
此外,源源不斷的支持從荷蘭當地、地區及非政府組織彙聚起來,包括歐洲多元語言學習中心、保護弗裡斯蘭語的地區組織等,他們紛紛向學校提供經濟支持,或是保護文化産品。這些組織的作用各不相同但至關重要,都為荷蘭語的保護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語言保護,你我共同努力
目前,越來越多的語言從世界上消失,語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世界上約6000種語言中,至少有43%瀕臨滅絕。僅有幾百種語言在教育系統和公共領域中占重要地位,不到100種語言在數字領域得以使用。在全球範圍内,40%的人口無法以母語接受教育。上述數據已深刻地提醒我們,語言保護必須盡快提上日程。
這也與“國際母語日”的主旨相吻合。每年的2月21日也是“國際母語日”,母語日的設定旨在幫助人們了解世界各民族母語文化的現狀,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推動多元發展。就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說的,“所有的母語都不容忽視,它們對于建設和平以及支持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文化和語言多樣性是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的關鍵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