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是利己的,這是經濟學預設的前提。人們在做選擇的時候,通常會考慮邊際量處的成本和收益。一旦成本和收益中任何一方發生變動,或同時發生變動,人們的選擇也會随之發生改變。簡言之,收益和成本的變動會改變對人們的激勵,同時人們也會對變化的激勵做出選擇——這就是曼昆經濟學原理之四。
一條獵狗追逐一隻兔子,追了很久也沒有追到。牧羊犬看到後,譏笑獵狗。獵狗說:“我隻是為了一頓飯而跑,它卻是為了性命而跑呀!”此話被獵人聽到,心想獵狗講得對。若想得到更多的獵物,必須想法子激勵獵狗啊。
于是,獵人又買了幾條獵狗,并定下新規:凡是能捉到兔子的,就能得到骨頭,捉不到的就沒有。這個方法立竿見影,狗子們紛紛去追兔子,都想得到骨頭吃。可過了一段時間,問題出現了,小兔子好捉,大兔子難捉。獵狗都去捉小兔子了,大兔子反而沒人去捉。
獵人思考後,決定将捉兔子的總重量與分骨頭的數量挂鈎,不再依據捉兔子的數量來分配。很快,獵人收獲的兔子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好景不長,獵人發現收獲的兔子數、質量都又出現了下滑。更不可思議的是,越是經驗老到的獵狗,捕捉到的兔子越少。百思不得其解,獵人隻能再去和獵狗做了溝通。
獵狗們說:“我們把最好的時光都奉獻給了你們,可我們終究會變老。按現在的分配方法,我們老了可就沒有骨頭吃了”。
獵人經過一番思索之後,對分别制度做了補充,在保持總重量和分配骨頭數量挂鈎的基礎之上,決定對單隻獵狗捕捉兔子的總重量進行彙總。當總數達到一定數值時,即便獵狗單次未能捕捉到兔子,也能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骨頭量。很快,獵狗捉到的兔子就恢複到正常水平。
随着時間的推移,捕捉到的兔子數量又開始了下滑,獵狗們的思想又發生了起伏。眼看這主人不勞而獲,卻享受着遠遠高于自己的收益,部分獵狗開始心懷不滿。特别是總量達标的獵狗,開始“躺平”,不再進行新的兔子的捕捉。于是,獵人又開始了新一輪分配制度的改革。凡總量達标的獵狗,可以參與每次獵取兔子總量的分紅。即除了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骨頭外,還可以得到自己單次捕捉兔子的一定百分比的分紅。此後,獵狗工作情緒普遍高漲,年輕獵狗為總量達标分離沖,達标獵狗為分紅不惜力,兔子獵獲數量達到新的高峰。
獵人與獵狗團隊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好的激勵制度可以有效滿足個人需求,激發團隊組織成員的無限工作動力。獵人對獵狗團隊的有效管理,就在于獵人對激勵效應的有效運用上。
在能力一定的情況下,激勵水平的高低決定激勵對象工作績效的大小。綜合運用多種激勵方法是有效提高激勵水平的重要手段。激勵機制能否産生影響,取決于是否能滿足激勵對象的個人需求,或團隊的集體需要。通常的激勵手段包括:
1、物質激勵。通過滿足個人的物質利益需求,來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精神激勵。通過滿足個人的自尊、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較高層次上調動個人的工作積極性。精神激勵主要有目标激勵、榮譽激勵、感情激勵、信任激勵、尊重激勵等。
3、任務激勵。讓個人肩負起與其才能相适應的重任,由社會提供個人獲得成就和發展的機會,滿足其事業心與成就感。
4、數據激勵。明顯的數據對人産生明顯的印象,激發強烈的幹勁。數據激勵,就是把個人行為結果用數據對比的形式反映出來,以激勵上進,鞭策後進。
5、強化激勵。對良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即正強化,使之能繼續保持;對不良行為進行否定和懲罰,即負強化,使之能夠記住教訓,不再犯同類錯誤。
在一個組織中,建立激勵機制必不可少。激勵機制一方面可以調動大家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團隊業績,達到雙赢的效果。“人們隻能在被追趕和被督促中才能進步”,這正是激勵的重要性體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