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習有關《年月日》知識的時候對很多瑣碎的知識點糊裡糊塗、不明不白的,比如:為什麼一年有365天呢?
為什麼有時候一年卻有366天?
為什麼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而二月卻隻有28天?
為什麼會有平年和閏年之分呢?
這種類型的課在數學上稱為概念課,對于概念性的知識,如果簡單的隻告訴學生結果,學生很容易感覺既枯燥又一知半解。影響他知識結構的形成。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有關《年月日》概念知識的課外延伸,既有趣又容易幫助學生解決疑惑。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勤奮而忙碌的星球,它不但要自傳,它還會公轉。地球圍繞太陽轉稱為公轉。地球繞太陽轉一圈就是一年。地球繞太陽轉一圈所用的時間是大約是365天6時,為了好算,古人把一年定為365天。古人把月亮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稱為一個月。也就是兩次滿月大概會間隔30天。一年會看到12個滿月,所以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都定為30天,這樣以來,一年成了360天了。剩餘5天怎麼分配呢?
古羅馬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皇帝叫恺撒。他的生日在七月,公元前46年,羅馬皇帝恺撒在修改曆法時,規定每年12個月,一、三、五、七、九、十一月定為大月,每月31天;其他月份定為小月,每月30天。但是照這樣規定,一年就不是365天,變成了366天,多了1天。因此得找出一個月扣去一天。那個時候被判處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處死,所以人們都希望二月能快點過去。于是,就把二月扣去了一天。這樣,二月就剩下29天。
後來,有一個叫奧古斯特的人做了羅馬皇帝。他發現恺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月卻是小月。他為了顯示自己和前一位皇帝有同樣尊嚴,就把八月也定為大月,改為31天。而八月多出的這一天仍然從二月份扣除,這樣,二月隻剩下28天了。仍然保持365天。可是這樣一來。七月,八月,九月,連着三個月份都是31天。為了讓大月出現的均衡一點。奧古斯圖就把九月和十月交換了一下,11月和12月交換了一下,這樣交換過之後。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12月全部都是大月,都有31天。
但是實際上地球轉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不是恰好365天而是365天零大約6時,這樣的話,每四年就會多出來一天,這一天就算到了二月,所以每四年會有一個閏年,閏年多出來的這一天,加在了二月份的末尾,所以說二月在平年有28天,閏年才會有29天。
天文曆法經凱撒和奧古斯都這兩位皇帝一改,大月和小月變得雜亂無章,不過,卻陰差陽錯恰好和人的拳頭凹凸特點符合。
伸出右手,握緊拳頭,把凸起的地方表示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表示為小月。從右邊第一個凸起的記為1月,依次往左數到7月,再從右邊開始依次往左接着數8-12月。
還可以用歌訣來幫助。
一、三、五、七、八、十、臘(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十一月)30日,
隻有二月28。
每隔四年閏1日,
1日二月後邊加。
最後,放幾道有趣的題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
歡迎朋友們關注我,一起交流家教育兒問題,幫您解決教育困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