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清照最霸氣的兩首詩

李清照最霸氣的兩首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8 11:22:40

1127年,對于李清照來說,是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一年。

北方的金國南下攻宋,擄走了宋徽宗、宋欽宗,還有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嫔妃、朝臣等三千人北上,一路上備受折磨與屈辱。

北宋至此滅亡。

金人所到之處,大肆劫掠,44歲的李清照,将家中的書籍器物裝了十五車,南渡逃難。

兵荒馬亂的時節,生命都難以保存,更何況是器物呢?

可李清照,憑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帶着這批稀世珍寶一路南下。

李清照最霸氣的兩首詩(李清照最霸氣的一首詩)1

一路上,都有人棄城投降,李清照痛心卻又無可奈何。

她是一個赤誠的愛國者。

帶着文物,追尋着皇帝的腳步,她想把珍藏的文物獻給朝廷。

可亂世,守不住這财富,一路行來,珍藏一路佚失。

李清照痛心疾首。

雪上加霜的是,丈夫趙明誠也因病去世了。

國家淪亡,家庭破碎,李清照心如刀絞,一身傷痕的李清照,流亡到了江南。

在世人眼中,江南美景,迷醉世人。

暮春時節來了,春天馬上就要過去了。

李清照無心梳頭,她想強撐着精神去泛舟,看看春天最後的風光。

可是愁太多,輕盈的小舟怎麼載得動呢?

江南的風景再美,也治愈不了李清照心靈的創傷。

李清照最霸氣的兩首詩(李清照最霸氣的一首詩)2

1133年,李清照流亡六年了。

宋高宗想派人出使金國,探望徽欽二帝。

可是,聽說要入虎狼之國,朝中無人敢應聲前去。

隻有韓肖胄自告奮勇,願冒險前去。

李清照聽聞,十分欽佩,也十分激動,她寫下一首長詩相贈。

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将血汗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其一》)

字字泣血,句句含淚,這是一個亡國女子對于家國的失望與關懷。

對于國事的關心,李清照從未有一刻忘懷。

南渡後,李清照住在金華。

李清照最霸氣的兩首詩(李清照最霸氣的一首詩)3

金華有一座名樓,名八詠樓。

南朝時,文學家沈約曾任東陽太守時修建此樓,原名玄暢樓。

沈約曾多次登樓賦詩,寫下八首詩歌,後人稱《八詠》詩,而此樓也改成八詠樓。

八詠樓聲名在外,李清照怎會不登樓遠眺。

與沈約的遠眺風景不同,李清照展眼所見,都是滿目瘡痍的山河,遠方的故土,是再也回不去了。

可是,她又有什麼辦法呢?

她憤恨南宋政府的無能,感慨江山收複之艱難,在八詠樓寫下一首傳唱千古的名作——《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

這氣勢,這情懷,哪像一個流浪中的女子呀,更像是準備一展懷抱的将軍。

回望過去,八詠樓留下了千古風流的故事,可如今呢?面對破碎的山河,無力扭轉。隻能将國事的憂愁,留待後人來解決吧。

李清照最霸氣的兩首詩(李清照最霸氣的一首詩)4

這是一種無奈,是一種灑脫。

雖然自己無力回天,但是,站在八詠樓上,李清照卻給後人指了一條明路。

金華水道密集,可深入江南三千裡,戰略地位太過重要,足以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明代學者趙世傑評價此詩:氣象宏敞。

雖然變成遺民,雖然南渡避難,但李清照從未喪失内心對舊山河的信心,她相信,總有一天,後人會收複山河。

即使沉淪,卻從未喪失自信與氣度,所以,“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顯得那麼氣勢磅礴,振奮人心。

在八百年後,依然能動人心弦,餘韻猶在,回味無窮。

國仇家恨從來不是某一個人的責任,所以,“江山留與後人愁”并不是一句虛言。

李清照最霸氣的兩首詩(李清照最霸氣的一首詩)5

1985年,老舍先生的名作《四世同堂》改編成的電視劇上映,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傳唱大江南北。

千裡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

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

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

彼時,中華大地為日寇侵占,先烈前仆後繼,壯烈犧牲,而未來,隻能交給年輕一輩去奮鬥了。

“重整河山待後生”與“江山留與後人愁”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國家快要亡了,就要有人去抗争,就要有人去犧牲。輪到你,就是你;輪到我了,就是我。如果輪到你,你說你不想死了,那麼,這個國家就要亡了,那可不行。

一代人如果完成不了,就留給下一代人,這是傳承,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

愛國,刻在中國人的基因裡,永不過時,這也是李清照受尊敬的原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