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兩個月遊客接待量超1600萬人次(引題)
看!南京旅遊的“暑假作業”(主題)
新華日報記者 仇惠棟 周敏 李凱 許雯斐 盛文虎 胡明峰 見習記者 徐晉 陳雨薇
酷熱退場,秋意微涼。随着“神獸”歸籠,旅遊“暑期檔”正式下線。
對于南京的景區景點和文旅企業而言,這又是一個驚喜和意外交織的暑假。在行程卡“摘星”、跨省遊恢複、消費券發放等多重刺激下,被壓抑良久的消費需求充分釋放,但零星散發的疫情和持續了一個月的高溫,又延緩了反彈的勢頭。疫情下的第三個暑假,南京旅遊人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起起伏伏。風浪之中,他們拒絕“躺平”,從産品更新到創意營銷,從開源節流到切換賽道,在連台好戲中努力尋找出路。
南京智慧旅遊大數據平台監測顯示,過去兩個月,該市A級景區、鄉村旅遊點和博物館累計接待遊客超1600萬人次,客流同比接近翻番。盡管較疫情前仍有距離,但透過南京旅遊今年的“暑假作業”,分明能感受到一股加速回歸的力量。
8月7日,不少市民遊客在南京湯山歡樂水世界戲水遊玩。新華日報記者 邵丹 攝
1 讓流量來得更猛烈些
8月31日上午,“湯山歡樂水世界”抖音号發布“告别特輯”,一小時不到,評論區的留言排起長隊——“明年見!”
沙灘、沖浪、戲水、電音趴的畫面不斷閃現,但最搶鏡的,還是3個“最帥救生員”。“那可是我們整個夏天的‘流量密碼’。”湯山文化創意公司總監錢慧珺沒有想到,一次策劃,竟然會讓這家南京老牌水上樂園“火”了一個夏天。
6月,為吸引遊客,水世界邀請了一衆“顔值主播”來扮演救生員,拍攝10集抖音短劇,抛出“7月男友團”的概念。視頻裡,“小鮮肉”們乘坐S6号線而來,在造浪池邊上一秒變裝,在風情沙灘上玩起排球,又守候在驚險刺激的項目旁,與遊客親密互動……“太帥了!”“哪幾天在?”“姐妹們,沖!”短視頻一推出,立即戳中年輕女孩的興奮點,粉絲們競相下單“求偶遇”。
“男友團”走紅後,景區一名90後救生員也開通了個人抖音号。一段試水的救生訓練短視頻,意外地火了。“一晚上20多萬次浏覽。果然,誰不喜歡帥哥美女?”錢慧珺說,“男友團”的轉化效率令人吃驚。截至9月1日閉園,水世界今夏營業額突破2000萬元,同比2020年7、8月份上浮約40%。
三年疫情,徹底颠覆了傳統旅遊營銷模式,客流大戰早已從線下延伸至線上。2020年的丁真帶火了理塘,紅衣女縣長讓新疆昭蘇驚豔大江南北,2021年迪士尼的玲娜貝兒、環球影城的威震天成最大流量赢家,玩轉新媒體、打造IP,越來越成為景區逆境求生的“必備良藥”。
在南京所有的景區“當家人”中,紅山森林動物園園長沈志軍,大概是最具“網紅氣質”的一個。當年那句“求報複”,讓這家有着20多年曆史的動物園迅速出圈,來自全國的遊客一度“排隊排到南京站”。
互聯網上的熱點通常都如昙花一現,流量極少能沉澱下來,但紅山動物園卻是例外。從最初的“ZOO直播”,到系列策劃“走,去紅山上班”,再到直播帶貨,“報複”還未出現,動物園倒是在網紅的路上越走越遠,抖音上的“鐵粉”已經超過30萬。
“超長待機”的高溫,讓紅山動物園的夏天格外不易。白天,飼養員不僅要兼顧直播,還要給“毛孩子”們降溫,自制冰果茶、噴淋、霧森、通風,防暑措施一樣也不能少。晚上,夜探紅山如期開營。活動的設計、現場的氣氛、孩子的安全都要兼顧。而今年夏天開通的文創直播間裡,沈志軍自己上陣“叫賣”動物園的周邊産品,連動物糞便發酵制作的有機肥都成了搶手貨。
這大概是抖音平台上最簡陋的直播間——導播台架在廢棄的空調外機上,會議室櫃子變身貨架,牆上的背景闆好像随時會掉下來釀成“直播事故”。即便如此,沈志軍和他的團隊,依然憑借滿腔熱愛,在公衆和自然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讓沈志軍感動的是,三年來,不管忙到多晚,沒有一個小夥伴提過加班工資,“生産自救,這就是我們的紅山精神!”
8月16日,遊客在紫金山昆蟲博物館近距離拍攝蜥蜴。新華日報記者 劉莉 攝
2 去博物館感知另一個夏天
方形的透明盒子裡,一隻金龜子窸窸窣窣。7歲的蔡正則小心地打開蓋子的一角,用鑷子取出已經發黑的香蕉,再輕輕放入一塊新鮮的,迅速蓋上蓋子,“姥姥,它叫白條綠花金龜,你可得給我看好,它特别擅長飛行。”
昆蟲拗口的名字、複雜的習性記得牢牢的,對飼養的“小家夥”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耐心,這都源于這個7歲小男孩在今年暑假參加的一場昆蟲研學旅行。“孩子愛好動物,他媽媽就為他報名了紫金山昆蟲博物館的研學旅行。兩天一晚1480元,我當初還覺得貴,沒想到孩子收獲不小。”蔡正則外婆說,兩天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有昆蟲活體互動、戶外探索、團隊協作、昆蟲領養、學習課程等,晚上住在附近條件不錯的酒店。
“雙減”後的第一個暑假,孩子們沒有繁重的作業,學習課本外的知識成為家長的首選。省文旅廳今年4月就推出“博物知旅”主題活動季,南京也明确打造長江路、老城南、鐘山三大博物館集群聚落,通過舉辦主題展覽活動、精品研學課程、博物館聚落集群夜遊品牌等系列活動,加快建設“博物館之城”。紫金山昆蟲博物館,正是鐘山聚落中的一員。
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風口。6月24日,往年都在10月舉行的玄武國際城市休閑旅遊節提前登場,新推出的10條暑期微度假精品旅遊線路中,幾乎每一條都有博物館元素。“三個博物館聚落,有兩個位于玄武,如此豐沛的資源,必須用好用活。”玄武區文旅局局長葉冬梅說,博物館是最适合親子遊、研學遊的載體,玄武今年整合文旅聯盟160多家成員單位資源,組團搶占這條“黃金賽道”。
有市場需求,并不意味着博物館可以坐享其成。這兩天,在鄭州參加“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産品與技術博覽會”的姚玮萱收獲不小。作為科舉博物館的講解員,她曾在2021南京文旅金主播資格賽中獲得特等獎,但國家博物館推出的“虛拟講解員”,還是讓她大開眼界,“語态、神情都很逼真,還能與遊客進行簡單的互動,現場的代入感很強。”
這場大會上,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博物館運營,是最熱門的話題,全國各地的文博場館都在尋找突圍之路,包括南京。7月15日,五馬渡後備箱文化市集咖啡飄香,令人意外的是,10多家博物館放低“身段”,拿出看家本領現場練攤。科舉博物館現場教小朋友在雕版上印出卡通狀元,梅園新村紀念館拿出文創産品給遊客們“套圈圈”。
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人間煙火,不再“高冷”的博物館迅速搶占“C位”。南京智慧旅遊大數據顯示,8月份,南京博物院、科舉博物館和南京市博物總館下轄12家場館,累計接待遊客超50萬人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其中,南京市博物總館8月的收入環比增長106%。
8月15日,老門東景區開啟噴泉,給遊客帶來了一絲涼意。實習生 顧嘉俐 新華日報記者 範俊彥 攝
3 總有驚喜在前方
貴州有“村BA”,南京有“牆BA”!從7月30日開始,南京體育嘉年華·門東運動季籃球系列挑戰賽,每晚6點半到8點在門東曆史街區準時開打,近200支業餘球隊在明城牆下捉對厮殺,圍觀的人群裡三層外三層。
“8月份,街區客流達到87萬人次,環比上升了22.8%。”南京門東曆史街區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涵說,把體育賽事引入街區,對于客流的拉動效果明顯,每天晚上6點以後的客流占比50%以上,夜遊人群增加了12%。
門東曆史文化街區已經開街10年了,消費場景和内容的升級煥新一直沒有停。開心麻花華東首店将于10月1日在邊營開張,與德雲社一起構成“金角銀邊”。街區的業态布設也更加注重圈層化,周邊的潮流買手店、民謠酒吧等與之匹配,一起打造年輕态的消費場景。
3年前,門東提出了聚焦夜經濟的“第二個8小時”概念,卻遇上了疫情的正面沖擊,但這個方向始終沒有改變。“原來門東客流白天多,到晚上九十點就散場了,但現在能玩到晚上11點、12點……”姚涵認為,如今的客流90%是本地人,街區場景化、體驗類内容的打造尤為重要。消費者會為好的内容買單,街區8月的整體營業額環比上升了16.2%,有一家書店一天的營業額就達到了5.2萬元,文創産品占比60%。
疫情沖擊下,文旅産業鍊上的每個環節都必須直面前所未有的危機,尤其是對于那些運維成本高,但又不收門票的公益景區而言,化危為機,需要更新的思維、更大的魄力。
2019年1.05億元,2020年8500萬元,2021年1.12億元,這是玄武湖公園近三年的自營收入。今年1-8月,盡管景區收入隻有去年同期的70%,但還是比2020年高了11%。“上半年疫情的影響超出了預期,經過半年多努力,終于沖到這個數字。”玄武湖公園管理處黨委書記、主任秦小斌說,在同類景區中,這樣的業績并不多見。
秦小斌說的“努力”,是一次全方位的突破。蓮花廣場播放露天電影,用激光秀講述南京故事,很多遊客到深夜仍然流連忘返。景區升級皮劃艇、槳闆、龍舟等項目,同比收入都翻了倍。并蒂蓮、玄武門、櫻花等文創雪糕,今年賣出了4萬多支,尤其是7-8月推出夜間遊船項目,将玄武湖的運營時間一下推遲到晚上10點多,夜間遊園專線每晚吸引客流量近2萬人次,其中乘坐遊船的客流量近2000人。
9月1日,“玄武湖文創商店”微信小程序上,首批100組限量版玄武湖荷葉、蓮蓬等文化周邊産品一上線,瞬間就被“秒”光。剛盤點完前8個月數據的秦小斌信心滿滿,還是要做好玄武湖文化挖掘,在景區産品業态上下功夫,讓“頭回客”成為“回頭客”。
遊客在溧水無想山國家森林公園一側的郊野書屋内閱讀書籍。新華日報記者 範俊彥 攝
4 堅守,直到複蘇那一天
又一個旅遊旺季過去了,兩個月的林林總總,令從業者喜憂參半。喜的是複蘇勢頭愈發明顯,積極信号加快釋放;而憂的,依然是反複的疫情。但無論形勢如何複雜,總有一群守望者相信,“拐點”就在不遠處。
中秋節将近,溧水區“竹上雲想”民宿的女主人邰錫鳳忙得不可開交。這次不是接待住客,而是來了一筆又一筆的月餅訂單。3年前“竹上雲想”民宿開業,半年不到就遭遇疫情,看着冷清的房間,邰錫鳳開始收集周邊農副産品銷售,維持民宿基本生計。沒想到,這個無奈之舉,反倒成了她的主營業務。
如今,邰錫鳳已經積攢了3個購物群,超1000個穩定客戶。雞蛋、豆幹、水蜜桃……客戶都是一次打包好幾樣。今年端午節,民宿單是粽子就賣了20萬元。“月餅連賣20多天,平均每天有300個訂單。”邰錫鳳說,農副産品和手工美食是收入大頭,去年營業額超千萬元,其次是餐飲,住宿的占比最小。
和邰錫鳳不一樣的是,畢偉的“一院香泉”投入更大。從2017年開始,她前後砸進去3700萬元。“前兩年還能勉強挺過來,今年上半年太難了,外地熟客進不來,已經準備關門了。”讓畢偉改變決定的,還是那些老朋友。微信群裡,不少老客戶主動提議,按照最高價預約冬天的客房,有的甚至還包場支持,衆人拾柴幫她渡過了難關,“很感動,這下更沒有放棄的理由了。”
這個夏天,“一院香泉”也調整了價格體系,推出性價比更高的“微度假”套餐,還把公共溫泉改成嬉水池,吃喝玩住一體,增加了收入,也培育了客群。
三年寒冬,每一個旅遊人都經曆了一段極不尋常的旅程。很多人被現實擊倒選擇了放棄,更多人帶着情懷在承壓前行,哪怕是并不被看好的旅行社。
南京大華國際旅行社總經理黃義純在這行已經打拼了20多年,見證過輝煌,也正經曆着“至暗時刻”。盡管業務量隻有2019年的20%,但他依然相信,挺過這次“洗牌”的旅行社,依然有發展空間。“每種業态都需要在行業變革中找準自己的定位。”他說,旅行社再也回不到過去粗放發展的年代了,需要在自己的領域内不斷深耕,向定制化旅行轉型,提供更細緻的解決方案。這條路注定不會平坦,黃義純卻不打算回頭,“窮也是過,富也是過。”
楊淇深也認為,旅遊行業不會一蹶不振,眼下隻是暫時減速,從長遠看,文旅消費依然值得期待。“7月的這波反彈已經說明,出遊的需求依然旺盛,市場仍有潛力。”他說,更加精準科學的防控措施,讓公衆對疫情的恐懼加快消解,隻要不出現大規模疫情,中秋和國慶兩個假期仍會有不錯的增長。
這樣的觀點,得到了數據的印證。攜程8月31日發布的中秋及秋遊預測數據報告顯示,截至8月30日,中秋假期訂單對比端午假期增長137%,有望成為今年旅遊市場複蘇表現最好的小長假。其中,南京在全國熱門目的地TOP10中排名第三,在周邊遊城市中排名第二。也許,旅遊人久違的那個“春天”,真的很快就要來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