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極為罕見的神獸

極為罕見的神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6:54:45

極為罕見的神獸(有問必答這種)1

這裡負責解釋貴州的野生動物、野生植物、野生石頭、野生空氣——解釋貴州野生的一切!1053種脊椎動物、8400多種野生維管束植物,每一樣都是傳奇。

每年的6月18日是“貴州生态日”,在貴州會開展一系列與生态環境和生态文明相關的活動,提醒人們愛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給人類的永續發展留足空間。

貴州是一個多山多樹多洞穴的地方,雨水充沛,小環境複雜,生物物種自然很豐富。有些物種的适應性很強,在生存條件發生改變時,會通過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适應環境。而有一些物種對環境的适應性弱,生境極為狹窄,僅在某種很特别的地方生活,一旦賴以生存的生境改變了,那個對應的物種也就消失了。因此,貴州的物種豐富,但種群數量都較小,敏感程度高。

極為罕見的神獸(有問必答這種)2

貴州的物種多樣性排在全國省(市、區)的第四位,但若論單位面積的物種數,貴州理所當然地位居第一。這還是在貴州尚未開展深入研究的前提下,根據已經有的研究結果所作出的結論。在貴州這種特殊的自然背景下,隻要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就一定會有新發現。可能是新分布,也可能是新物種。所以,直到今天,貴州仍時不時會發現新種或新分布種,成了分類學家們關注的熱點地區。貴州拟小鲵就是近年來才在貴州發現的一種兩栖類動物。

極為罕見的神獸(有問必答這種)3

貴州拟小鲵

說起貴州拟小鲵的發現過程,還真有點意思。在1992年開展貴州鬥篷山考察時,李松、田應洲等專家就在貴定縣範圍内采集到了貴州拟小鲵的标本,隻不過那時候沒有怎麼在意,發現這些小家夥頭部扁平,軀幹近圓柱狀而背腹略扁,尾部肌節間有淺溝。生活時整個背面紫褐色,有不規則的土黃色或黃色斑。這些特征與黃斑拟小鲵一緻,于是把它歸為黃斑拟小鲵。但同時發現這些小家夥似乎與黃斑拟小鲵或多或少有一些差異,它們的肋溝有12-13條,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重疊。犁骨齒列長,每側有齒12-17。身體腹面具有分散細小白點,體背及四肢背面無小白點。

極為罕見的神獸(有問必答這種)4

為了搞清楚究竟是不是黃斑拟小鲵的簡單變異,李松、田應洲、谷曉明三位老師決定來給這些小家夥做一次“滴血認親”——從分子生物學層面搞清楚它們的親緣關系。這一做不打緊,居然就發現了一個從來沒有記錄過的物種,也就是動物新種,貴州的一個特有種,被命名為“貴州拟小鲵”。因為第一次是在貴定縣采集到的,所以英文名稱就直接叫作“Guiding salamander”,也算是對第一次發現地的紀念。

後來的很多年,專家們一直在尋找,看有沒有其他地方還有貴州拟小鲵這一物種的分布,找來找去,還真沒有在其他地方找到。直到今天,它們也隻分布于貴定、麻江、都勻交界處的鬥篷山,隻不過因為行政區的劃分,将一個區域叫成了都勻鬥篷山、貴定大開田和麻江老蛇沖。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們很難發現貴州拟小鲵呢?先留個懸念,文章最後作答。

極為罕見的神獸(有問必答這種)5

貴州拟小鲵隻有在繁殖季節才會跑到小溝邊或高山上的小水塘、沼澤地去産卵,産完卵後根本不顧及它們的孩子是否能夠安全成長,而是自顧自地回到山林,回到那些它們已經熟悉了的地方。它們的寶寶破殼出來後,一般在小溪回水處或清潔的沼澤水域中生活,用它們那如同根須的外鰓在水中呼吸。“長大以後我就變成了你”,待到小拟小鲵長大後,它們的外鰓退去,體色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它們會脫離水體,沿着它們父母的路線,去尋找它們“與幼不同”的生活環境。

關于貴州拟小鲵,這些冷知識你也許感興趣:

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貴州特有種之一

貴州拟小鲵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貴州特有種之一,已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

極為罕見的神獸(有問必答這種)6

最後回答文中問題:因為貴州拟小鲵的生存環境對水質與植物的要求都很高,隻生活于海拔1400-1700米較高山區的植被茂密、地表枯枝落葉層厚、陰涼潮濕的環境中,所以人們很難發現它。

(撰文:冉景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