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市氣象局獲悉,由上海市氣象學會聯合上海市氣象局宣傳科普教育中心、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城市品牌工作室、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共同主辦的“上海市首屆校園氣象科普大賽”于近日圓滿落下帷幕。在兩個多月的時光裡,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市近300所中、小學校的4.4萬餘人次參與其中。經過激烈角逐和評審,共有來自七寶中學、青浦實驗中學、奉賢實驗小學、南彙外國語小學等學校的297名學生獲單項獎,23所學校獲優秀組織獎,28名老師獲優秀指導老師稱号。
本次大賽主題為“研智慧氣象 啟科學夢想”,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關于科技、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宣傳普及氣象科普知識、提升氣象科學傳播能力,助推學校在“雙減”政策下的綜合素質教育,為全市中小學生搭建探索科學的氣象舞台,為孩子們的科學家夢想插上氣象科技的翅膀。
據介紹,大賽在策劃階段考慮到參賽學生處于不同的認知水平和成長階段,除了中小學生都可以參與的氣象知識網上競賽,面向不同年級分别設置了氣象科普主播秀、氣象觀察日記等項目,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擁有更多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助力“雙減政策”落地生效。
氣象科普主播秀項目面向全市的小學生,征集的氣象科普主播秀作品内容廣泛,有的剖析傳統詩詞和二十四節氣與生活聯系,有的闡述極端天氣、全球氣候變化等熱點話題,還有的小主播在鏡頭前從容地演示各種氣象小實驗,并将其中包含的科學道理娓娓道來……小選手們使出十八般武藝,或用幽默的語言,或用實驗道具,或用精美PPT和多媒體視頻動畫輔助,将氣象知識和氣象科學原理通過視覺化、聽覺化和藝術化形式層層剖開,上演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氣象科普秀,讓氣象科普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通俗易懂。
如果說氣象科普主播秀為孩子們搭起了展示風采的小舞台,那麼 “氣象觀察日記”可以說是面向全市初、高中學生的一堂探秘氣象科學的啟蒙課。參賽選手通過持續性氣象觀測,将記錄的觀測結果撰寫成氣象數據小報告或者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心得體會小文章。小選手們提交的作品選題包羅萬象,有天氣預報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溫壓濕風等氣象要素的内在關聯,還有古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否存在科學依據。為了讓日記的内容詳實可信,選手們通過校園氣象站、天氣相關專業網站查詢曆史記錄,還有的從各類曆史文字記載中找尋依據。
據悉,獲獎名單及部分優秀作品将通過上海市氣象學會、上海兒童青少年健康微信公衆号以及阿基米德《聽江南》社區等平台公布和展示。
中國氣象學會科普部部長張偉民是專業評審之一,他認為活動為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小選手們在學習氣象知識的同時,不僅可以鍛煉口才,還增強了自信,開闊了視野。
“有的作品已經是一篇完整的小論文,包含了提出問題、收集數據和分析評估的科學探究過程,這讓人很欣喜。” 上海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趙洋在評審中指出,青少年時期正是科技人才成長的關鍵階段,氣象科普比賽可以幫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辨能力和高階思維,讓科學更有吸引力,把科技的種子種進更多孩子的心田。
上海市氣象學會理事單位、本次大賽中獲得氣象觀察日記和氣象知識競賽高中組兩項冠軍的七寶中學校長朱越表示,“活動激發了學生們對于全球氣候變化的讨論與研究,強化學生對應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和責任。這也将是我校今後發展氣象科普與中學生科研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據上海市氣象學會秘書長李保清介紹,近年來,随着綜合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上海越來越多的學校在課程中導入氣象科普教學。截止2022年一季度,在上海市氣象局和上海市氣象學會指導下,包括“華二”中學、七寶中學等在内的31所學校已建設校園氣象站,其中七寶中學、明強小學等4家學校獲評全國氣象教育特色學校,恒德小學、彙師小學等13家學校獲評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校園氣象觀測站、成立氣象科普社團、舉辦校園氣象科技節、申報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氣象專項獎等氣象科普種子已然在申城校園生根發芽……
作者:張天弛
圖:受訪者供圖
編輯:薄小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