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弘揚工匠精神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弘揚工匠精神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6:06:32

弘揚工匠精神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作者:徐時清(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弘揚工匠精神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弘揚工匠精神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弘揚工匠精神的實踐邏輯)1

弘揚工匠精神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作者:徐時清(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校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禮贊勞動創造,讴歌工匠精神。2020年11月24日,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精辟闡釋了工匠精神“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科學内涵,為我們弘揚工匠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工匠精神的理論依據、文化基礎、制度保障,統一于弘揚工匠精神的實踐邏輯。

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是工匠精神的理論依據

工匠精神作為一種勞動精神,是勞動者實現勞動幸福的價值旨歸。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的自我實現。在勞動過程中,人不僅達到了目的,也使自己得到了發展。工匠勞動作為人們專門從事技術性、技能型的實踐活動,不僅為人類的生存提供生活資料,而且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生産資料,這種物質與精神并重的生産勞動構成了人類曆史的底色。按照馬克思《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提出的三大社會形态理論,依據工匠在不同社會形态的表現形式,我們可以将“工匠”分為手工藝工匠、機械工匠和數字工匠三種形态。新時代可謂三大“工匠形态”美美與共的時代。然而,無論是哪種社會形态或者勞動形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揚工匠們敬業、專一、求精、創新的職業品質,無疑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義所在。

新時代弘揚工匠精神,必須立足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以夯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基礎為出發點,以實現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落腳點,将弘揚工匠精神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培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勞動理念,營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環境,為建設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厚植工匠文化是弘揚工匠精神的文化基礎

工匠文化是工匠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勞動成果和獲得的精神力量的總和。我國悠久的曆史孕育了豐富的工匠文化。然而,受封建等級觀念的影響,中國古代工匠的勞動成果基本上以服務皇權貴族、封建地主為主要目标。當時工匠精神傳承的動力主要來自于統治階級的賞賜與榮耀。而今天,市場經濟導向下的工匠精神傳承與培育,大多以經濟價值為導向。但無論何時,從工匠鼻祖魯班到新時代許許多多大國工匠,從巧奪天工的“趙州橋”到創造多項世界紀錄的港珠澳跨海大橋……出自工匠之手的傳世之作都是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的結果。這種對職業的使命追求、作風特質,早已轉化為匠人們的理想信條、社會的價值觀念、國家的精神指引。

厚植工匠文化将是大國崛起、民族複興的精神動力,也是包括工匠群體在内的各行各業的人們不辱使命、匠心築夢的力量源泉。我們應該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堅持系統觀念,區分時代境遇,避免讓弘揚工匠精神脫離實際,着實使其成為一種價值追求。近些年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的背景下,杭州工匠日、蘇州工匠日、工匠文化館、工匠文化公園等營造了工匠文化的氛圍環境,同時也為進一步激發工匠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為新時代工匠們“有奔頭”“有出息”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完善工匠制度是弘揚工匠精神的制度保障

工匠制度是關于工匠培育、管理、認證等方面的制度。古代的工匠制度通常指統治者用于工匠服役的戶籍制度,類似于“軍戶”制度。如唐代的“番匠”、宋代的“當行”、元代的“匠戶”、明清時期的“輪班匠”“住坐匠”等制度。雖然古代工匠受制于封建盤剝,但他們創造了中華文明精粹的曆史遺存。如今,社會生産已經進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階段,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迅速發展使機器生産越來越強大、精緻。但是,工匠們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精神品質是機器無法替代的。相反,數字時代更需要傳承工匠精神以謀求高質量發展。

如何激發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像工匠一樣勤勞智慧、忠于職守、守住匠心、創造輝煌,就需要以工匠精神為指引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工匠制度。另外,從企業和個人發展層面,如何讓工匠制度的頂層設計更加公平、公正,以防止“躺平”“内卷”等影響生産效率的政策漏洞,還需要花大力氣去調查研究。隻有這樣才能公平配置資源、疏通上升通道,從而以制度保障各行各業勞動者弘揚工匠精神,并以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

培育工匠搖籃是塑造大國工匠的現實需要

當前,數據、信息、知識等在生産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且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乃至競争力的标志。放眼全球,美、日、德、法等發達國家多年前就啟動了“再工業化”政策,其目的就是想重振制造業。眼下,我們正值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過程,特别是産業結構的調整、數字經濟的發展、智能産業的崛起,将會對傳統勞動觀念造成一定沖擊,進而影響工匠精神的傳承與踐行。針對國内外發展形勢需要,近些年我國先後出台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指導性文件,這對于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事實證明,數字時代、智能時代的到來更加需要弘揚工匠精神。因為智能機器是人創造的工具性産品,人的腦力勞動在産品價值創造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新時代我們需要勇于抓住新機遇、面對新挑戰,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力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培植孕育“工匠搖籃”,造就更多“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我們今天弘揚和踐行工匠精神,不能僅限于掌握一門爐火純青的技術,而且要有專心如一的熱愛、盡心竭力的付出、物我兩忘的境界。如此才能為新時代弘揚工匠精神、培植工匠搖籃、塑造大國工匠鋪就實踐道路。

【本文系2021年度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浙江工匠精神研究”階段性成果】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