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不是要我們成為更好或更快樂的人。開悟,不是要我們達到個人成長或靈性進化。開悟,是要讓我們的智慧自然顯現出來,能夠離苦得樂,收獲人生中的幸福和快樂。
然而,開悟的人是大器晚成的人,也是大愛無疆的人。開悟的人知道“道”的含義,就是:做正直的人,一生隻做好事、做善事,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選擇。開悟的人信奉: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正因如此,無論是孔子、孟子,還是老子、莊子、列子和文子,他們存在的終極目的隻有一個:引導我們進入“開悟”的狀态。
在這些聖人看來,開悟就是内心的覺醒,這種覺醒靠修行,我們就能向内看,找到深深埋藏在内心的秘密,當我們把所有的愛都安置在心的秘境時,我們就能慢慢走向開悟,就能出現神迹。
在這些聖人看來,真正的修行既不需要藏在深山老林裡,也不需要躲在寺院廟宇裡。在滾滾紅塵中,如果我們能借各種凡人俗事把心修平了,把人做正了,我們就算是走上開悟的大道了。
在這些聖人看來,我們在人世間體驗的過程,都是我們修行開悟覺醒和磨煉靈魂的進程。
在這些聖人看來,開悟需要不斷提升心性來實現,通過磨煉心性從而升華靈魂,把靈魂磨砺得純淨而提升靈魂的輸出頻率,與宇宙智慧的寶庫進行同頻鍊接,從而獲得接近主宰天地自然的根本規律。
這所有的一切,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道”,開悟覺醒是人生體驗的前提基礎,開悟才能覺醒自己,讓我們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外在體驗才能屬于靈魂中的那個自己,我們的靈魂經過升華,才能鍊接宇宙。
可見,心,生出萬物,所謂的物質世界;生出意識,所謂的精神世界。有,是心欲令其有;無,是心欲令其無。都是心在妄想、分别、執着。
無論是印度的釋迦牟尼,以色列的耶稣,還是老子和莊子等,都在告誡我們,要清淨自己的心,看好自己的心,洗浴自己的心。
聖人,把自己的地位放置最低,大都在當乞丐,在過乞食的生活,為什麼?他們在無聲地告訴我們,聖人,聖在其心,而非其身。
我們要照顧好我們的心,關照好心的每一塊地方。我們需要像愛别人那樣,去愛這顆心。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我們隻有真實地展現自己,撫平内心的溝壑,才能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隻要我們的心能夠促使我們開悟覺醒,我們就能與宇宙中的“道”進行有效連接,更加接近自然中最根本的規律,從而獲得順“道”而為的最高智慧,以此獲得正确體驗人生的旅程。
老子在《道德經》中所倡導的無為,乃是修心,就是歸還大道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是三、二、一,損之又損。以至于無。達到無的高度,心,洗浴得幹幹淨淨。這就是“浴,神不死”。這不死的心,就是生出一切有和無的玄牝。
這玄之又玄的東西,其實也很簡單,簡單到就像我們在看一本書一樣。盡管我們看到的是書的逐字逐文,但我們體會到的卻是作者當時大腦空間的思維,我們不是在看文字表面。這就像我們在讀《心經》和《金剛經》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已經進入到了佛陀的靈性空間,已經體會到了佛陀當年遊曆四方,經受磨難的感覺。
當我們在讀《道德經》時,我們同樣進入到了老子的靈性空間,我們已經體會到了老子看山看水的感覺。在這種感覺中,我們是無法體會自己“眼、耳、鼻、舌、身、意”的,我們是完全沒有任何知覺,隻是無意識地進入到了五蘊皆空的狀态。
當我們打坐冥想時,我們能看見什麼嗎?能吃出什麼味道嗎?走神的時候,是不是對别人視而不見?這種無意識的狀态,自然就進入沒有憂慮,沒有生老病死煩惱的清靜狀态。隻有我們的内心進入靈性空間的時候,我們對很多的經典圖書才會更加容易地理解。
思維寫成文字,文字本身已經無法完全表達思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去和佛陀,要去和老子發生直接連接的原因。我們就是要通過他們的文字、語言等直接進入他們的大腦,進入他們的内心,并與我們連接。隻有我們用心去與他們連接,用思維的腦電波去與他們交流,我們才能進入他們的靈性空間,才能獲取他們的知識乃至智慧,這就是進入靈性空間的奧秘。
為什麼我們很多時候從古人那兒隻能感受到知識,卻無法得到智慧,就因為我們沒有進入他們的靈性空間。
靈性空間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磁場,靈性空間的磁場是潛意識能量磁場中的一種。如果說靈性就是參悟智慧的智慧,那麼靈性空間就是他們天賦智慧的栖息地。我們隻有進入他們的靈性空間,才能吸收他們的能量,才能獲取他們的知識,乃至智慧,這就是一種靈力的外現。
靈力是靈性空間釋放的神經傳導物質,它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控制意識,不至于讓我們的意識脫軌。如果一個人被潛意識控制和遙控,就能在意識的引導下讓靈性空間的能量釋放。我們的潛意識在意識的引導下,就能不斷地爆發能量,不斷地産生靈感。
靈性開悟,就意味着釋放我們的天賦和智慧,在瞬間改變我們的能量,産生靈力,讓我們能夠找到自己的真心,享受當下。
如果我們要做一件事,首先我們需要注意到這個事,是謂有緣。我們願意消耗自己的時間去做這個事,是謂信。
信什麼?要麼這件事能讓我們得到,要麼就能讓我們減少損失。也就是趨利避害。于是我們會發現,一切的一切無非是此二者的幻化,也就是我們的行為動力。
我們為什麼要追求物質财富?這是因為我們從小生活的周身環境給我們建立了一種匮乏感,亦或是曾經我們所能享受過的最大快樂來自于物質。總之,我們的追求是被構建而成的,包括情感,甚至是靈性。
我們越深地進入開悟狀态,我們就會有持續不斷地越來越深的合一、平和、寂靜、愛和喜悅的狀态。
我們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多地安住在難以言傳的境界,而且,矛盾的是,那又是真實的境界。
不管怎樣,我們的頭腦都有可能翻出各種沖突、抗拒和懷疑。這是自我的本質,抗拒改變,這已經成了頭腦内部的記憶模式,當頭腦試圖否定經驗時,就會想方設法弄出很大的力量。
我們是允許這一切發生的,最終,一個巨大的平靜就會突然降臨。任何事被全然地經驗就是喜悅。轉怒為喜也罷,從痛苦走向幸福,對他人産生影響,或者我們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也罷,都是靈力在起作用。
善的念頭所産生的神經傳導物質會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和幸福感,而惡的神經傳導物質,将使我們走向魔性的一面。這種在靈性空間磁場能量的作用下,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鬥争,就是我們常說的佛性和魔性的較量。
事實上,如果有一件事被我們完全地理解,我們在通往開悟的路上就會非常短。我們就能得到開悟後的喜悅,就能感知到,我們的心在潛默移化中已經發生了如下變化。
思考能力變得很強、可以融會貫通——開悟的人因為心靜,“靜能生慧”,看起來變得比過去聰明了許多,開悟的人學會了思考,遇到問題喜歡多問幾個為什麼,不斷地尋求答案。
開悟的人能積極地思考,可以舉一反三,甚至可以明白很多難以理解的事情,如:《易經》、風水、自然規律對生活、人生的重要性等等。
知道了自己此生的“任務”、“生活的意義”——很少有人能知道自己此生的意義,開悟的人卻“知道”自己此生的任務和活着的意義。
有的人是吃喝玩樂,有的人是為了光宗耀祖,有的人是為了賺錢,有的人是為了更多的物質活着,有的人是為了博學多才。
開悟的人要完成教書育人、著書立說、名垂青史的任務,也就是“立德”、“立言”、“立功”的任務,也就是品德高尚、有造福子孫後代的言行舉止、做更多的好事、善事。
格局變得很大——開悟的人,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處于“功名利祿”之外,他們的眼光獨到、見解不凡、他們做事總是想得更遠、更深,他們不考慮名利、地位,他們想的是如何把每件事做得完美。
不斷地反省自己的得失——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開悟的人時刻都在反省自己的過失,他們會為了自己曾經“犯”的每一個微小的小錯誤痛心不已,他們不斷地改正自己做得不完美的地方,讓自己臻于完美的境地。
感恩心理越來越強烈——開悟的人懂得感恩,他們對任何事都抱着感動的心情,如:感恩陽光的普照,感恩雨後初晴的彩虹,感恩每一粒糧食,感恩每一滴水,感恩夕陽的美好等等。
不再有執念,與過去看不慣的人或事和解、放下——開悟的人不會糾結于某些事上面,他們懂得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沒有永恒,能夠永恒的隻有自己善良、感恩的心。
有的人遇到困難會想不開,有的人知道一切向前看,不回頭看那些讓自己不高興、不滿意的事、讓自己不喜歡的人,他們知道、過去的已經永遠的成為了過去,未來的路才是鋪滿幸福快樂的路。
明白了“大道至簡”的道理——開悟的人已經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知道了自然規律也是人生規律的縮影,最大的道理也是最簡單的道理。如:天地人三才、陰陽的多種含義、因果輪回的含義等等。
心态變得平和——也許開悟的人以前脾氣急躁,開悟之後則有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可以笑對一切事,笑對一切人,他們可以做到“以德報怨”、一切随緣、一切順其自然等等。
人生的境界接近“儒”、“釋”、“道”三界——開悟的人的思想境界已經到了很多人不可及的高度,他們更喜歡讀書沉澱自己,讓自己的心平靜如水,遠離喧嚣的塵世,回歸悠然自得的大自然。他們已經到了無私、無懼、無我的境地。
然而,靈性空間能否打開,在于我們心性境界的提升,在于我們如何用意識能量去釋放潛意識的能量,在于我們如何讓天賦智慧存儲的靈性空間與宇宙神秘處的能量磁場互通有無,因為靈性的修為在于打通彼此之間的障礙,讓另外在宇宙深處的神秘空間的“我”去感知三維世界的我,提升我們的心性。
讓我們在提升心性的過程中體驗到沖突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傷痛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悲痛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懷疑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憤怒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快樂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愛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
讓我們在提升心性的過程中體驗到自我消失了,不斷地制造有關現實的解釋的需求也随之消失。對現實的解釋消失了,我們就能如實地經驗現實本身,而不是我們所喜歡的樣子。
讓我們在心性提升的體驗過程中,感受到我們是在不斷地強烈渴望我們所定義的開心的體驗,而不是在不斷地抗拒我們所定義的不開心的體驗。我們隻是在簡簡單單地經驗,一個片刻接着一個片刻,意識通過我們表達出自己。
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别人告訴我們的,是我們的思維已經在與宇宙能量進行對接,意念與靈感就是這樣産生的。于是我們觸摸到了那些在第四維空間才存在的能量與智慧,這才是核心。
我們每個人的内心,都是一扇通往宇宙智慧的窗口,心是靈魂最神聖的空間,心既内在。向内看,心的眼睛會被打開,心靈的窗戶栖息在此處,安定在當下的時空裡,我們的心就會為自己呈現一切。
我們不要否定這份鍊接,我們要去感受和内心對話的片刻,所有的不快、失望、苦難需要在當下被扭轉。
我們千萬不要讓我們這顆心期待着我們能夠去照顧它,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回心的覺知,守靜,守時,守空,就能達到一種超脫,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緻虛極,守靜笃”。
我們千萬不要因為外界的噪雜喪失了甯靜,不要因流逝的時光而憂愁,不要因空幻境遇失去勇氣,我們隻有守住自己的本心,讓心性綻放出智慧的力量,我們就可以舒适地随順生命之流,活在當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