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對于孩子的一切都是非常關心的,尤其是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從家庭生活轉為了集體生活,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負,會不會被同學們排擠等等。
而又因為家長們無法貼身對孩子進行保護,所以就産生了很多焦慮的家長。
就比如上學那會兒,我的鄰居就找我訴苦來了,說自己養孩子簡直太難了。
鄰居孩子剛上幼兒園沒幾天,就吵着不想去幼兒園了,鄰居詢問老師才知道,孩子在幼兒園交不到朋友,有些小朋友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還欺負她家孩子,這讓鄰居非常的心疼。
其實,我也是可以理解鄰居的,畢竟她的孩子在她身邊都被保護得很好,從來沒有被欺負過,一上幼兒園就出了這檔子事,想來鄰居也是很擔心的。
确實,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之後,如果不敢還手、不敢請求老師的幫助,有些孩子甚至都不敢和自己的家長說,這樣的孩子,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肯定會出現問題。
因為經常面對校園霸淩的話,那麼孩子的心理和身體,都将會持續性地受到傷害。
比如長期的校園霸淩會讓孩子産生大量的惶恐情緒,所以孩子的性格将會逐漸變得十分敏感,從而對于很多事物将會出現不必要的驚慌,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
再比如孩子的人格将會出現缺陷,極易成為讨好型人格,這種人格會讓孩子一味地讨好任何人,去違背自己的意願奉承對方,從而無法保障自身的利益,無法健康的成長,更可怕的是,這種讨好型人格,由于是一種不正常的人格,會累積很多的負面情緒,長此以往,當孩子發生情緒崩潰的時候,将很可能會發生更加嚴重的問題。
又比如,孩子的性格可能會因為校園霸淩,而變得膽小懦弱,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習慣性地退縮,不能夠勇敢的面對成長道路上的一些問題,不願意積極主動的去做事情等等。
除此之外,孩子還可能會形成極大的自卑情緒,認為自己天生屬于“低等人”,面對機會不會去争搶,面對利益不會去保護,甚至覺得自己就不應該去獲得好的事物,自己隻配擁有别人不要的事物等等。
所以,家長們不應該單純地去心疼被霸淩的孩子,而是要讓孩子成為不可能會被霸淩的對象。
3個方法培養孩子“惹不起”的氣質,讓孩子不動手也沒人敢欺負
多帶孩子鍛煉身體,增強孩子的體質
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受欺負?自然是比較弱小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手無縛雞之力”,被欺負了也不會做出什麼反抗,就算是反抗也造不成什麼威脅。所以,弱小的孩子受欺負的幾率會大大提升。
所以,家長就可以多帶孩子鍛煉身體,每天都堅持運動。比如帶孩子跑步、遊泳、騎自行車等等,讓孩子的身體活性保持最佳狀态,孩子的體質才能夠變得更好。
而一名身強力壯的孩子,本身就更有優勢,自然很難成為被霸淩的目标。
引導孩子多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句話并不是空口白話,而是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話。
孩子如果沒有朋友的話,那麼在學校将會非常容易被孤立,形成一種身單影隻的狀态。而這樣的人,在霸淩者眼裡也是十分容易受欺負的人,因為不會有人幫助他。
同時,沒有朋友的孩子,還很容易被别的同學誤會為“高冷”、“拽”,從而引起一些人的不滿,更容易招緻校園欺淩。
所以,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多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一是能夠更好地向大家展現自己,二是能夠建立一個堅實的安全陣營,大幅度減少自己受欺負的幾率。
給孩子看一些反霸淩的繪本,讓孩子正确認識欺淩,學會解決霸淩
很多孩子都覺得,受欺負就是被打。但其實,欺淩的範圍并不僅僅是這些,我們要教會孩子認識各種不同的欺淩,并且讓孩子擁有正确解決這些情況的能力。
比如孩子的身體受到了他人的侵害,就需要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并不是親密或是喜歡的行為,而是一種隐性霸淩行為,要勇敢的去說不。
又比如在學校的時候想要和同學交朋友,但是卻遭到了同學的嘲笑,這其實并不是孩子哪裡做得不好,而是遇到社交霸淩,這時候就必須找到老師或家長尋求幫助。
還比如孩子的東西被搶走了,家長不要一味的說孩子“無能”,而是要讓孩子知道這是财務霸淩,孩子要勇敢的去維護自己的财物。
家裡有孩子的家長,建議讓孩子讀一讀《學會大聲說“不”:教孩子辨别隐性霸淩,遠離傷害》兒童反霸淩啟蒙教育繪本。
這套繪本一共有8冊,内容上以孩子常見的校園故事作為主題,将孩子經常遇到的一些霸淩元素:肢體霸淩、情感霸淩、身體侵害、社交霸淩、财務霸淩、關系霸淩、言語霸淩、隐性霸淩等進行了介紹。
比如《我不喜歡被推搡》講的就是肢體霸淩,《我不喜歡被冤枉》講的就是情感霸淩,《我不喜歡被排擠》講的就是社交霸淩等等。
内容的邏輯性非常強,圖文展示的代入感也很強,先是為孩子展現霸淩發生的情形,然後再托出孩子遇到霸淩的心理變化,最後将解決辦法進行了闡述,讓孩子能夠很清楚學以緻用。
家長每天陪孩子看一看,增強孩子的反欺淩知識和能力,培養孩子“惹不起”的氣質,讓孩子不動手也沒人敢欺負。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