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心栽花花不紅無心插柳柳成蔭

有心栽花花不紅無心插柳柳成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2:15:57

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十七歲的白居易到了長安,拿着他的詩去見當時的著作郎顧況。顧況接待太多這樣的、前往長安求發展的莘莘學子,看了他的名字說:“長安物貴,居大不易。”

讀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句,為之歎服,稱贊說:“能寫這樣的詩句,居就易了。”

白居易因此聲名大振。

有心栽花花不紅無心插柳柳成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1

《賦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送别詩”,通過對“古原草”的吟詠,寫送别友人的傷感之情。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離離,盛多濃密貌。野火,野外焚燒草木所放的火。

茂盛又凄迷的原野上的草,一年就要經曆一次的榮枯。

野外點燃起來的火能夠把這些草燒成黑色的灰燼,春風一吹,所有的綠草都重新煥發生機。

有心栽花花不紅無心插柳柳成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2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晴翠,草木映射陽光呈現的綠色。

遠處的芳草生長繁密,侵占了古老的道路,陽光下煥發的青翠亮色,一直連接到荒蕪的城池。

“古道”和“荒城”的意象,寫出了古原的荒涼與空曠,也讓詩歌的意境融入滄桑古意,渲染出别情的幽遠與凄涼。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

王孫,原本指貴族子弟,散落四方。《招隐士》有:“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後借指隐士,這裡指詩人有着高逸志趣的朋友。萋萋,草木茂盛貌。

又一次來送别高逸志趣的朋友,這茂盛而綿延的芳草啊,都寄托着我深邈憂傷的離别之情。

有心栽花花不紅無心插柳柳成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3

《賦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贈别詩”,詩人借物抒情,表達對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古原草”,就是詩人“别情”的寄托之物。詩人處處寫草,寄托的卻是詩人依依惜别之情。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吟詠草的“一歲一枯榮”,也是比拟離别這種人生狀态,是人世的常情。人有悲歡離合,一生誰不經曆離别?所以離别者,人生常态。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野火無法将草燒盡,人生也解決不了離别這個問題。

有心栽花花不紅無心插柳柳成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4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古道”和“荒城”,将草原的時空打通,營造出荒寂凄迷的曠古氛圍,寫出離情這種東西,古往今來,都是人類面臨的普遍情感。

最後轉為自己送别的離情:“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表達自己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同綿延無邊的原上草,無窮無盡。

這是以主觀的離别之情去看原上草,從而使得整座古原上綿延不盡的萋萋芳草,都帶着詩人的主觀情感。

别情與“原上草”,相互生發,似乎無窮無盡,又萋萋滿眼,寫出了别情之深濃。

有心栽花花不紅無心插柳柳成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5

詩歌以“原上草”形容别情,出自古樂府“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的詩歌傳統,以“青青河邊草”的凄迷綿延,來表達對遠行在外的夫婿的思情。

詩歌以“原上草”來表達送别的“别情”,營造了荒草凄迷的意境,打破古今的曠遠時空境界,也正合着離别的愁緒情感,情景交融,通過一次的友人離别,寫成人類普遍性的離别,這就讓詩歌有了普遍意義。

詩歌的妙處,還在對“古原草”的描寫,寫得清晰,寫得生動,寫得古意,又寫得神妙。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人人得見,人人都知,卻人人都沒有能說出。白居易這樣的筆法,代人“發言”,言語通俗明了,自然天成,難怪震驚京華。《唐詩成法》說:“不必定有深意,一種寬然有馀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别。”

有心栽花花不紅無心插柳柳成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6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具有哲學意韻,後世用來形容富有生命力的東西,不會因為扼殺力量而消滅,而是等待機會還能繼續迸發出新的生命。

賦得古原草送别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

古原之上草繁盛,自生自枯随年月。野火不能絕根基,春來還能蓬勃生。

遠處芳草侵古道,此方綠翠占荒城。送行好友欲分别,萋萋滿眼似傷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