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濃郁的粽香,伴随着激烈的龍舟賽鼓,又到一年端午時。端午,又稱端陽、重午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相傳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端午随即成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有很多習俗,如賽龍舟、挂菖蒲、懸艾葉、佩香囊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在漫長的傳承中,流傳下來的端午節的習俗和風情是怎樣的呢?十五首端午的古詩詞,寫盡端午的習俗與萬般思緒!
同州端午
唐-殷堯藩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端午-其三
宋-趙蕃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
宋-胡仲參
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來吊汩羅。
江上畫船無買處,閉門風雨讀離騷。
如夢令-兩兩莺啼何許
宋-範成大
兩兩莺啼何許。尋遍綠陰濃處。
天氣潤羅衣,病起卻忺微暑。
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
端午試筆
宋-楊萬裡
月季元來插得成,瓶中花落葉猶青。
試将插向蒼苔砌,小朵忽開雙眼明。
端午帖子
宋-曹勳
雨後風微荷芰香,頓驅初暑作疏涼。
黑雲卷盡青天大,卻倚湖光看夕陽。
端午日事
宋-餘靖
江上何人吊屈平,但聞風俗彩舟輕。
空齋無事同兒戲,學系朱絲辟五兵。
揚州端午呈趙帥
宋-戴複古
榴花角黍鬥時新,今日誰家不酒樽。
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随蒿艾上朱門。
端午
宋-張玉娘
曉糁浦玉泛瓊漿,臂結紅絲暗自傷。
莫漫相逢宜楚節,獨婁清夢隔潇湘。
端午感興
宋-文天祥
當年忠血堕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
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重五
宋-鄭剛中
異鄉逢午節,卧病此衰翁。
竹筍迸新紫,榴花開小紅。
山深人寂寂,氣潤雨濛濛。
煮酒無尋處,草蒲在水中。
江城子-年年端午又今朝
宋-陳著
年年端午又今朝。鬓蕭蕭。思搖搖。
應是南風,湘浦正波濤。
千古獨醒魂在否,無處問,有誰招。
何人簾幕倚蘭臯。看飛桡。奪高标。
饒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綠绮,鼓離騷。
午節
元-方回
年年節與物相符,筍已成竿燕欲雛。
客裡不知端午近,賣花擔上見菖蒲。
嵩縣遇端午
明-李祯
老大偏多故裡心,一逢佳節一沾襟。
誰知此日菖蒲酒,又在山城獨自斟。
點绛唇-午節感懷
清-張友書
蒲酒家家,年光又是逢重午。
彩絲角黍。俗尚沿荊楚。
佳節年年,總在他鄉度。
添愁緒。汀蘭岸杜。綠遍天涯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