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國斌2015年09月16日閱讀數:189
染發劑更好的染發效果和較低的緻敏性是難以兩全的。當消費者發現自己對某種染發劑成分過敏時,必須認識并記住它,避免再次使用含有同類成分的産品。
現今生活忙碌,很多人已無暇前往發型屋染發,家用染發産品也就應運而生。愛美的朋友一小時就可換個發色,來個新形象,但因染發而嚴重過敏甚至死亡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2015年7月,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于香港市場購買25款染發産品,對緻敏物質、禁用成份等項目進行測試。檢測結果發現,25款染發劑都含有不同濃度的極端緻敏物質對苯二胺、2,5-二氨基甲,其中數款産品更同時檢出這兩種緻敏物質,幸而隻有一款染發劑的緻敏物質含量超出中國國家标準。
家用染發産品為何含緻敏物質?如何安全染發?
家用染發産品一般有兩瓶,色素劑和顯色劑。色素劑内的染料前驅劑(Precursors)與顯色劑内的耦合劑(Coupler)是分子量十分細小、肉眼不可見的染料,能夠滲透進入頭發,兩者結合形成大分子染料,從而着色。
頭發是從皮膚裡長出來的,屬于皮膚的一部分,兩者都是以蛋白質為主的結構。Coupler和Precursors滲透進發芯的同時也可滲入皮膚,攻擊皮膚組織而産生過敏反應。
如果染發産品的配方改用攻擊性較低的Coupler和Precursors,兩者在滲入頭發時就不能産生良好而快速的合成反應而生成顔色,從而影響頭發的着色效果。
較溫和的植物原染發劑沒有Coupler和Precursors,它直接是分子量很大的染料,隻能淺層地停留在頭發表面,不能滲入發絲,所以易被清洗,難以上色,褪色也較快。
可以說,染發劑更好的染發效果和較低的緻敏性,是難以兩全的。
部分染發産品宣稱産品不含有對苯二胺(PPD)、甲苯-2,5-二胺(PTD)、M-氨基苯酚(MAP)、P-氨基苯酚(PAP)等物質,其實這些成份都是染發産品中常用的Coupler和Precursors,PPD、PTD被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定義為“極端的皮膚接觸過敏原”;MAP和PAP被定義為“潛在的皮膚接觸過敏原”。
平衡安全和功效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限制用量。歐洲化妝品法規和中國化妝品衛生規範都對上述染發成份作出了限量要求。(如表1)
另外,染發劑産品标簽上也需要對其含有的緻敏物質作出警告說明。
歐盟1976年的染發劑标準中,PPD的限量是6%;PTD限量為10%。中國《化妝品衛生規範》(2007版本)參考了歐盟1976年标準。歐洲在2009年修改法規,要求更嚴。中國化妝品規範也于2015年進行全面回顧,或者也将對此作出修訂。
另一方面,PPD衍生的顔色是深黑色,歐洲市場不太需深黑發色,而黑色則是中國市場的首選。所以,中國市場對PPD的限值要高些。
首先,最重要的是消費者要自行進行皮膚過敏測試。在染發前可将兩支染發産品各取少量混合,然後塗在手臂内側或耳後,停留30分鐘後抹掉,觀察之後48至72小時是否出現皮膚過敏反應如刺痛感,瘙癢感,灼熱感等。部分消費者的過敏反應或許來得比較慢,觀察72小時會更保險,無不适現象才可以使用。
其次,染發時必須佩戴手套操作,盡可能隻塗在頭發上。如果皮膚沾上染發劑,請盡快抹走并充分沖洗。
另外,建議染發時在發際、耳朵、額頭、頸等位置塗上隔離霜。現在很多染發套裝都會贈送隔離霜,如果沒有,可以使用易于購買且價格實惠的凡士林,萬一染發劑真的不慎沾染皮膚,也容易被洗掉。
最後,當消費者發現自己對某種染發劑成分過敏時,必須認識并記住它,避免再次使用含有同類成分的産品。過敏反應是客觀存在的,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盡量少接觸或不接觸屬于自己的過敏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