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鄉林下參專業合作社的成員在采集參葉。(沿江鄉林下參專業合作社供圖)
新華社長春11月19日電(記者郎秋紅、邵美琦)剛在山上幹完活的吳傑洗去一身泥土,換上潔淨鞋、無塵衣、發罩、口罩、手套……這是進入GMP車間前的換裝工作,每天,吳傑需要重複好幾遍這樣複雜而精細的流程,但她樂此不疲。
吳傑家住長白山腳下的沿江鄉楞場村,是距離撫松縣城最遠的一個村落。吉林省撫松縣,是著名的人參之鄉,這裡的農民有從事人參産業的傳統。
當地流傳着一句俗語,“百年‘修’得野山參”。野山參價值含量高,資源卻很稀少。20多年前,楞場村的村民轉換思路,嘗試種植林下參。他們依靠模拟野山參的生長習性和生态環境,把人參籽撒到山上的森林裡,讓人參自然生長。這樣栽培出來的林下參,具有和野山參相似的品質和價值。
雖然林下參不用“百年”,生長周期卻也長達20年,回報周期慢、資金回籠困難。沿江鄉林下參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傑已經在山林裡“摸爬滾打”了近二十年,她說,面對巨大的還貸壓力,最困難的時候差點跳江,是村民們把她拉了回來。
不能坐以待斃,吳傑開始琢磨如何“以短養長”。看到村裡一些老人用參葉泡水喝,她靈光一閃——林下參年年都會長出新葉,參葉雖然不及人參藥效強,但是生津清肺,何不用它來炒茶?
說幹就幹,吳傑帶人在院子裡支起了大鐵鍋,試着把摘下的參葉炒成茶,沒想到一上市就火了。吳傑正琢磨着多弄幾口鐵鍋,偶然間聽到一位客戶感歎:“這麼好的東西,要是有一個GMP車間,加工成高品質的産品,你們這村子就牛了!”
“GMP?”吳傑雖然聽都沒聽說過,但卻暗暗記在心裡。所謂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縮寫,中文意思是“良好作業規範”或“優良制造标準”。
經多方打聽,2015年,吳傑終于有機會帶着合作社成員到一家藥廠參觀。在這裡,她終于見到了這個适用于制藥、食品等行業強制性标準的車間。光滑的淨化闆、整潔的生産線讓他們大開眼界。
“必須整一個!”吳傑暗暗下定決心。
聽說家門口要建起自己的工廠、生産自己的産品、創建自己的品牌,村民們十分興奮。合作社幾經周轉,賣特産、找投資、找專家……一點點開始了“燕子壘窩”式的建設。
沿江鄉楞場村GMP車間放置的自動化炒茶設備。(沿江鄉林下參專業合作社供圖)
2018年,楞場村的GMP車間有了眉目。質量技術監督局第一次來驗收的時候,村民們把車間收拾得一塵不染,興奮地穿着淨化服跑出門迎接,卻被當場判定為不合格。“穿着淨化服哪能跑出來啊!”工作人員哭笑不得。
第二次,村民們有了經驗,老老實實待在車間裡。這次卻被告知,雖然硬件做得很到位,但材料進廠的記錄寫得不合格。
“這下又把我們淘汰了!當時那個心情沒法說,好多人都坐台階上掉眼淚。”吳傑說。
吳傑沒有放棄。她又拿出“燕子壘窩”的精神,領着村民們繼續學習、考試。第三次,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工作人員終于為村民們豎起了大拇指。
2019年,沿江鄉林下參專業合作社的GMP車間——一個建在村子裡的車間,終于建成投産。
冒煙的大鐵鍋換成了幹淨的生産線,炒茶的“笨方法”變成了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标準的“規範化”。如今,楞場村每年能出産林下參茶葉2000斤,産值突破3000萬元。
前幾天,吳傑帶隊去長三角簽回了包銷合同,村裡的年輕人正張羅開通網上直播賣特産,日子眼看着一天比一天紅火。
“誰說農民都是‘土包子’?我們不僅能建GMP車間,還要打品牌,還要上市。那些‘不可能’的夢,都會變成真的。”吳傑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