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銀川的人會有所感知,除了阿語學校和一些專業人士,日常生活裡,回族群衆的服飾着裝氛圍并不濃厚,大家會想到這是近千年來民族融合所導緻的現象,也是回族群衆含蓄内斂的心理造就的。而今天,當我們在努力尋找銀川回族服飾元素的同時,關注更多的是回族服飾背後的民族文化沉澱、審美需求以及它的表現力。
回族服飾:沒有特點的特點
讓我們回到西北回族的服飾。西北回族服飾有着濃厚的文化底蘊。回族婦女擅長刺繡,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山區,心靈手巧的回族姑娘經常用自己繡出的鴿子、山羊、鮮花等圖案作為家飾和服裝的裝飾。西北回族男子的白襯衫、袍子、長大衣、坎肩、皮襪子等,體現了他們整潔、樸素、幹練的民族性格。回族女子戴蓋頭,穿長衣、長褲,包裹嚴密,不袒胸露背,不穿薄透衣服,表示她們虔誠的信仰,以及對父母家人的尊重。
但是,我們今天卻很少能在日常生活中尋到它們的影子,除了被視為“族徽”的白帽子和蓋頭在宗教活動日能夠看到外,我們平時很少能夠見到具有回族特色的服飾和着裝。銀川與大部分西北城市一樣,回族服飾已經沒有多少自我特色了。甯夏的陶虹老師在書中寫道:“這種缺乏本民族特點的特點正是回族服飾的一大特點。”
起初,我并不理解,但是,當我聽了銀川市紅旗服裝廠的回族服飾設計工程師陳建梅的描述後,對“沒有特點的特點”有了新的看法。
銀川:回族服飾氛圍淡薄
“我看到她時,眼前一亮。她穿了一件短裘皮大衣,頭戴一件制作精緻的白色蓋頭,腳上穿着短靴子,手裡挎了一個極具回族特色的包包……”
由于工作的原因,陳建梅經常留意馬路上身着回族服裝的人們。在銀川,她隻發現那些阿語學校的姑娘穿民族服裝,而且她們的衣服都是自己買來料子在裁縫店花四五十元做的。銀川并沒有一家回族服飾的專營店或生産廠家。因此,曾經在蘭州街頭看到的這個非常時尚的回族姑娘,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個人的着裝是最能體現他的文化背景的,能夠承載民族風格和氣質的着裝,往往隻會出現在民族文化氛圍十分濃郁的地域。如果這樣一身打扮的姑娘在銀川街頭出現,你是不是覺得很難接受呢?這就是銀川回族服飾特色不鮮明的原因,由于融合失去了特有的氛圍。”陳建梅還認為,随着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思想觀念的變革,時裝的流行,城市回族服飾與現代服裝潮流相融合的趨勢不可阻擋,宗教審美觀與民族審美觀對城市回族服飾審美觀的影響必然會越來越大。
陳建梅所在的回族服裝廠從200年開始就設立了回族服飾研究工程部,這些年,他們累計拿出了近幹份設計,服裝設計屢次獲獎,并在展銷活動中受到國外客商的熱烈歡迎。2000年,在馬來西亞,陳建梅帶去的幾百套衣服很快被搶購一空。“但是,這些時尚的回族服裝在銀川是沒有市場的。”陳建梅說。
“為什麼?是價格太貴嗎?”我看了她的日常裝成品圖片,面料、色彩和服裝的線條都非常美。
“三四百元一套,做工很精細的。”陳建梅告訴記者,“除了缺乏着裝的氛圍和習慣,最重要的因素取決于回族人口的經濟實力和受教育程度。”
“我負責設計兩年多了,隻定做出去六套婚禮服,有東北的回族,還有蘭州、西安的,他們有的是從網上獲得的信息,知道我們的設計很好,但卻沒有一個本地新娘來定做。”陳建梅說。陳建梅所在的服裝廠目前隻是進行少量的企業宣傳服裝的定做,基本沒有本地商家的訂單。
在銀川南關清真寺附近的民族用品商店,我也看到了回族婚禮服,大概四五百元一套,是做工非常粗糙的低檔服裝。據老闆講,這還是從巴基斯坦進口的,來買的都是農村一些非常傳統的穆斯林家庭。而那些回族的傳統服飾白帽子、坎肩等則是從西安進的貨,本地也沒有廠家生産。
回族服飾的創新
作為回族服飾,它畢竟還承載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隻是回族服飾的創新是比較困難的。盡管陳建梅的設計受到了穆斯林群衆和服飾專家的認可和好評,但她仍然覺得這項工作進展十分艱難。雖然有的專家認為“回族服飾中的伊斯蘭文化的因素會越來越少,回族服飾文化後面拖帶的伊斯蘭文化的影子将會越來越淺淡”,但是伊斯蘭教哲學思想深深地影響着回族的服飾文化。伊斯蘭教要求婦女遮蓋羞體,不得外露,從服飾觀念上引導人至善。受到這種宗教觀念的影響,服飾的設計在整體形式上不能有太大突破,隻能是從面料、顔色、裝飾、線條上進行改良,引入時尚的元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