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當文理分科的時候,我們覺得選文科還是選理科并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但是一旦文理開始不分科了,我們突然就覺得選科是一件好難的事兒,真是太奇怪了。
就像前兩天我家一個親戚纏着我,讓我幫她分析了半天她兒子該選文科還是理科,最後實在是把我的耐性磨光了,讓她找她兒子說去……
她之所以這麼糾結,原因有以下幾點:
曆史VS物理,三勝一負自從上了高一後,直到半期考試,全年級一共考了4次比較大型的考試,而她兒子的成績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起伏伏,最高一次和最低一次的差居然将近90分(9科)。
同時,語文數學和外語這三科中,最不穩定的是英語,最穩定的是語文,而數學相對來說成績也比較好,每次考試都在110左右,所以這讓她覺得兒子應該還是學理科的料。
但是,看其餘那六科成績,物理和化學在70分徘徊,這4次考試物理最高考到了87分,化學考到了85分,但卻又不是在同一場考試中。
而曆史似乎是他的強項,沒有下過80分,但是也沒有上過85分,地理算是合格,基本在70分左右,最差的是政治,最高隻考過65分。
所以雖然曆史比物理強,但理科總體看來比文科強。因此,她的意見是偏向于選理科的。
屈服于目前專業選擇和就業問題
目前,根據《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物理 化學”組合的專業在理工類專業中所占的比重大幅提升,幾乎所有的理工農醫類專業都要求必選“物理 化學”。
同時,對于就業而言,依然是理工類比文史類專業更容易就業,且就業範圍更廣。
因此無論是從大學所學專業要求還是今後就業來看,理科的優勢都比文科大得多。
未來的不确定性
但是未來是不确定的,因為以高中階段而言,高二課程比高一更難,而有的學生在高一成績也還可以,但是進入高二後成績就會下滑。
所以也有人說看高考成績如何,可以從學生的高二成績進行預判。當然,這句話也不是絕對的,不能說高二成績不好,就把高三給忽略掉,而斷言高考就一定考不好。
這句話更重要的作用是給大家提個醒,提醒大家高二的知識點更難,更需要努力。
因為未來的不确定,所以她也不知道她兒子未來學習會怎麼樣,更重要的是她兒子與她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她兒子想學文科。
之前她也問過兒子的班主任老師,老師給出的建議還是讓她尊重孩子的意願。
因為确實以現階段而言,她兒子的文科和理科的總分差别不大,文科方面,曆史是他的強項,但是政治又在拖後腿;而理科方面,物理和化學還算比較好,但是據他自己說物理的學習其實也比較吃力,考得比較好的那次,全班其實都考得不錯,所以絕對值雖然看着高,但實際上也并不突出。
鑒于此,我給她的建議是同意孩子學文科。
首先,學生自己的意願是最重要的,他覺得“曆史 地理”的組合對于他而言,這是他喜歡的學科,是他願意努力學習的科目,就算政治是他的短闆,但是通過今後兩年的學習他未必不能把短闆科目給抓起來。
更何況法學是他的興趣所在(當然也不排除他是電視劇看多了),這樣以專業為向導,又恰好是自己特長的科目,放棄了真的很可惜。
其次,數學好的學生學文科更有優勢。選擇曆史方向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理科不好”,所以選擇偏文類的學科,所以數學一般而言就是他們的弱勢學科。
而她的孩子數學還不錯,那麼數學就變成了他的強勢學科,雖然可能他的數學成績在物理方向的學生中不算拔尖,但是卻在曆史方向的學生中屬于中上成績,那麼算總分的時候他就有優勢。
更重要的是,他的曆史強項,在“賦分”這樣的機制下,很有可能分數會更高。
但無論如何,我還是認為興趣是學習最重要的驅動力,沒有興趣隻能硬學,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更何況學習成績的提高是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才能有所體現,一旦努力付出卻一直看不到成績的提升,那對于學生積極性的打擊還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選擇文科還是理科,并不能隻單純地看最近考試成績的高低,還得以學生意願、今後專業的選擇,甚至還要根據這個學校這屆老師的師資情況做出綜合判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