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熱水喝掉5000塊?
最近,一則消息沖上熱點榜單。
原來,就在月初時,某網友發布了一則自己的患病經曆:不小心喝了一口很燙的水,結果被燙傷了,随後傷口逐漸變大,最終被查出舌下腺囊腫,隻好花了五千多通過手術來處理。
一口熱水,危害多多
生活中,喜歡“趁熱”進食的人很多,無論是有什麼原因,小編都想勸一句:可别繼續了!
上文中的網友,因為一口熱水,意外地把自己“燙”進了醫院,雖然隻是一次疏忽,但這也告訴我們——燙食危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2016年6月15日《柳葉刀腫瘤學》雜志正式發表的緻癌物評估報告中,将非常熱(高于65℃)的飲品列為很有可能的(IIA類)緻癌物。
這項研究報告發現,在中國、土耳其及南美洲國家地區的人們通常習慣飲用65℃或70℃以上的水、咖啡或茶,罹患食管癌的風險也随之提升。
那麼,65℃,是什麼感覺?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燒開一壺水,将水倒入杯中,将溫度放置水中,靜置幾分鐘,直至溫度顯示65℃左右(64.7℃)。
将65℃水滴一滴到手背上,有痛感;
喝一小口,有灼熱感,且下咽困難;
水杯外側,徒手無法直接握住。
所以,65℃水,一個字,燙
雖然這并不是說吃得燙就會得癌,但是,吃燙的多了确實會增加緻癌風險。
要知道,我們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蓋着柔軟的黏膜。
正常情況下,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多在36.5℃~37.2℃,能耐受的高溫也隻在50℃~60℃。
當口腔感覺到很燙時,溫度大多已在70℃左右。
經常吃燙食的人,口腔已經習慣了高溫。在食物溫度很高的情況下,雖然不覺得燙,但實際損傷已經存在。
尤其是在接觸到65℃以上的熱食、熱飲時,食管黏膜會有輕度灼傷。
受傷了,組織細胞便開始新生。
如果經常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食管黏膜出現了慢性炎症反應,就會增加食道癌變的風險。
這些食物都是燙食!
生活中,我們知道剛燒開的水要晾涼喝、滾燙的粥要放涼吃……但是,當我們離開這些特定情景,遇到這些具有“僞裝”性的食物時,就很容易中招!
熱牛奶
剛從超市買來盒裝的常溫牛奶,倒在碗裡在微波爐裡加熱90秒後,基本上就已經燙到無法徒手拿出來了,此時,是萬萬不能直接喝的。
一般來說,靜置5分鐘後,待入口沒有灼燙感時再飲用,就相對安全的多。
現沖咖啡
速溶咖啡在沖泡并攪拌均勻後很多人習慣先嘗上一口,其實,這絕對錯誤的。
一般來說,即使您使用的并非沸水,但是,在飲用前若吹一口氣後仍覺得入口還是很燙的話,很可能已經超過65℃了!
對此,建議過10分鐘再飲用,口感會更舒爽。
剛出鍋的餃子
好吃不如餃子!
速凍餃子放入鍋内煮透、出鍋、裝碗,這時您覺得餃子可能已經涼下來可以吃了,但事實并非如此。
一般來說,若餃子熱氣騰騰,需要一邊吹一邊才能小口咬着吃的時候,溫度往往已經超過了70℃。
此時,如果您着急食用,那麼建議将餃子過一下涼水;如若不急,則可耐心等待5分鐘,等其不燙口後再食用。
剛出籠的小籠包
熱氣騰騰剛端上桌的小籠包,溫度往往高于65℃,此時很難一口吞下,建議放置3分鐘,待其沒有灼熱感後再咀嚼下咽。
剛烤熟的燒烤
對于燒烤食物來說,很多人喜歡趁熱吃,尤其是諸如雞腿、雞翅類的,其内裡溫度會更高。
大家在食用時要注意鑒别。
剛出鍋的關東煮
剛出鍋的關東煮帶着一股誘人的香氣,如果你此時測量一下它的溫度,往往在70℃以上。
為了保證安全,建議放置5分鐘以上再食用,尤其是對于可以吸收湯汁的食材來說,食用時要格外小心,謹防燙傷。
剛做好的拔絲食材
“拔絲”是一種很常見的食材做法,不論是拔絲水果還是拔絲蔬菜,都隻有“趁熱”才能真正拉出糖絲來。
雖然趁熱吃在視覺和口感上都有很好的體驗,但吃拔絲食物時真的很容易燙傷口腔。
對此,大家可以準備一碗涼開水,在拔絲過後,将食材蘸涼水再食用,即可防燙又可保留完整的糖絲,一舉兩得。
來源: 黑龍江交通廣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