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半坡聚落遺址

半坡聚落遺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6 01:49:48

西安半坡屬于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半坡是中國首次大規模揭露的一處保存較好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它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村落。遺址位于西安市灞橋區紅旗街道辦半坡村北、浐河東岸二級台地上,面積約5萬平米,略呈南北較長、東西較窄的不規格圓形,文化層厚處約2米。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陝西調查發掘隊對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1954~1957年,在石興邦先生的主持,先後進行5次發掘,面積約1萬平米,清理出房址、灰坑、墓葬、窯址等多處,出土大量的陶、石、骨器,器類涵蓋生活用具和生産用具。1971年之後,半坡博物館對遺址做了多次局部發掘。半坡遺址是中國首次大面積揭露的史前聚落遺址,開創了聚落考古研究的先河;确定了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為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半坡遺址分聚落居址、墓葬、和制陶作坊三個區域,共有房址46座、灰坑200多座、墓葬250座、墓葬250座、陶窯6座,另有圍欄2個,大圍溝1條、小圍溝2條。居住區以圍溝圍繞,墓葬區位于溝北,陶窯位于溝東。主要遺存為半坡類型,另外還有少量的廟溝底類型和半坡晚期類型遺存。半坡類型遺存最為豐富,包括所有房址、全部墓葬。

半坡聚落遺址(半坡遺址黃河流域規模最大)1

半坡類型房址主要位于大圍溝以内,處于聚落中心位置。按照平面形狀可分為圓形、方形或長方形;按照房屋建築方式分為地穴式和地面建築。房址基本結構特征:半地穴式房址有斜坡門道,在門道和房屋之間有門檻,房址中心位置有竈坑,竈坑周圍有柱洞,數量1~6個;多數房址牆壁用密集插排的木柱編籬而成,内外塗有草拌泥,部分經過火烤;居住面和半地穴式房址牆壁也伴有草拌泥。圓形房址共31座,除個别面積較小外,一般直徑約5~6米,大多數為地面式建築。方形或長方形房址15座,面積約20~40平米,個别的僅10平米,面積最大的可達160平米,多為半地穴式建築。墓葬包括174座成人墓葬和76座小孩墓。成人墓位于溝北,均為淺豎穴墓坑,多為仰身直肢單人葬,頭向西北。小孩墓有甕棺葬73座、土坑葬3座,除6座甕棺葬在居住區外,其餘67座甕棺葬均分布在居住區内房址周邊。葬具大多以陶甕、陶罐為棺,陶盆或陶缽為棺蓋。陶窯數量較少,集中分布在大圍溝以東,分橫穴式和豎穴式兩種,窯室直徑約1米。

灰坑米基地分布于居住區内,與房址交錯分布,平面形狀有圓形、橢圓形、長方形、、和不規則形,結構有筒狀、袋狀等。

半坡聚落遺址(半坡遺址黃河流域規模最大)2

半坡遺址出土遺物主要包括生産工具和生活用具,共計陶、石、骨等質地器物6000餘件。生産工具5000餘件,主要用于農業生産,有開墾耕地、砍斫用的石斧、石鏟、石鋤等,收獲作物用的石刀、陶刀,加工谷物用的石碾、石磨、石磨棒等。發現多處粟粒遺存以及少量碳化的種子。漁獵工具有石镞、骨镞、石網墜、石矛、骨魚鈎、骨魚叉等。另外還發現有紡輪、骨針等。生活用具主要是各種陶器和裝飾品。陶器從陶質上可分為泥質陶和夾砂陶,陶色可分為紅陶、灰陶和黑陶,紋飾有素面、彩繪、繩紋、線紋和弦紋等;完整器和可複原器近1000件,器形主要有缽、盆、尖底瓶、粗砂陶罐等。彩繪紋是半坡類型陶器最突出的特點,常見紅底黑彩,主要有人面紋、魚紋、人魚合體紋、鹿紋、羊紋等動物紋圖案和寬帶紋、豎條紋、三角紋、波浪紋等幾何圖案花紋,彩繪紋飾一般繪于器物内壁上。刻劃符号在陶器上也有發現,共113個,合22種,主要刻劃于繪有寬帶黑彩的缽的口沿上,被認為可能是最早的文字雛形。裝飾品有石、骨、陶、蚌磨制成的環、璜、珠、墜、耳飾、發飾等。

1956年8月,陝西省人們委員會公布半坡遺址為第一批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1958年4月,在原址上建成的西安半坡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今天,當人們徜徉在半坡博物館的時候,對古人的欽仰之情油然而生。

半坡聚落遺址(半坡遺址黃河流域規模最大)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