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姓氏曆史源遠流長,近些年來,人們開始熱衷于"尋根問祖",追尋、探源自己姓氏的起源及各代族譜,深挖自身姓氏的文化淵源。
姓氏是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系的标志和符号,因此,姓氏并不僅僅是一個稱呼,它裡面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内涵。中國人的姓氏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母系氏族時代。
經考證,中國上古時期有八大姓氏:姬、姜、姒、赢、妘、妫、姚、姞,五千年來,這八個姓氏的宗族不斷地繁衍、交融,綿延發展成為了今天的姓氏文化。所以,百家姓中大多數姓氏都是從這八個姓氏演變而來的。那我們就來看看,都有哪些姓氏來自于這八大姓,你的姓氏祖先又是誰呢?
姓氏的起源人類最初是沒有姓氏的。“姓氏”是由“姓”和“氏”兩部分組成,是族号、宗号的意思。
姓的出現早于氏。姓的來源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傳說伏羲和女娲兄妹結合生下了後代,并賜予他們不同的姓。第二種說法是上古姓氏來源于部落圖騰的演化。原始社會不同部落為了區别其他部落,就用部落的圖騰作為自己部落氏族的族名,後來族名逐漸演化為該氏族的姓。
在甲骨文中“姓”寫成“生”,在金文中“姓”寫成“人”加“生”,後來才漸漸寫作“姓”。“姓”由“女”和“生”兩個字組成,《國語·周語》裡說:“姓者,生也。”也就是說,“姓”與人的出生有關。所以中華古姓大多與女性有關,我們看到上古時期這八個姓氏,它們的偏旁都是“女”字,從這一個方面也說明了“姓”最初産生于母系氏族社會。
姓、氏在今天是同一個意思,但在先秦以前,“姓”與“氏”是不同的概念。姓是氏族的名稱,氏是姓的分支,是氏族内部家族組織的名稱,它的出現晚于“姓”,出現于父系社會時期。甲骨文中“氏”形似“示”,曆史學家認為,“示”是指供奉在祖廟裡的牌位。所以,同“氏”的人有相同的祖先。“氏”又稱為“宗”,“宗”從字形上看,指的在一個屋檐下供奉同樣的祖先的人。姓氏的産生,是人類文明的重大進步。
上古八大姓氏
上古姓氏中的姬姓來源于中華始祖黃帝,因為黃帝在姬水邊長大,因此姓“姬”。漢族人自稱“炎黃子孫”,認為黃帝是華夏民族的祖先,因此,姬姓被稱為“萬姓之祖”。
我們今天的很多姓氏來自于“姬”姓,比如“張”、“楊”、“曹”、“魏”、“孔”等。
姓張的人介紹自己的姓氏時,常常說"弓長張",其實,張姓的祖先正是黃帝的孫子、古代弓箭的發明者——揮。使用弓箭的時候,必須先用力把弓張開,所以揮的後代有的姓弓,有的姓張。
楊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後裔,是黃帝的子孫。周幽王被封為楊侯,後來楊國被晉國滅掉,楊國的人逃亡後以國名為姓。楊氏在曆史上出過不少知名人物,比如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
“姜”姓源自于炎帝,因炎帝生于姜水之地,于是取“姜”為姓。後來在曆史發展進程中,炎帝的很多後代改了姓氏。在春秋戰國時期,炎帝的後裔姜子牙,創建了齊國,因治四嶽有功,他的子孫後代世襲齊國國君,曆經29代。後來齊國被田和滅掉,他的子孫後代有人以姓“齊”,也有人姓“姜”。
姒姓源自夏朝的開國國君大禹。現在姓“姒”的人非常少,他們主要負責世代守護大禹的陵寝。而由姒姓分支出的姓氏,有譚、夏、廖、曾等。
譚姓源自春秋時代的譚國。譚氏家族的祖先,原本是夏禹的姒姓後裔,後來被封譚國,世襲爵位。但是由于國力衰弱,被齊國吞并。譚國國君逃到莒國避難,而未逃走的人為了表達對故國的懷念,以國名“譚”字為姓,世代繁衍生息。
赢姓來自于三皇五帝之一的少昊,因他出生在瀛水,故而取“赢”為姓。
少昊賜“赢”姓給他的部下伯益,并将秦國分封給伯益的後裔們。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赢”成為了國姓。今天的徐、江、秦、趙、黃、馬、梁等姓氏是赢姓的後代。
“妘”姓源自于火神祝融。最早是在西周的青銅器上發現了“妘”字,後來演變成今天的八個姓氏,分别是彭、芈、斟、妘等。
黃帝軒轅氏的孫子颛顼,有重黎和吳回兩兄弟先後當了"祝融",就是專門掌管祭火及用火的官。吳回的三兒子叫彭祖,活到了800歲,他的封地在大彭,所以他的後代就以地名“彭”作為自己的姓氏世代相傳下去。
“妫”姓源于舜,因舜生活在妫河邊而得此姓。由“妫”演變而來的姓氏有陳、田、王、陸等。
“陳”最初是一個地方,周武王把它分封給了舜的後裔妫滿。後來,妫滿的十世孫妫完去了齊國,陳國的人開始用"陳"作為姓氏。
姚姓來源于舜,傳說舜生在姚墟,他的子孫便以地名為氏,稱為姚氏。因為舜還姓妫,因此姚姓也出自妫姓。經來演變後今天有虞、胡、孫、車等姓氏。
“姞”姓來源于黃帝之子伯儵,黃帝賜他“姞”姓,又封他“燕”國。“姞”姓後來發展有燕、楊、蔡、尹姓等。
中華姓氏是社會和曆史發展的産物、是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紐帶,普及姓氏知識是我們了解曆史、傳承文化的重要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