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小古文100篇晨讀背誦司馬光

小古文100篇晨讀背誦司馬光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3 21:23:41

《後漢書》是前四史之一,記叙了整個東漢王朝的曆史,作者是南朝劉宋史學家範晔。我曆時約一年時間讀完這部巨著,感受頗多,在此分享些許的感悟。

首先,我要大力推薦喜歡曆史的朋友讀這本書,原因有以下兩點。

文字簡單,内容詳實,文辭優美

閱讀原文古史,文字障礙是很大的問題。若無一定的文言基礎,讀起來是很費勁的。跟《史記》、《漢書》相比,《後漢書》相對簡單,比較适合入門。

司馬遷寫作《史記》時,常常感歎史料不足,《史記》很多人物的生平過于簡略。《三國志》也同樣如此,若無裴注,會錯過很多重要内容。《後漢書》提供的史料,則非常充足。很多漢末人物在《後漢書》和《三國志》上都有傳,前者的字數往往是後者的數倍。詳實的史實,非常很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物、總結曆史得失。

範晔是文學大家,《後漢書》文辭極美,尤其是各篇章的序。也許比不上司馬遷的大氣磅礴、發人深思,但也有其可觀之處。

一部完整的典型中國王朝的興亡史

《史記》思想自由、兼容百家、大氣磅礴,但是它也有不足之處。司馬遷并沒有機會看到一個典型的中國王朝是什麼樣的,更沒有看到過一個完整的中央集權王朝的興盛滅亡。司馬遷所處的年代,完善的中央集權、思想控制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他的《史記》才能那樣不拘一格,令人歎服。但是也帶來了一個遺憾。《史記》描繪的時代,太過于“自由浪漫、百家齊鳴”了,與之後二千年的中國差别很大。

典型的中國社會,形成于漢武帝之後。政治上中央集權,皇帝與儒家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化上獨尊儒術,儒家價值觀融入社會各個角落。這種社會形式,持續了幾千年。至今中國社會依然深受其影響。東漢從頭到尾,都處于這種統治模式之下。《後漢書》正展示了一個典型中國王朝的興衰。從中,會發覺很多典型問題,比如社會階層的逐步固化,财富的集中兼并,上層階級的逐漸腐化。這些問題以後還會困擾唐、宋、明、清等各大王朝,以及今天的中國,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研究。

《後漢書》的“缺點”

對于喜歡精彩故事的朋友來說,《後漢書》有些偏無聊了。東漢時儒學一家獨大,此時人物受之影響很深,性格、行事偏于保守,個性張揚的人物比較少。東漢初期和末期尚有不少精彩情節,中期則比較枯燥。《後漢書》中還有大量儒家學者的傳記,較為無聊。但還是勸大家不要錯過這些枯燥的内容。文化、思想方面的内容,雖然沒有戰争、宮鬥等有趣,但是它們與政治軍事鬥争是不可分割的。它們能幫助我們更深刻的了解曆史、思考現實。

王侯将相之家譜,儒家主流價值觀

人物取材方面,《後漢書》主要以上層人物為主。東漢開國時的功臣貴戚,長期活躍在政治、軍事舞台。官僚階層也呈現明顯的世襲化傾向,很多傳主都出自世代官宦之家。東漢中後期又出現世代顯赫的門閥士族。他們是《後漢書》人物的主要成分。

除了政治、軍事人物外,《後漢書》其它人物的取材,帶有濃厚的儒家正統價值觀。東漢儒學極盛,《後漢書》有非常詳盡的介紹各大儒家學者的《儒林列傳》。《後漢書》有《列女傳》,所選取的女性,多符合所謂“三從四德”。《獨行列傳》記載狂狷的高士,《隐逸列傳》記載不慕名利的隐士,也都符合傳統價值觀。《史記》中記載有為傳統價值觀所輕視的商人、遊俠、刺客,并為他們正名。相比《史記》,《後漢書》的價值觀還是比較保守的。

《後漢書》與三國曆史

有很多朋友對三國感興趣。但要更深刻的理解三國曆史,不可不讀《後漢書》。三國時期的很多著名人物,如董卓、何進、袁紹、荀彧、呂布、孔融、劉表、袁術、公孫瓒等,在《後漢書》上都有傳記,而且遠比《三國志》詳細。但這隻是次要原因。要想了解三國各大勢力的起源,各種政治軍事鬥争的深層原因,不可不讀《後漢書》。

三國時期有着最強大影響力的士族,正形成于東漢中後期。袁紹家族号稱“四世三公”,是當時最大的士族,其家族各代重要人物,在《後漢書》都有傳記。士族的崛起,與東漢的重視儒學、以及察舉制有重要的關系。曆經多代,士族已經變成最具根基的利益集團。所以,三國時代以及兩晉南北朝,士族力量的強勢是必然的。

而三國最傑出的政治家曹操,是宦官之後。他父親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後漢書》有其傳記。曹操為人不拘一格,提出了“唯才是舉”。在《舉賢勿拘品行令》中,他說,不論是出身卑微,還是不仁不孝之輩,隻要有才能,都可以得到重用。東漢中後期,社會重視品德、學問、名望、出身(這些正是士族所擁有的)。了解了這個背景,更能明白曹操的可貴。曹操的政策,在宦官主政的靈帝朝,就有一定的體現。靈帝建立鴻都門學,招收大量出身寒族的文學才藝之士,從其中選拔官員,以對抗靠儒學起家的士族。曹操本身的好文學、輕儒術、不重出身,與之有很多相似之處。曹操的叛逆、好殺,與當時社會對“濁流”的歧視,也有很大關系。曹操與袁紹的對抗,可以說是東漢末年宦官與士族之争的繼續。

東漢時,西北有羌族,東北有鮮卑烏桓等邊患,漢末更有頻繁的農民起義。董卓、公孫瓒、孫堅等将領應時而起。劉備起初也是依靠軍功走入仕途的,但他能夠聲名鵲起,與東漢推崇名士之風有很大關聯。

關于東漢王朝

東漢,是一個相對平淡、乏味的王朝。

它是唯一一個在滅亡之後,重新複興的王朝。所以,它背負了很多負擔。劉秀雖是開國之君,但在太廟裡,有七位先朝皇帝需要他祭祀。西漢的政治制度、文化傳統,他都必須遵守。東漢的政治文化,與西漢中後期幾乎完全一樣。中央,同樣的三公虛領宰相、尚書掌握實權;地方上,同樣是威權有限的州刺史,以及權力很大的郡守、縣令長;文化思想上,同樣的重視儒學(東漢更甚)。對于西漢政治上的問題,比如外戚專權,劉秀也采取了很多預防措施。但是他的三令五申,還是抵擋不住漢朝自呂後以來的政治傳統。

不過東漢曆史,還是打上了深厚的劉秀烙印。劉秀本身仁厚、内斂。劉秀在位30多年,天下一統之後,專心于内政、德教;甯可放棄良機,也不願勞民傷财,發動戰争。整個東漢,保留了這個好傳統。東漢很少有大規模的對外用兵。即使是窦憲征匈奴,所發的兵力也隻有數萬人,遠遠不能與西漢相比。東漢班超曾經控制西域。但東漢政府隻派給了他數百兵力。班超就憑借這幾百人,憑借他高超的外交能力,以及大汗王朝的威名,控制住了西域廣袤的土地。漢武帝後期,幾十萬人埋骨漠北,也沒有做到這樣的偉業。

劉秀本身愛好儒學。史書記載他閱讀經典,不分晝夜,樂此不疲。東漢的儒學大師們,享有崇高的地位,很多人做到公卿高位。不論文官武将,都熱愛閱讀儒學經典,就連宮廷侍衛都能通曉《孝經》。東漢講學之風甚盛。各地學者在本地教授,學生往往成百上千。孔子首開私學,東漢時的學者們則繼承了他的傳統。

東漢宦官

東漢是曆史上第一個宦官大規模走上政治舞台的朝代。東漢宦官的崛起,靠的也是其自身的奮鬥,以及對機遇的把握。漢代的宦官,地位本是很低微的。東漢中期,外戚專權,皇權衰微。官僚士大夫多半對此無動于衷,甚至倒向外戚。宦官則在扳倒外戚權臣的過程中,給皇帝提供了關鍵的幫助,所以備受信任。早期得勢的宦官,多半還是比較謙遜、謹慎的。後期的宦官則做了不少壞事。《後漢書》對于宦官所做的壞事,記叙的極為詳細。對于官僚士大夫的非法之事,則往往一筆帶過。這是有失偏頗的。外戚、宦官、士族,是東漢後期政局三大勢力,他們之間是權力之争,無關正義。隻是士人掌握輿論,後人多以為他們代表正義。其實不然。

東漢名士之風

東漢重視品德、名望,推崇名士。士人之間互相吹捧,有所謂“三君”、“八俊”、“八顧”、“八及”等。漢代官僚選拔制度并不完善,察舉制多以名望選人,很多名士高人進入朝廷。這些人也許品德高潔,但通常并沒有出色的政治能力。他們對于寒族、濁流人物的歧視,則讓人不齒。

功臣貴戚與士族

東漢功臣幾乎全部得以善終,并且累世富貴。這正是劉秀的寬厚之處。如耿弇、窦融、伏湛等功臣的家族,幾乎與東漢王朝相始終。如耿氏,世世代代為東漢将領,世世代代守衛東漢邊疆,最後又為了保護漢獻帝、誅滅曹操,被滅族。這實在讓人感動。

但另一方面,這也讓人憂慮。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但耿氏在東漢富貴了二百年。其它功勳貴戚家族也同樣如此。梁啟超說,二十四史是王侯将相的家譜,《後漢書》表現的很明顯。

到東漢中後期,功臣貴戚逐漸衰落了,但是士族卻崛起了。這同樣也是世代富貴的大家族。而且他們對官場的壟斷比功臣貴戚還要強。即使王朝更叠了,做官的還是士族。

想漢武帝大力推廣察舉制,本來是想從更大範圍内選拔人才。但最後,入官之途還是被世家大族代代壟斷了。隋唐之際,又出現了科舉制,以打破士族對官場的壟斷。但在明清之際,靠科舉進入仕途的,大部分還是官宦之家的子弟。這不由的讓人深思。

儒家信徒,在先秦的落魄時代中堅守着理想,到東漢時的繁榮發達中卻開始走向腐化。這個過程也讓人感歎。從孔子開始,儒生世世追求學問,傳承知識,四處奔波傳播理想。他們是社會的進步力量。漢朝建立後,儒生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武帝之後,儒生成為了官吏的主要來源,儒學世家逐漸顯赫。東漢時,士族靠着代代傳承的家學,利用選官制度的不足,開始壟斷權力。此時,他們已經成為了統治階級,成為了最強大的利益集團,過去的落魄已經一去不複返了。他們開始維護自身政治經濟利益,打壓寒族以及其它政治對手。他們已經成為社會中的反動力量,興盛中也開始糜爛,最終要被曆史淘汰。他們的蛻變,讓人感歎。這樣的劇情,也在中國多次上演。

作者:金小光,網名卷香,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衆号“史事拾遺”。

小古文100篇晨讀背誦司馬光(曆時一年讀完後漢書)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fate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