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翻了下《三國志》,發覺《龐統傳》、《法正傳》裡的成語還有些纰漏,正好再單開一篇,也對龐統、法正2位謀主,聊作補充。
南州冠冕對于荊州來說,諸葛亮隻是個外來者,可以說是借助了嶽父黃承彥的關系,才進入荊州士子圈。冠絕荊州士子的其實是龐統,當然也沾了他父親龐德公的光,再加上司馬徽的鐵口直斷,龐統也就笑納了。“南州冠冕”是指南方才能最傑出的人。順便,“鳳雛”這個稱号其實來自龐德公,老爹為自家兒子張目嘛。
拔十失五
諸多名士都有個愛好:臧否人物,就是喜歡點評他人,點評得當還能結下一份善緣,在這方面許邵、許靖兄弟就屬于登峰造極的,月旦評不知成就了多少名士。龐統也有這個愛好,人們發現他的評價,往往超過這個人的實際才能。
龐統也為此做出了解釋“當年天下大亂,善人少惡人多,所以我要多樹立幾個榜樣,哪怕10個人裡隻有5個人能一心向善,不也可以嗎?”陸績、顧邵這兩位被龐統點評過的,确實不差。“拔十失五”是指選拔人才卻失去一半。
負重緻遠龐統評價陸績是能夠用來代步的驽馬,顧邵就像能負重遠走的驽牛。有人就問龐統“按你的評價來說,是陸績更勝一籌嗎?”龐統表示你理解反了“驽馬隻能拉一個人,驽牛日行三百裡,可載的卻不是一個人喲。”畢竟陸績是顧邵的舅舅,還是要讓着點的。“負重緻遠”用來形容能肩負重任。
萬全之計
龐統加入劉備陣營的時間,是比諸葛亮晚的,他先是在周瑜帳下厮混了一些日子,等為周瑜送喪完畢,這才考慮找下家。魯肅也為龐統寫了推薦信,表示龐統非“百裡之才”,諸葛亮當然也為故交美言幾句。
劉備在與龐統交流的時候,就問龐統“當年周瑜是不是勸孫權要軟禁我來着?”,龐統點頭稱是,劉備歎息一聲“當初形勢所迫,我是不得不去江東呀,諸葛亮也勸我不要獨行,我這兵行險着,也沒想得太周全。”“萬全之計”是指極其周到的計策。
持久之計輪到法正了,他在為劉備規劃未來戰略的時候,明确指出漢中屬于必争之地,最理想的狀态是攻克關中,匡複漢室。常規狀态是蠶食雍涼二州,開疆裂土。再不濟也可以固守城池,為将來做打算。“持久之計”是指長久的謀略或打算。
肘腋之患法正深得劉備喜愛,即使他因為以前的恩怨,擅殺了幾個人,諸葛亮也沒打算懲治他。有人打小報告,諸葛亮還特地解釋“主公在公安,北方有曹操,東邊有孫權,還要提防的孫夫人,法正作為助力主公翺翔的羽翼,又怎麼好讓他不如意呢”諸葛亮的刑罰确實苛刻,但也是要分時期的,“肘腋之患”是指身邊的禍患。
英雄今古恨,父老歲時思。
龐統:龐統:當謀主是怎樣一種體驗?這6個成語了解一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