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每個人都曾在閃亮韶華中獲得老師的啟發,每個人都曾在迷茫青春中得到老師的點撥。你是否也曾将某位老師的一句教誨銘記于心,指引人生前行呢?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面向師生校友征集了“那些年難忘的教師金句”,與您一起重溫在蘭大求學時那些對我們為學、為事、為人影響深遠的良師金句和師生故事。
化學化工學院教師嚴世強:學習過程中要懂得思考,多問為什麼。
尊敬的嚴老師: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不知不覺一個學期的《化工與生活》課程就結束了。有很多的不舍,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從學期初開始到現在,雖然時間短暫,但卻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從菜籽油中學到壓榨工藝和壓榨原理,從而清楚地了解了如何選取菜籽油。從日常生活中輸液,了解到了流體流動的相關問題,并一起探索了其中的奧妙。從日常的飲用水,知道了身邊暖氣和空調的調溫原理。最後在傳質的學習中,自制了玫瑰香水,體會到了自己動手制作的樂趣。課堂學習的東西其實隻是一部分吧,在這之中我學到了更有價值的東西。
我其實是一個極不愛思考的人,總喜歡墨守陳規。從您上第一節課開始,便一直強調學習過程中要懂得思考,多去問為什麼。剛開始我還是不以為然,後來我試着去做了,沒想到這樣确實使自己學習效率更高了,理解東西也更加深刻了。嚴老師,我真的是好幸運,遇到您這麼好的老師。一學期的化工與生活課程,我培養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與此同時,也讓我知道了原來生活中處處皆學問,我們所學習的所有知識都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身邊小事,隻要願意探索,總會獲得有價值的東西。
時光匆匆,好希望時間停留在這一刻:您給我們傳授知識,我們一起探索各種問題。嚴老師,謝謝您!我将永遠記得這一段美好的和有意義的時光。最後,我衷心祝願老師您身體健康和工作順利、家庭美滿幸福。
學生:周旭2019.6.19
數學與統計學院教師徐守軍:我們要有仁愛之心,要擔負社會責任,要先學會做人。
師生故事:
老師不隻在學業上給予我們指導,也始終身體力行地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要有仁愛之心,要擔負社會責任,要先學會做人。”在蘭大讀研究生期間,老師在生活和學習上耐心幫助我患有腦癱的師兄的畫面經常出現,一舉一動即為一顆仁愛之心。受老師的影響,我們也非常願意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師兄、幫助更多的人。
2019年4月,老師帶着我們運籌學與控制論黨支部全體師生去蘭州德愛心智障礙中心參與了一場關愛心智障礙兒童的交流會。會上,老師和師兄用他們的故事給了那些心智障礙兒童的家長們莫大的信心和鼓舞。會後,我們又和那些有心智障礙的孩子們一起上手工課,幫助他們完成一條魚的手工制作。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不幸,但又從不幸中感受到了肩上要擔負起的社會責任,更加懂得感恩和仁愛。
學生:陽璐瑤
第一臨床醫學院教師劉曉菊:大家不要怕,所有患者我先看。
師生故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肆虐,湖北告急,武漢告急。我的老師劉曉菊教授主動請纓,作為甘肅省第六批援鄂醫療隊隊長率隊馳援武漢,到疫情最重的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工作,我也有幸跟随老師出征戰鬥。
年近六旬的老師,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身于抗疫戰鬥中,感控、醫療救治、物資交接、後勤管理等工作都事必親躬。接管的82名患者中,重症危重症10餘人,病情複雜,治療、護理難度大。面對這樣的挑戰,隊友們感到壓力巨大,不少隊員出現恐懼焦慮畏難的情緒,劉老師還和17年前抗擊SARS時一樣身先士卒,對大家說:“大家不要怕,所有患者我先看,雖然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硬骨頭也一定要拿下”。正是這樣的責任和擔當,激勵着我和所有隊員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圓滿完成了抗疫任務。
學生:曾曉麗
第二臨床醫學院教師孫守元: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的問題,都可以給我打電話。
師生故事:
孫守元老師是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外科3病區的一位醫生,同時也是我們的班主任。班裡有很多外省的同學,有時身體不舒服會找孫老師幫忙,孫老師總是像家人一樣會陪在同學們身邊。有一次徐同學因為頭痛找到孫老師,孫老師一下手術就火急火燎趕過去接她,給她介紹醫生。徐同學說,一個人在外求學,孫老師讓她非常感動,他不僅是老師亦是家人。
有什麼事給班主任打電話,一百個放心。我們早已被他的熱情和責任感所感染,孫老師在平日裡的所作所為都在影響着我們。今後在臨床上我們對待病人、操作診療的過程中,也會帶着那份責任感走下去。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也許不需要教室,不需要黑闆,隻要老師的一句話、一件事,隻要給學生帶來影響,那就是一堂課。
學生:2017級臨床七班韋之琛
曆史文化學院教師鄭炳林:當專家不難,主要是學會吃苦。
師生故事:
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份朋友的禮物,一本《絲路明珠—敦煌》。這本書的内容非常豐富,很吸引我,尤其當我認真讀完後并開始了解作者的學術背景後,驚訝地發現這本著作的第一作者鄭炳林先生竟是全中國最著名的曆史學家之一、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從那時起我心裡不免産生了個疑問:“我能當鄭老師的學生嗎?”機緣巧合的是2019年我被蘭州大學錄取為“敦煌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從而無比榮幸地成為了鄭老師的學生,我當時高興極了!記得第一次上導師的課時我還在内心裡問自己:“這位鄭教授一定很嚴厲吧。”但他在課堂上獨特的開場白立刻把師生間的距離拉近了,“當專家不難,主要是學會吃苦。”我情不自禁地想:“這麼有名氣的教授原來如此平易近人啊!”
通過這兩年對“敦煌學”專業的學習和深究,在鄭老師的指導下,我逐漸感悟到了“吃苦”其實就是能夠靜下心來對一門深愛的事業持之以恒地追求和付出!就像我對敦煌的熱愛,通過多年在對敦煌文化翻譯及宣傳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都是一種“吃苦”的體現。2019年我獲得的甘肅省人民政府外國專家“敦煌獎”就是對“吃苦”精神的最佳褒獎。
學生:2019級敦煌學專業博士生俄羅斯留學生OLGA PRONKINA(奧莉娅)
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穆建剛:處理家庭關系,第一條,媳婦永遠是對的。第二條,如果媳婦錯了,請查第一條。
師生故事:
我們三位校友都曾受教于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穆建剛老師。穆老師講課極具魅力,時而才思飛揚,時而诙諧幽默;時而海闊天空,時而金句頻頻。
他說:處理家庭關系,第一條,媳婦永遠是對的。第二條,如果媳婦錯了,請查第一條。正是他這種對夫妻關系獨特的見解,讓我們三位校友的原生家庭關系非常和諧。今天我們雖已人生過半,但穆老師的金句言猶在耳,它不僅是我們處理夫妻關系的錦囊妙計,也是我們家庭得以前行的靈丹妙藥。此生此世,我們三位校友已經和穆老師結下了超越血緣的師生情誼。
學生:1994級王道延
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吳王鎖: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心無旁骛的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把自己能力範圍内的事情做好、把自己職責内的事情做好。
師生故事:
生命裡總有些特殊的時刻,當時覺得很平常,但在很久之後的某個時候,突然明白它對你的影響是如此深遠,終生難忘,終生受益。有求知、學習的機會就是幸福!感謝蘭大,讓我遇見了“大先生”;先生之大,使我看見了“大學問”;學問之大,使我感知到“小我”之外還有一個廣闊無盡的世界。這也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恩師所說的,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心無旁骛的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把自己能力範圍内的事情做好、把自己職責内的事情做好。
因為懂得,所以倍加珍惜。讀研究生期間有幸擔任了恩師課程助教,猶記得第一次設計課件的誠惶誠恐及不知所措,但唯責任與熱愛不被辜負,塵埃落定前總是要拼盡全力。課題攻堅,磨砥刻厲,種子已破土,正參天!時至今日,我無不發自肺腑地感觸:心有高山不迷路,感謝恩師帶我上高山!
學生:徐真
曆史文化學院教師徐黎麗:做科研要能吃苦,沉得下心,坐得冷闆凳。
師生故事:
我與徐黎麗老師的故事很平凡也簡單,帶着點點微光。可就是這點點微光,照明了我前進的方向。第一次遇見徐老師,是在大一莙政計劃的講壇上。她娓娓道來自己的研究曆程,“做科研要能吃苦、沉得下心、坐得冷闆凳,堅持下去。”從那時起,我就對徐老師心生仰慕了。
大二,終于能選到徐老師的專業英語課,實在幸運。徐老師帶着我們一字一句的翻譯全英教材,并且用專題的形式分享了她的課題研究。課堂之外,她總是細心解釋我的一些很稚嫩的疑問,比如宗教學研究在國内外的情況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徐老師的課堂之外,我漸漸懂得為人師者的端正與真誠,漸漸懂得做學術需要的思想高标與實踐品格,也明白了一個學者的專注與堅守,熱忱與奉獻。她将青春的汗水灑在西北的土地,将研究寫在祖國的萬裡邊疆。講台上的她,田野上的她,都是那麼熠熠生輝,令人敬佩。
學生:曆史文化學院2019級本科生劉甦美
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師曾向紅:在我看來,鑒賞意識、批判意識、問題意識、規範意識,或許應該貫穿于我們做學問(讀思問寫)的始終。
師生故事:
進入大學後,我的第一門專業課就是曾老師的《國際政治概論》,曾老師循循善誘的引導、旁征博引的儲備、幽默風趣的台風,都令我敬佩不已。也正是在曾老師的課上,我逐漸明确了自己大學四年的規劃和目标。這兩年,我時刻謹記曾老師“做學問先學做人”、“好好學習、多鍛煉身體、多參加集體活動”等看似樸素卻蘊藏深刻道理的教導。另外,我也在曾老師治學精神的感染和勉勵下嘗試進行學術寫作,期間獲得曾老師耐心的指導和寶貴的經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個學生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
學生:孟祥毅
文學院教師陳曉強:教育就是愛的傳遞。
師生故事:
對于剛剛邁入大學校門而略帶懵懂的本科生而言,陳曉強老師精彩生動的《古代漢語》課無疑讓我吃了一顆“定心丸”。陳老師并沒有刻意強調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通過對具體字詞通俗易懂的講解,帶領我們一起感受并學習漢語、漢字的精彩世界。通過這些講解,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漢語、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激發并增強了學習漢字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學生:朱揚清
第二臨床醫學院教師柳芙蓉:沒有思考的工作是沒有靈魂的。
師生故事: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沒有燈塔的指引,老練的舵手也會在航海中失去方向;如果沒有春雨的洗禮,竹筍也不能茁壯生長”。很多同學說,實習就是上班前的一種體驗,隻能“看看”而已,索然無味,曾經我也這樣認為,直到遇到她——我的實習導師柳芙蓉。是她讓我改變了這樣的想法,對我來說她是良師,也是益友!
記得她曾對我說過“實習并不僅是讓你學習老師的操作技能,更多的是增長見識學習經驗,鍛煉你的臨床思維能力,工作中多問為什麼,要養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這句話讓我改變了對實習生活的認識。在工作中凡事要多思考,多實踐,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這樣才會收獲更多,她的教導,是方向,也是希望!
學生:河西學院郭炳宏
曆史文化學院教師楊林坤:黾勉為學求精進,誠正修身苟日新。
師生故事:
2004年九月,初入憧憬的蘭州大學校園,有幸遇到了第一任班主任楊林坤老師。本以為身在曆史文化學院,會是“飽經滄桑”的老師帶領和指導我們,沒想到楊老師竟是如此的年輕,讓我們有點訝異。不過,楊老師淵博的學識和儒雅的風範很快打消了這份疑慮。還記得第一次開班會時,楊老師侃侃而談大學時期的求學之道和人生曆練,并以自己體悟創作的“黾勉為學求精進,誠正修身苟日新”一句勉勵大家。末了,他還從講桌下拎出來兩大捆圖書,生動有趣地一一介紹後借閱給我們。望着書中隽秀的筆記心得以及末頁的紅色藏書印,我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感佩之念,也立定了大學幾年的目标。時隔多年,“黾勉為學求精進,誠正修身苟日新”一語仍深深印刻在我們這一屆同學的心裡,這既是朋友間的殷殷期許,也是師長般的諄諄教導,成了我們日後求學工作的自勉自勵,也成了我們第一次帶學生時給予他們的寄語。
學生:吳琴峰、殷亞波
基礎醫學院教師楊克虎:細節決定成敗,勤奮鑄就輝煌。
師生故事:
“細節決定成敗,勤奮鑄就輝煌!”這是一句亘古不變的名言,也通過我尊敬的楊克虎教授言傳身教讓我受益匪淺、一生受用。故事還得從2018年8月說起,當時我和楊老師在循證醫學發源地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訪學,我有一篇自評頗佳的論文,但楊老師看過後對我語重心長地說“文章耐得住千遍改,要确保沒有問題後再投稿!”我從一開始的隐隐不服,到按照老師意見修改多遍後的質量提升,再到投稿醫學頂級期刊《英國醫學雜志》(BMJ)一投即中,慢慢悟出了點道理。回國後,我始終牢記楊老師的諄諄教導;2019年1月被母校人才引進為青年研究員,6月博士畢業後正式入職蘭州大學。入職兩年來,連續在世界醫學頂級期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如果沒有老師當初那句醍醐醒語,我也許還在學術的道路上颠簸起伏,又怎會取得今天的成就呢?!
學生:葛龍
草地農業科技學院教師謝文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收獲滿滿。
師生故事: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2018年我有幸來到蘭州大學,成為草地農業科技學院2018級草業科學班大家庭中的一員,師從班主任謝文剛老師。在他身上,我真正體會到了“教書育人”的良師之于青年人的重要意義。
入學以來,謝老師便從學習、生活、科研、品德等多方面為學生樹立榜樣、規範道路。從人生志向到校園生活,細緻入微的關心與視野開闊的見解,令學生受益匪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謝老師經常發在班群内口令紅包上的溫暖與鼓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收獲滿滿”、“2020年做更好的自己”...這些話就像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播種在每一位或振奮、或迷茫、或懈怠、或孤寂的同學心田,給我們的成長道路指引一個方向,助我們通向人生的下一旅途。
學生:2018級草業科學班羅佳甯
資源環境學院資料室館員、兼職輔導員陳聆東:知道你想要的,然後去做,路程可能會長,但一定會到達。
師生故事:
上學期臨近期末考試,以往挂過科的我非常焦慮,恐懼着考試的到來,雖然表面上在學習,但還是害怕這次再挂。當時碰巧看到了陳老師在做一個《學習愛,成長自己》的愛情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加上感情上有困惑,所以想着去解惑解壓。活動讓我受益良多,陳老師很和藹可親,我羨慕她在不停地探索自己喜歡的知識,結束後我們聊天,我說我之前學習學不好,心态很受挫,擔心以後學不好喜歡的專業,成為不了好的醫生,她說:“知道自己想要的,然後去做,路程可能長一點,但會做到的。”感謝老師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學生:第二臨床醫學院@阿淞
基礎醫學院教師張朗:潮水退去,裸泳者必将暴露無疑。
疫情期間,抱着僥幸心理想着各種方法糊弄網課和作業,心裡也害怕,但總想明天開始好好學。
可惜張朗老師的課并不好通過。他不光自己直播,還會提問,被提問的同學還得打開攝像頭。時常中彩的我第一節課就被提問了。慌慌張張翻筆記,自欺欺人不走心的筆記終于讓我答得驢頭不對馬嘴。當時真的很慌張,但老師沒有發脾氣,而是耐心地又講了一遍那個知識點。尴尬着上完課以後,心裡有些許羞愧。晚上,老師又在群裡發了一段語重心長的話。其中一句“潮水退去,裸泳者必将暴露無疑”戳中我心,瞬間眼淚就下來了。我羞愧難當,感覺疫情期間在家的那段時間真的在裸泳。是老師讓我懸崖勒馬,端正了我們班的學習态度,我們好幸運。而且張朗老師特别接地氣,為了拉近和學生的關系,老師還說他的家庭,說他也經常這樣教育自己的女兒,讓她不要網課劃水。直播也是為了讓我們看到他的肢體語言。
還有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有一次,他一個人來到學校,說:“同學們,我終于回到學校了。”然後他在教室給我們上網課,他說我們也快回學校了。這樣敬業和樂業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
學生:@小李同學
管理學院輔導員雷宇: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堅持下去,不能忘了初心,咱們要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師生故事:
2021年7月,雷老師帶我們前往甘肅省古浪縣開展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案例。在大家面臨烈日酷暑、飲食不習慣等問題時,雷老師一直鼓勵我們要堅持下去,無論什麼時候不能忘了初心。
她帶我們走進田野、駐紮農村、穿越沙漠,深入古浪縣八步沙林場調研風沙治理和産業富民情況,發揮專業優勢,尋找中國特色治沙“良方”,最終我們順利完成調研任務,調研事迹被團中央創青春微信公衆号報道。
學生:彭虹九
管理學院教師史青春:少看手機!少看手機!少看手機!
師生故事:
“少看手機!少看手機!少看手機!”這是史老師上課的第一句話。這句話也讓我認真思考了之前從未注意的問題:手機确實奪走了我太多的時間。課間我會看手機,吃飯會看,在宿舍的大部分時間也在看,手機成了我生活的大部分,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不知道為什麼要打開手機。老師的話提醒了我,我不能這樣下去了,于是我開始努力克制自己,每次拿起手機之前都要問一下自己要用手機幹嘛,而不是漫無目地打開手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現在平均每天隻用三個小時的手機,非必要不開機,每天過得都很充實。謝謝您,史老師,讓我做回了手機的主人!
學生: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四班歐良傑
一言一行彰顯人格魅力,一舉一動體現師者風采,一字一句包含諄諄教誨,一分一秒無私奉獻青春。值此教師節之際,祝願所有的老師們工作順利、平平安安!
文字:許文豔 蘇凱洋
編輯:範竹清
責編:許文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