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海情陝西話方言

山海情陝西話方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8:15:12

全中國影視圈都萬萬沒想到,2021年一開年,率先王炸出圈的,會是土得掉渣的扶貧劇《山海情》。這個充滿信念和希望的故事打動了無數網友,6萬多人在豆瓣打出五星。各路網友甘當“自來水”,四處安利。

如今,該劇雖已在各大衛視和視頻網站收官,但餘熱未熄。與普通話版《山海情》相較,方言版更受追捧,讨論度也更高。方言版中,甯夏閩甯鎮的幹部、村民們操着一口前後鼻音不分的甯夏方言,而從福建到甯夏扶貧的幹部和專家,則說着n/l/f/h不分的福建普通話,趣味性十足。但也有很多網友們為劇中人物的口音在彈幕上吵成一團。認為該劇其他細節堪稱完美,唯有語言不美:明明是甯夏人,怎麼說的好像是陝西話?

果真如此嗎?甯夏人到底說什麼話?另外,數萬年以來,397公裡黃河從甯夏穿境而過,它在甯夏方言的形成過程中,又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山海情陝西話方言(山海情裡的方言)1

帶着問題,1月25日,記者來到我區著名語言學專家林濤教授家中,向這位研究了40餘年方言的80歲老人請教。

林濤:一生隻幹了一件事

走進林老的書房,像是步入了一間小型圖書館。

林老指着書櫃中擺得滿滿當當的書籍手稿:這些全是我的。這些,指的是他數十年來一字一字在紙上寫就的20餘本甯夏方言及東幹語著作和譯作、60餘篇論文——共約500萬字的研究成果,其中甯夏方言占了300餘萬字。

大學畢業後,林濤一直從事高校語言學教學工作和甯夏方言研究工作。1982年,他與甯夏大學幾位老師籌備成立甯夏語言學會,為甯夏方言研究開啟了新階段。此後多年,大家各按分工,利用業餘時間,奔赴全區各地開展調查、整理、歸納。按照分工,林濤初時主攻銀川、中衛兩地方言,後漸漸廣涉甯夏各地方言。

林濤對方言的“癡”,在甯夏語言學界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他看到一部講述國際知名教育家、作家路易·艾黎在河西走廊辦學的紀錄片,發現那裡的人口音和中衛話非常相近,便于1994年從銀川出發,曆時近一個月,沿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地走了一圈。寫作中衛方言志時,他專門跑到北京買了一套鉛字銅模回來交給印刷廠。

方言的世界帶給了林濤無窮趣味:“研究方言是一個無限擴大認知範圍的過程,你可以不斷了解到更多民族、地域的文化。”

多年來,林濤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998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為社會科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榮譽證書并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8年獲評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榮譽和高級專家稱号。現為中國語言學會會員、全國漢語言方言學會會員。

如今,80歲高齡的他正着手編纂約25萬字的《甯夏方言常用、疑難字詞叢考》。

“一個人一輩子,不要多幹事,一兩件就可以了。”當初一頭紮進方言浩瀚天地的林濤,可能也沒想到,自己會在這件事上癡迷大半生。

甯夏方言的形成

方言的形成,與人口的遷徙流動、社會的分裂統一、山川的阻隔有着密切關系。林濤認為,要想了解甯夏方言,首先要探究甯夏的曆史沿革,尋找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所來之處。

甯夏地處華北台塊、阿拉善台塊與祁連山褶皺之間,南北狹長。早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古時的甯夏,是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自殷商始,北羌、西戎、匈奴等少數民族紛至沓來。2015年熱播劇《芈月傳》中提到的義渠,是真實存在的,它是西戎民族的一個分支,居于六盤山、隴山兩側。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滅義渠後所置的北地郡,就包括了今甯夏部分地區。秦并六國後,派大将蒙恬北逐匈奴,攻取黃河南北地,徙民充之,漢民族自此遷入。此後,在不同曆史時期,人口不斷從全國各地湧來,僅在1958年、1959年兩年内,移入甯夏的人口就高達40餘萬。因此,甯夏人有句老話:甯夏有天下人。

山海情陝西話方言(山海情裡的方言)2

一方之人說一方話。遷徙而來的四方之人,帶來了南腔北調。“比如,甯夏話裡的心疼(乖巧、可愛),來源于陝西話;跑肚、馬螂(蜻蜓)等詞則來源于河北、山東、河南話;膀子、胳老赤(腋下)、燒包是安徽話;吃(qia)虧是湖南話;甯夏人将嶽父稱為外父,則源于廣東話。 ”林濤表示,甯夏話是一種内涵非常豐富的地域方言,蘊含着全國各地的話語,從學術研究層面來看,甯夏話是一座當之無愧的語料寶庫。

隔山不算遠,隔河萬千裡。

以中衛為例。中衛位于甯夏中部,自古以來引黃河水自流灌溉,平疇沃野渠溝縱橫,農業發達。在其境内,黃河橫貫東西,将其分割為河南地區、河北地區。黃河的阻隔造成了人們交流的困難,兩岸口音迥異。

“記得我上中學時,同學之間互相嬉鬧,河南的同學把黃河以北地區的同學叫做熱火籠子,河北的同學把河南的叫做冷煙鍋子。”林濤說,生動的語言非常形象地描畫出兩地差别。最大的差别還是在語言上。林濤舉例說,“叔叔”一詞,中衛河南地區稱為“小爹”,河北地區則叫“老老”;踝骨,河南稱“滑勒骨”,河北則為“孤拐”。

在天下人向甯夏遷徙的過程中,黃河兩岸肥沃的土地吸引着人們駐留不去,彙聚着南腔北調,特有的黃河文化加速了甯夏方言的形成。

蘭銀官話與中原官話

“甯夏方言按地理狀況自然區分為兩大方言區域,其中,北部川區話屬于蘭銀官話,南部山區話屬于中原官話。”林濤認為,經過漫長的磨合,甯夏方言逐漸形成了一種屬于官話範疇的新方言。甯夏方言的構成以“秦晉話”為主,并雜以齊魯燕趙語、江淮語、甚至吳越川滇語。今天的甯夏方言,從語言面貌上看,除原州區、泾源、鹽池話外,語音一般分為3個聲調,入聲消失。

蘭銀官話起源比較複雜,它的形成和我國曆代統治者開疆擴土、移民實邊政策、漢族和其他少民族的遷徙等方面有關。蘭銀官話在甯夏境内,廣布于銀川、吳忠、中衛、石嘴山4市。甯夏境内的蘭銀官話中,中衛話和鹽池話是兩個特别的存在。中衛話是甯夏方言裡南腔北調的集大成者,而鹽池話則是由蘭銀官話向中原官話過渡的過渡型方言,有專家認為鹽池話與中原官話中的秦隴片更為接近,應歸入中原官話。

山海情陝西話方言(山海情裡的方言)3

中原官話來源于秦隴區地的秦隴語,即陝西、甘肅兩地方言,在甯夏境内分布于被統稱為“西海固地區”的固原市原州區、彭陽縣、泾源縣、隆德縣、西吉縣,以及中衛市海原縣。對于外地人來說,進入固原市,聽到的話都是一個調調,但其實并非如此。中原官話在甯夏又細分為原州區、彭陽話所屬的秦隴片;隆德、西吉、海原話所屬的隴中片;泾源話所屬的關中片。

永甯縣閩甯鎮自1996年至今,20多年來陸續接納了來自西海固地區的數萬移民。《山海情》中湧泉村村民語帶秦音,也是順理成章之事。(甯夏日報記者 楊曉秋 實習生 楊名菡)來源:甯夏日報客戶端

來源: 甯夏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