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電魚”,但你聽說過“電蚯蚓”嗎?
蚯蚓,在一些地方又被稱之為“地龍”,近30年來在農村一些地方形成了捕捉—收購-晾曬-販賣蚯蚓的整個産業鍊。其中捕捉蚯蚓是整個産業鍊的源頭,在過去人們主要采用藥水灌溉,但現如今則發展到使用“地龍儀”電蚯蚓。
所謂的地龍儀就是将機器連接到電瓶上,然後将帶電的線放入到地表,電流會通過土壤水分傳導,刺激到深藏在地下的蚯蚓,使蚯蚓從地下鑽出到地面,之後人們再捕捉蚯蚓。據捕捉蚯蚓的人們介紹,過去人們常常用藥水噴灑到土壤中,10分鐘後蚯蚓就會爬出來,但有了地龍儀後人們都不用藥水了,村民都說電機效率快,成效高,隻用20秒蚯蚓就會爬出來。
據村民介紹,一斤蚯蚓可以賣5-8元左右,技術好一點的每天可以賺300-400元左右,如果曬成蚯蚓幹販賣,還可以賺得更多,甚至有人能月入過萬。
沒有成本,沒有投資,還不用上班就能月入過萬,聽起來讓人很是很懂,殊不知大肆捕殺蚯蚓,将會給當地土壤帶來嚴重的弊端。
蚯蚓,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正蚯科,蚯蚓家族一共有3000多品種,其中我國就分布有200多個品種。
蚯蚓在我國并不罕見,它們數量衆多,栖息範圍廣泛,沒有滅絕危險。但是沒有滅絕風險并不意味着它們不需要保護,它們是陸地生态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它們甚至能夠影響着人類的生活。
捕殺蚯蚓的人,貪圖的是蚯蚓本身,将它們用于漁業養殖,釣魚以及入藥等。殊不知蚯蚓活着時比它們為死亡做的貢獻還要大。
蚯蚓的取食、消化、分泌的黏液、排洩的廢物以及平時的挖掘能力,都對土壤過程的物質循環和能量傳遞做貢獻,因此它也被稱之為“生态系統工程師”“第一勞動者”。
蚯蚓的食物來源廣泛,它們可以把有機質拖入到土壤下方,增加植物葉片與土壤微生物的接觸面積,同時還能夠消滅線蟲、細菌真菌等生物,而這些生物有對人類有害的生物。蚯蚓的大量消失,将會導緻農作物更容易出現病蟲害。
蚯蚓的排洩物疏松多孔,水穩性強,有效養分多,可以增加土壤透氣透水性,還能夠蓄水保肥。
蚯蚓在平時還會鑽洞,有利于改善土壤闆結,改善土壤的通風,讓土壤之下的有機物接觸空氣,有利于有機質分解。
然而另一方面,蚯蚓在市場上又存在着大量的需求。蚯蚓可以用于釣魚,是非常好的釣魚原材料,還能夠用于漁業養殖,甚至還可以入藥。蚯蚓的需求量較大,以至于市場價格較高,導緻一些人開始用電捕捉蚯蚓。
電蚯蚓的危害蚯蚓的大量消失,對農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土壤闆結,水和肥料無法運輸到植物的根部,導緻農業減産,需要經常人工疏松土地,所以有一些農民意識到了這些後,就不再電蚯蚓。但問題是隻要電蚯蚓不停止,仍舊會有其他人過來電蚯蚓,依舊會導緻自己的土地土壤闆結。
電蚯蚓的過程還會對土壤中的其他生物造成傷害,這是非常嚴重的行為。所以盡管蚯蚓沒有滅絕危機,但是為了保護土壤生态環境,電蚯蚓被列為違法行為,已經有人因為售賣、購買地龍儀而被判。
該案件委托訴訟代理人表示,法院認定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統中具有重要地位,雖然蚯蚓不是保護動物,但人們對蚯蚓的利用必須要在合理的範圍内,像電蚯蚓這樣不屬于可持續利用野生動物的合理手段,必定會對生态環境公共利益做出損害,因此被告要承擔破壞生态造成的損失,以及支付相應的訟訴費用和賠禮道歉共計近200萬元。
很多人因為蚯蚓售價較高而捕捉蚯蚓,但實際上,人們可以通過養殖蚯蚓來賺錢。
我國已經有一些地方,開始發展規模化養殖蚯蚓廠。蚯蚓可以變廢為寶,過去家畜養殖行業産生的糞便難以處理,經常污染水源,污染空氣,而養殖蚯蚓正好需要大量的牲畜糞便,蚯蚓以牲畜糞便為食,排洩出疏松多孔的糞便,這些糞便又可以用農作物,幫助附近的瓜果蔬菜養殖業。
養殖的蚯蚓還可以用于投放到農田之中,改善農田土壤闆結問題,非常有利于當地生态環境。
由此可見,蚯蚓還是那條蚯蚓,隻是有些人總是妄圖賺快錢而破壞生态環境,而有些人卻能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
#蚯蚓##“電蚯蚓”##暴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