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新課标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

新課标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1 19:35:57

新華網北京10月25日電(郭亞麗)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課堂一端連接學生,一端連接着民族的未來,教育改革隻有進入到課堂的層面,才真正進入了深水區。在今年舉行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本科不牢、地動山搖。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視本科教育的校長不是合格的校長”、“不參與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這一聲聲振聾發聩的号角不僅要求高校自上而下從理念和舉措上要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更是倒逼一線課堂的教學工作及效果要有質的提升。

灌輸式轉變為汲取式

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

2012年,在北京大學本科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小組會議上,時任學校常務副校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代表學校提出開展大班授課和小班研讨相結合的“小班課教學”試點工作,自當年秋季學期始,“小班課教學”一直延續至今,也成為各高校研讨學習的一個範本。這種模式一改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使學生能夠在以問題導向的讨論中,主動地汲取知識,老師在其中的作用則是引導和輔助,通過啟發式教學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北大物理學院的量子力學小班讨論課便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性課程。

“如果完全靠老師來講,那就是一種失敗。”北大物理學院教授馬伯強以學期的第一堂小班課為例介紹說,他通常會給學生提供兩篇學術觀點不同的科幻小說,請同學們依次講述、總結兩篇小說的觀點,指出其中的沖突。最後,學生們可以通過辯論的形式來闡述自己的看法,逐步形成對量子力學的認知,而不是讓老師直接告訴學生量子力學是什麼。

“學生講的不見得處處都是準确的,但要鼓勵他們去講,不要點破,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覺得有問題的地方可以告訴學生下次可以再講一次,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去深入認識。”馬伯強說,盡管這個課程自己已經教了七年,但每次學生針對各個專題準備的細節知識都會令他有耳目一新的認知。

對此,有學者提出了老師和學生是互為學習者和助學者的“學習共同體”的觀念,老師可能成為學習者,學生也可能成為助學者,雙方共同構成一個“學習共同體”。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張軍認為,學習共同體的理念也讓高校對教學模式、課堂文化以及管理模式都有了一個重新的思考。他介紹,西北工業大學多年來形成了“以學生為根、以育人為本、以學者為要、以學術為魂、以責任為重”的教育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學生為根’,想不明白的回到這個根上,即是不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考量,那很多事情就想明白了。”

張軍認為,教學模式要由傳統的教室、教師、教材的“三教中心”轉變為學生、學習、學績的“三學中心”,才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以學生為中心的學則首先要改變管理模式,“通過學業指導讓學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發展方向,而不是我們認為什麼是适合學生的”。

開啟課程這一“黑匣子”

如何評估仍是難點

“在制定培養方案時,僅一人選修的課程,該不該開設,‘金課’、‘水課’裡面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問題,對課程的評估就是一個難點。有人說,課程本身就像一個‘黑匣子’,對于高校來說,最重要的是過程評估。”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梅錦春說。教育部日前印發通知,要求各高校要認真查找課堂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嚴管、嚴抓教學秩序,同時,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内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

目前,不少高校對課堂質量的評價主要是通過學生評教來進行的,然而,學生的評教結果真的能作為單一的評價标準嗎?梅錦春認為,“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還不夠充分的情況下,評測中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會比較大,水課往往會排名靠前。”所以南京理工大學一直要求學院不要把學生評價結果作為對教師的職稱晉升和獎勵方面的唯一指标或重要指标,而是把它作為一個參考。

在“雙一流”建設中,南京大學着力打造優質課程的總體原則是揚優、支重、扶新、去莠,揚優就是褒揚優秀的教學内容及方法,支重是支持重點基礎課程,扶新是培育各類新型教改課程,去莠是淘汰連續差評課程。南京大學教務處處長徐駿介紹說,“去莠會有預警機制,每學期評分在倒數5%-10%的話,學校會給相關學院預警,連續三學期或三年都排名靠後的話,學校的督導就會介入聽課,其實,有的教師評分低可能是因為老師嚴等原因,不一定是因為教學水平低,如果确實有問題,學校就會給予黃牌警告,繼續差評就會停課。”徐駿認為,其實很多教師也是有情懷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有自身的責任感,有了警示之後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處長徐忠鋒認為,在課程評價中存在的難題一方面是數據采集比較困難,學校難以對教學質量進行精準評價,另一方面是在精準幫扶方面存在難度。在主管校長的帶領下,西安交大創建了教學質量實時監測大數據平台,這個平台目前已經基本能實現教師的精準培訓,讓學生對自己的課堂成績形成預判,通過信息化技術從聽課對象、學生督導、同行專家、校友等方面獲得對課程的多維度量表評價。但是其中不可回避的是,可能會涉及一定的隐私,存在法律風險,因而學校也做了很多限制措施。

教學、科研不可偏廢

教師“有投入”教育才有希望

科研重要還是教學重要,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引發一次讨論,其中最為人诟病的原因便是有的教授以科研為名而忽略教學,或是不願給本科生上課。教育部發文明确要求,要制定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專門管理規定,确保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到底教學和科研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誰重誰輕這樣一種理念本身就是錯誤的,實際上教與學或人才培養是由教學與科研一體兩面共同構成的。教學是為了給科研提供優秀的人才,而好的科研可以為人才培養提供知識和技術條件。”張軍說。

馬伯強同樣認為,“教學是神聖的,從事科研也是神聖的,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承,也要激勵學生探索和創新。”南京大學在“雙一流”建設方案中也提出,要打造“雙高峰”,即科研的高峰和教學的高峰。一流大學的終極目标是培養一流的人才,四川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蘭利瓊表示,優秀一定是好老師激發出來的。

“老師如果能夠在課堂教學上投入的話,那麼我們中國的高等教育就有希望。”四川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洪玫認為,教學是師生關系的構建,面向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需要我們重新認識教師的角色,老師要更像一個教練,重新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傳道授業解惑。洪玫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教學沒有“銀彈”,沒有适合所有學生、所有課程的教學模式,老師應該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教學中要考慮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學習模式是否匹配,明确要幫學生實現怎樣的學習目标,設計有效的讨論課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這都需要老師多下功夫。她認為,“一名老師怎麼對待本科教學,是德的表現,怎麼考察他的學術水平,那就看科研,科研可以讓老師提升,有更強的教學能力。”

徐駿說,“任何的教學改革核心是人,隻要調動人的積極性,一切事情都好辦,但是人最難的就是理念的更叠和措施的跟進。”曾做過多年教務處處長的張軍表示,“大學裡最核心的就是人才培養,教師的培養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不隻是一個部門或一部分老師的事,是全校的事。學校在綜合改革過程中,人事、财務、國資等等都要跟上變革,看似是教師和教務處在一線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際上背後有大量的各種支撐。要把最好的人力資源用到人才培養上,尤其是本科生教學。”

新課标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教改深入課堂金課)1

編後語

上圖為近日在成都舉辦的第五十二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的分論壇之一——“課堂革命與教學創新”,博覽會期間共舉辦了五十多場分論壇,而該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教師,從開始到結束都座無虛席。正如梅錦春所說,“所有的教學改革,改到深處是課程,改到難處也是課程。”這或許也正是這場論壇為何如此受關注的原因所在,盡管課程改革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值得慶幸的是,老師們和高校“正在路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