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女孩小時候背《三字經》,有這樣一句話:“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當時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長大了才明白原來是春秋三傳。那麼,這春秋三傳到底寫了什麼内容,和《春秋》又有什麼關系呢?詩經女孩帶你一起來看。
1、《春秋》三傳指什麼?
《春秋》三傳指的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又作谷梁傳)的合稱。古代“傳”意思是解讀别的書,《春秋三傳》就是給《春秋》寫的傳。那麼,這三本書究竟講了哪些内容呢?
2、《春秋》三傳的内容
第一:《春秋左氏傳》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漢班固時才改稱《春秋左氏傳》。這本書也是目前我們耳熟能詳,引用最多的一本書。《左傳》的作者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約成書于戰國初期。
《左傳》全書共60卷,按照魯國君主的次序,記載了自魯隐公元年至魯悼公十四年間春秋霸主遞嬗的曆史,保存了許多當時社會文化、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珍貴史料,裡面的觀念接近于儒家,并強調等級和宗法倫理,非常重視長幼尊卑之分。例如《曹刿論戰》、《鄭伯克段于鄢》、《燭之武退秦師》等,讓我們很好地了解了春秋曆史。所以梁啟超說它是“商周以來世界之革命”。
第二:《春秋公羊傳》
這個公羊可不是隻公羊,而是作者的姓。據說是公羊高撰寫。
公羊高是誰?相傳他是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齊國人。起初隻是口說流傳,西漢景帝時,傳至玄孫公羊壽,由公羊壽與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傳》着于竹帛。
其起訖年代與《春秋》一緻,即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着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像我們耳熟能詳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風馬牛不相及。”等句子都出自《公羊傳》,它也是儒家的經典讀物之一。
第三:《春秋穀梁傳》
《春秋穀梁傳》也是儒家經典之一。傳說孔子的弟子子夏将這部書的内容口頭傳給榖梁俶(亦名榖梁赤,字元始),榖梁赤将它寫成書記錄下來,但實際上這部書的口頭傳說雖然早已有了,但其成書時間是在西漢。
《榖梁傳》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用這種方式來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從戰國時期到漢朝演變的重要文獻。
3、《春秋》三傳和《春秋》的關系
《春秋》是孔老夫子所作的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傳說孔子寫《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終,見盛觀衰,懲惡揚善,撥亂反正。為達到這個目的,孔子在寫作時非常講究遣詞造句,這就造成了後人看不懂呀,看不懂所以得有人解釋呀。就跟《詩經》有關的解釋著作有《毛詩箋》一樣;《春秋》的解釋著作最出名的就是這3部了。
由上可見,《春秋》三傳其實是《春秋》的注解和說明,對于《春秋》做了全面解讀和深入剖析,可以讓人更好地了解《春秋》的内容。
不同的是,《春秋左氏傳》主要說明《春秋》中人物事件的史實或者未曾提及的内容;而《春秋公羊傳》和《春秋谷梁傳》則是注重解義,基本都是以問答的形式,層層解釋,闡發經義。
4、《春秋》三傳的意義
《春秋》三傳對于後世影響巨大。由于秦始皇焚書坑儒,到了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出現了書荒與學術之荒,漢代人幾乎沒有思想理論可以依據。但也正因如此,給了其他先秦諸家的衍生學說,騰出了極大的發揮空間。
《春秋三傳》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流傳下來,為漢代大儒統一思想奠定了理論基礎。到了後面漢代董仲舒提出了獨尊儒術的思想,其實本質上就是《春秋》三傳的影響,再往後看封建社會思想體系的建立,其實也是《春秋》三傳提供了萌芽的土壤。所以《春秋》三傳對我們後世影響是巨大的。
那麼問題來了,你們看過《春秋》三傳嗎?可以評論區留言給詩經女孩,咱們一起交流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