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是不是真的愛這麼藝術。
郭德綱:你想,要不愛這,我能費這個勁?受多大委屈,還在這行待着?
不得不說,大鳥視頻《名人面對面》節目,15年後再次采訪郭德綱,作為主持人的田川,是做過不少功課的。
老郭忘記了他第三次入京的時間,還是田川提醒他,是1995年,由此可見,主持人田川在采訪郭德綱之前,還是在網絡上,查詢過不少資料的。
田川的采訪,給人很舒服的感覺,最主要的,她的問題,都在點兒上,而不是像某些不務正業的主持人,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完全沒有條理和重心。
大鳥視頻也夠“雞賊”的,原本上下兩集的專訪,生生被分成了四集,每一集一二十分鐘,真是有點不解渴,不夠過瘾。
如果說,前兩集,是說了郭德綱相聲的初心,後兩集,則是郭德綱的說書,以及對傳統曲藝的傳承。
聽過老郭說書的人,都會被他的才華所折服,相比相聲舞台上郭德綱于謙兩個人的一唱一和,說書桌子後面的郭德綱,頗有一番指點江山,縱橫江湖的味道,老郭的書,有文化,有角度,有内涵,端是意味無窮。
你越對郭德綱做過的事情了解越深,就會深深地認同這個人。
那個曾經與天鬥其樂無窮的小黑胖子,經過年齡的增長,歲月的磨砺,經曆與坎坷,變成了更加平和的郭德綱,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過了40歲,自己眼窩子就有點淺,容易被感動。
去年,德雲社成立了鼓曲社,全國招生,并且以王惠為首,邀請那些二十多年沒有演出過的老藝人出山,登台表演。
按照郭德綱的話來說,老藝人們都很激動,恨不得老淚縱橫,終于有人找她們了,别說給錢,就是不給錢,也得登台表演。
無論是老藝人,還是王惠,還是郭德綱,為的不是别的,就是一個情懷。
人到了一定的層次,方才能夠明白,歲月之間,情懷無價……
年輕時候的郭德綱,為了生計,為了房租,為了吃飯,為了賺錢,為了養活德雲社,拼命去走穴,去表演,去做編劇,去拍電視劇,反正,隻要能掙錢,他是到處長袖善舞。
年輕時候的左突右闖,方才有了今日的德雲社,現在的郭德綱。
可以說,沒有那個睚眦必報的郭德綱,就沒有現在宗師氣象的郭德綱。
如果說,以前的郭德綱,是一個生意人,那麼,現在的郭德綱,就是一個情懷的傳承者。
他的德雲鼓曲社,招生不收學費,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對傳統曲藝感興趣的新人,以便繼承傳統藝術。
郭德綱也說,現在也還不晚,因為傳統曲藝的老藝人們都在,如果她們都老了,甚至走了,就真的沒有傳承了。
老郭的鼓曲社招生,目的是傳承,也是為了形成傳統曲藝的閉環,有人唱,有人彈,在舞台上相互影響,相互映襯。
據郭德綱所說,限于疫情,還有6000人沒有面試,最終成功面試,并且成為鼓曲社學員的,一共96人,其中73人學鼓曲,23人進入樂隊。
郭德綱在專訪中提到,網絡的力量,讓包括郭德綱在内的人,看到了傳統藝術的魅力,有一個學了将近一年的藏族小姑娘,在學河南墜子,打新疆來的學員要學大鼓,而廣東潮州一幫人要唱京韻。
一次開會的時候,老藝人們都很感動,郭德綱也打趣:祖師爺也沒想到,縱觀曲藝的曆史,就沒有聽過福建人來北京學打鼓。
這是網絡的力量,是藝術的魅力,也是大家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也就是說,郭德綱搭的這個曲藝的平台,引來了許許多多,對傳統曲藝感興趣的新生代。
而且,郭德綱也說,隻要學員水平過得去,德雲社會給提供工作,這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學員們的歸屬問題,學員畢業之後,學有所成,學有所長,學有所展,形成了一個完善的邏輯閉環。
也就是說,德雲社點起了一根蠟燭,卻給了衆多迷茫在黑暗的人許多希望。
德雲社能做的有限,還需要更多的人站起來,星火傳承,拂去傳統臉上的灰塵,讓它們綻放屬于自己的時代光彩。
現在郭德綱做的事情,很平實,卻是一步一個腳印,在做着打基地的工作,期望有一天,這些嫩芽們,能夠開花結果……
而在背後的郭德綱,則是哈哈一笑,老懷寬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