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李艾鑫 樊巍】“西方人不應該那麼傲慢。”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顧問、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前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中國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展;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中國也處于領先地位。他強調,不應該把氣候危機歸咎于中國,中國領導人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人類的巨大進步。
環球時報:大約10年前,中國的污染很嚴重。美國駐華大使館甚至每小時發布一次PM2.5監測數據。現在藍天又回來了。有報告顯示,相較于2013年,中國京津冀區域2021年PM2.5的平均濃度下降了63%。您認為中國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索爾海姆:在治理空氣污染方面,中國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展。中國在這幾年減少的空氣污染,相當于我們在歐洲和北美30年減少的空氣污染,這絕對是了不起的。
我認為,中國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中國人民有這樣的要求,中國領導層接收到這個信息後決定采取行動,而且采取了非常堅定的行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中國空氣)污染改善得如此之快。
順便說一下,不僅僅是空氣污染,還有水污染。中國浙江等地在治理河流污染方面取得巨大進步。曾經有一些河流因為污染變成白色,因此被稱為“牛奶河”。現在這些河流變得非常幹淨。你可以讓一個兩歲的孩子在裡面洗澡,(非常幹淨)沒有任何問題。
浙江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加上漂亮的住宅,還有美麗的大自然,以前受環境污染影響的地方變得很漂亮。這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看内蒙古,中國在荒漠化防治、綠化土地方面也是水平一流。中國還設立了很多新的國家公園。我參觀了四川省的一個國家公園,在那裡他們使用高科技來加強對熊貓的保護。在控制環境污染和保護自然方面,中國都進展迅速。
現在黃河和長江都在實施禁漁期制度。對這些河流周圍的人來說,這可能會帶來短期的痛苦。但從長遠來看,他們的生态系統會逐漸恢複,魚類會大量回歸。每個人都會看到這樣做的智慧。
環球時報:您對中國領導人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怎麼看?
索爾海姆:這是一個很棒的概念,是一種思考環境問題的新方式。舊的(環保)方法是避免出現(影響環境的)負面因素。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任時,在美國建立了環境保護局,以防止出現污染以及其他(影響環境的)負面因素,而生态文明是環保思想積極的、巨大的進步,是将人、自然和技術融為一體,讓人們生活在一個對環境更加友好的社會。
環球時報:最近,您在推特上談到了中國的海上風電和水電。在可再生能源中,水力發電和海上風力發電的獨特價值是什麼?中國在其他環保領域是否也處于領先地位?
索爾海姆:在所有可再生能源方面,包括太陽能、水能等,我們都要迅速行動。可以說,在每一項綠色技術領域,中國現在都是領先國家(之一)。去年,80%的太陽能電池闆是在中國制造的,60%新增的太陽能、80%的水電和80%的風能都來自中國,而這些隻是部分數字。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在環境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與此同時,中國在環境創新實踐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比如沙漠治理、綠色城市,以及創建大量國家公園和保護區。中國承諾到2030年種植和保育700億棵樹。這是一個驚人的承諾,但我相信中國會兌現這一承諾。
環球時報:在國際輿論中,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或多或少被扭曲了,或者因政治原因受到批評。例如,西方媒體通常不願提及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一些人甚至說,中國人吃肉正在威脅環境。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索爾海姆:坦率地說,西方人不應該那麼傲慢。截至目前,美國的人均排放量,大約是中國的8倍,順便說一下,是印度的25倍。一些人甚至将碳危機歸咎于印度。
不應該将氣候危機歸咎于中國或印度。這場危機主要是由西方國家造成的。中國的排放量也在增加,而它在氣候問題上采取行動并不是因為西方,而是為了自己。
(在環保問題上)我們休戚與共,應該停止相互指責,同時尋找所有可以合作的領域。因為對抗氣候變化符合中國、美國和所有歐洲國家人民的利益,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美國此前退出《巴黎協定》?全球環境保護的政治化将會産生怎樣的影響?
索爾海姆:有趣的是,當美國政府因為退出《巴黎協定》犯錯誤時,它對美國的碳排放影響沒有那麼大。原因非常簡單,美國企業希望進一步減少碳排放量,它們投資了大量可再生能源,雖然比中國少得多,但仍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進。
但把環保問題政治化是非常糟糕的。我們應該使用政治手段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并避免任何形式的政治沖突。應該鼓勵美國與中國密切合作,遏制(溫室氣體)排放。
環球時報:日本核監管機構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最近批準向海洋排放福島核污染水。在這方面,您是否認為西方國家表現出了雙重标準?在傾倒這些核污染水之前,日本需要向國際社會作出什麼承諾?
索爾海姆:我認為,如果一個國家這樣做,最重要的是與所有鄰國以及可能受到影響的國家進行密切磋商。
就日本而言,與中國、韓國和其他鄰國的磋商至關重要。我不知道日本将排放多少核污染水。核事故發生一年後,我去了福島。沒有人在核事故中立即死亡,但有2萬日本人死于海嘯。在某種程度上,這次事故也說明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因為絕大多數日本人死于自然災害,而不是核洩漏。我會告訴日本和其他國家,如果它們做這樣的事情(排放核污染水),應咨詢其鄰國。
來源:環球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