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元朝成吉思汗現狀

元朝成吉思汗現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2:07:27

元朝成吉思汗現狀?中學時讀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發現書中關于蒙古文字的一些細節,頗為有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元朝成吉思汗現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元朝成吉思汗現狀(成吉思汗識字嗎)1

元朝成吉思汗現狀

中學時讀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發現書中關于蒙古文字的一些細節,頗為有趣。

書的第六回,成吉思汗向王罕、桑昆謝罪,隻奉上賠罪的禮物,沒有書信。那麼,他是怎麼表達賠罪的意思呢?原來,他特意派來了一個能言善道的使者前來傳情達意。

猜測金庸先生這麼寫的原因,應該是蒙古人還沒有文字,隻能用嘴巴傳遞信息。

的确,書的最後一回,即第六十回,郭靖和黃蓉準備行刺拖雷,突然聽到了成吉思汗的使者來向拖雷傳達命令——也同樣沒有手谕書信一類文件,還是靠使者的嘴。

書中寫:“拖雷問:‘大汗說什麼?’那使者跪在地下唱了起來。”

在這裡,金庸先生一五一十做了補充解釋,說:“原來蒙古人開化未久,雖然有了文字,但成吉思汗卻不識字,更不會寫,有甚旨意,常命使者口唱,隻是生怕遺漏常将旨意編成歌曲,令使者唱得爛熟,複誦無誤,這才出發。”

即從第六回到第六十回這段漫長的時間跨度中,蒙古文字已經是從無到有了,但成吉思汗不學、不識、不會寫,隻能通過口耳交接來傳遞命令。

而在第三十六回,還有兩個讓人生疑的情節。

一、成吉思汗要發大軍攻打花刺子模,讓書記寫戰書。那書記在一大張羊皮紙上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寫好了,讀給成吉思汗聽。成吉思汗聽得不耐煩,抄起皮鞭劈頭蓋臉就抽了書記一頓。

二、成吉思汗讓這個書記另寫一封信邀請長春真人丘處機前來研讨長生不老之術。書記不敢再賣弄筆墨,隻簡單地寫了幾個字,結果又挨了一頓打。沒辦法,重新寫了一長篇言辭懇切的聘書。

從這兩個情節看,成吉思汗要向異族人表白意願,并不采取口唱形式,還是得依賴文字。

但,這裡用的是什麼文字呢?

《射雕英雄傳》後記裡有提到一件更有意思的事兒。

即,有一本名叫《忙豁侖紐察脫必赤顔》的奇書,共十二卷,正集十卷,續集二卷。

金庸先生說:“十二卷中,從頭至尾完全是這些叽裡咕噜的漢字,你與我每個字都識得,但一句也讀不懂,當真是‘有字天書’。”

為什麼“每個字都識得,但一句也讀不懂”呢?

金庸先生随之給出答案:“原來,此書是以漢字寫蒙古話,寫成于一二四零年七月。‘忙豁侖’就是‘蒙古’,“‘紐察’在蒙古話中是‘秘密’,‘脫必赤顔’是‘總籍’,九個漢字聯在一起,就是《蒙古秘史》。此書最初極可能就是用漢文注音直接寫的,因為那時蒙古人還沒有文字。這部書是蒙古皇室的秘密典籍,絕不外傳,保存在元朝皇宮之中。元朝亡後,給明朝的皇帝得了去,于明洪武十五年譯成漢文,将叽裡咕噜的漢字注音怪文譯為有意義的漢文,書名《元朝秘史》,譯者不明,極可能是當時在明朝任翰林的兩個外國人。”

金庸先生感慨無限地說:“這部書全世界有許許多多學者窮畢生之力鑽研攻讀,發表了無數論文、專書、音釋,出版了專為這部書而編的字典,每個漢字怪文的詞語,都可在字典中查到原義。任何一個研究過去八百年中世界史的學者,非讀此書不可。”

文章的最後,金庸先生也說:“我所參考的《蒙古秘史》,是外蒙古學者策•達木丁蘇隆先生先将漢字怪文本還原為蒙古古語(原書是十三世紀時的蒙古語,與現代蒙語不同),再譯成現代蒙語,中國的蒙文學者謝再善據以譯成現代漢語。”

從金庸先生這一大通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蒙古國語還未有文字的年代,要記錄蒙古國語就要采用漢字來标音或其他友好鄰國的語言文字。

實際上,曆史上蒙古國語曾采用以下四種文字:

一、利用漢字标音、由音讀意,如《蒙古秘史》(《忙豁侖紐察脫必赤顔》)例。

二、改良自回鹘文字,為傳統的蒙古國文字。

三、元朝忽必烈時代,由當時的吐蕃國師八思巴所創立的八思巴字,也就是金庸先生所說的“蒙古古語”(與現代蒙語不同的十三世紀時的蒙古語)

四、蒙古國獨立後采用的新斯拉夫字母文字,即金庸先生說的“現代蒙語”。

那麼,話說回來,成吉思汗發給花刺子模的戰書和發給丘處機的邀請函,不可能是忽必烈時代的“蒙古古語”,也絕不可能是使用新斯拉夫字母的“現代蒙語”,隻能是改良自回鹘的文字和漢語——而且,寫給丘處機的,必須是漢語,不然,就白寫了。

用漢字來給蒙語标音,就像我們初學英語時,為了記熟單詞的發音,不得不在單詞旁邊标上漢字一樣,不能說是創制了一種新語言文字。

改良自回鹘文字,即傳統的蒙古國文字,這是蒙古國所創制的第一種蒙古文字。

這種蒙古文字的創制過程是怎麼樣的呢?

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蠻——而在公元九世紀中葉以前,唐代乃蠻部屬于回纥汗國,當時,乃蠻部落與回纥人毗鄰遊牧,是蒙古各部落當中與回纥人最近的蒙古部落之一。回纥西遷後,乃蠻部在漠北繼承了回纥文化,他們用回纥文字記錄自己的語言,稱之為“回鹘文”。回鹘文是全音素文字,是在吸收了突厥文和粟特文的字母(兩者都源于阿拉米字母)之後創制的,字母數目多達23個,有5個字母表示8個元音,18個字母表示22個輔音。成吉思汗很快滅掉了乃蠻部,俘虜了乃蠻的國師塔塔統阿。

這個塔塔統阿雖然遭逮捕,卻依然守着國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大為欣賞,釋之不殺,并收歸己用,讓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并命令他創造蒙古文字。

于是,塔塔統阿在回鹘文的基礎上創制出了同樣屬拼音文字類型的蒙古文,共有29個字母,表示元音字母有5個,表示輔音的有24個,拼寫時以詞為單位上下連書,行款從左向右。稱“回鹘式蒙文”(“維吾爾式蒙文”、“畏兀式蒙文”或“回纥式蒙文”)。

不過,成吉思汗的孫子元世祖忽必烈一生追求完美,他在1260年即位後,不甘于“蒙古國語”保留有大量回鹘語的痕迹,要求國師吐蕃薩斯迦喇嘛八思巴另外創作一種新制的蒙古字,以“譯寫一切文字”。即可以有一種通用字母來拼寫包括蒙、漢、藏、梵、維吾爾等各民族的語言文字。

八思巴,又譯作帕克思巴、八合思巴、拔思發等,意為“聖者”、“神童”。其本名其實為羅追堅贊,隻因自幼聰慧過人,通曉佛學,才被稱為“八思巴”(即“聖童”)。

八思巴的聰慧達到了何種境界呢?

相傳,他三歲時就能口誦蓮花修法;七歲時就能誦讀十萬字的佛經;八歲就能背誦經文;九歲就在法會上登壇講法。

接到忽必烈的谕旨,身為國師的八思巴便開啟他那天才式的神奇思維,在西藏、印度文字的基礎上,根據蒙古語言音詞,創制出一種由梵、藏字母演化而成,有42個字母。其中母音10個,子音32個,用以拼寫蒙語,也拼寫漢語的通用字母,并參照了回鹘式蒙文和漢字的書寫及構字方式,改為方體,自上而下直寫,自右向左行,稱為蒙古新字,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正式頒行,次年又改稱蒙古國字。

至元八年,忽必烈又發規定:“今後不得将蒙古字道作新字。”即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從此成為官方法定的文字。

不過,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由于同時兼顧幾個民族的語言,在表示音值和構制字體時都不免存在各種缺陷。采用漢字方體字形拼寫蒙語,以一個方體字拼寫一個音綴,緻使語詞割裂,不易識讀,還比不上回鹘式蒙文以詞為單位構字便于讀寫,所以,在元朝滅亡後,漸漸就不通用了。

無論如何,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是制作漢語拼音字的第一次嘗試,也是中國文字史上的一次創造性的嘗試,其創新精神還是應該肯定的。

相比于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回鹘式蒙文沿用至今,并經過改革,最後發展成為了今天通行的傳統蒙文(胡都木蒙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