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四段構段法,學生在寫作時就不會紮耳撓腮
很多同學在寫作的時候往往為不知道如何開頭苦惱,為不知道如何安排接下來的段落苦惱,為不知道如何結尾而苦惱。學生苦惱的根源是不知道如何安排段落,下面介紹的四段構段法,同學們每次作文時可以仿照,多次練習,熟能生巧,考試就能得心應手。
我們從課本中的很多文章都可以分析出這種四段構段法的寫法。
一、史鐵生的《那個星期天》第一段:
“我還記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個星期天,從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第一段寫我不能忘記那一次盼望。是概括叙述
第二段:
“那個星期天母親答應帶我出去,去哪兒已經記不清了,可能是動物園,也可能是别的什麼地方。總之她很久之前就答應了,就在那個星期天帶我出去玩,這不會錯;一個人平生第一次盼一個日子,都不會錯。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親也還是這樣答應的:去,當然去。我想到底是讓我盼來了。”
第二段是介紹我為什麼不能忘記——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盼望。這一部分是介紹緣由。
第三段至文章最後,詳細描寫我這一天的盼望。寫出我由興奮——失落——絕望的心理變化過程。這一部分是詳細描寫。
有的文章還會有結尾進行抒情、議論,升華主題。如楊绛《老王》:“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一部分就是作者抒發情感、發表議論。
總結:
寫文章總體來說可以按照這四個部分來寫:
第一部分概述事件;
第二部分介紹緣由;
第三部分略寫一件事、詳寫一件事或隻詳細寫一件事;
第四部分抒發情感、發表議論。
二、再看肖複興(入選統編教材)《陽光的兩種用法》第一段:“童年的大院裡,住的都是引車賣漿者流,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過法。”
寫大院裡住得都是底層的勞動人民,生活困難,但是各人有各人的過法。為下文寫擁有生活智慧的母親和畢大媽做鋪墊。
第一段寫法:對大院進行簡要的概括。
第二段:“冬天,屋子裡冷,特别是晚上睡覺的時候,被窩裡冰涼如鐵,那時家裡連個暖水袋都沒有。”
這一句是先交代緣由,接下來詳細寫母親把老陽兒卷進被子裡的故事。
除了寫母親,作者還寫了畢大媽,畢大媽用把水缸盛滿水放在太陽下曬,傍晚就給孩子洗澡。為什麼要寫兩個人呢?這是為文章最後的抒情服務的。
這一部分的寫法:詳細寫母親和畢大媽利用陽光的智慧。
第三段:“這樣的用法,需要一點兒智慧和溫暖的心,更需要在艱苦日子裡磨煉出的一點兒本事。陽光成了居家過日子的一把好手,陪伴着母親和畢大媽一起,讓那些庸常而艱辛的瑣碎日子變得有滋有味。”
這一段是抒情,抒發了對底層勞動者智慧的贊美。
三、學習了兩個例子,我們也嘗試用這種構段法寫一寫。如寫“運動會”,我們可以這樣寫:先概述下這次運動會令人難忘;接着簡單介紹緣由;接着詳細寫運動會上精彩的瞬間;最後可以抒發自己的情感。
如寫“一件難忘的事”,這個題目很寬泛,适用的作文題目很多,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寫好一篇作文。
我們可以這樣寫:先概述難忘的事;接着介紹難忘的緣由;再詳細當時的細節;最後寫從這件事收獲的感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