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真實的廣州橋

真實的廣州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20:04:11

真實的廣州橋(原來你是這樣的)1

《東京夢華錄》中對州橋夜市的記載

真實的廣州橋(原來你是這樣的)2

州橋遺址宋代堤岸石壁之祥瑞壁畫全景

真實的廣州橋(原來你是這樣的)3

州橋遺址出土的北宋船燈

真實的廣州橋(原來你是這樣的)4

州橋遺址出土瓷器

真實的廣州橋(原來你是這樣的)5

祥雲仙鶴壁畫複原圖 (圖片來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2年6月,以北宋東京開封府(今開封)為背景的影視劇《夢華錄》的熱播,将東京汴梁城送上了熱搜。時隔三月的9月28日,“考古中國”的重大項目“開封北宋東京城州橋遺址”取得了重要進展。作為北宋東京城最中心、最具代表性景物的州橋——一座在堪稱東京汴梁城風土人情一手記錄的《東京夢華錄》中有明确記載的橋梁——重見天日,它将帶領我們輕叩時光之門,共赴東京一夢。

更疊的朝代 不變的州橋

州橋是唐德宗建中年間(780-783年)汴州節度使李勉在汴河之上所建之橋,因位于汴州城之南門,故名“州橋”,五代時周世宗将其改稱“汴橋”。北宋時視汴河為天河,故改稱“天漢橋”,因其正對東京城中軸線禦街,又名“禦橋”,據遍錄東京城名勝佳景的《東京夢華錄》載,“州橋,正名天漢橋,正對于大内禦街,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過,其柱皆青石為之”。

位于禦街與汴河的交叉點上的州橋,北望皇宮南大門宣德樓,南望内城南三門居中之朱雀門,中間是禦街,既是北宋東京城的标志性建築,又是東京城的地理中心。

靖康之亂後,金朝曾兩度短暫定都汴京,州橋更名為“舟橋”,雖然仍位于汴京城中軸線上,但受汴河衰落之影響,商業核心區之地位不複存在。元代治理汴河時實行“木岸狹河”工程,河道寬度僅為宋代的一半,州橋亦随之改建,規制變小。

明朝建立後,明太祖封第五子朱橚為周王,就藩開封,開封雖再次繁榮,但由于汴河河道進一步變窄,州橋也得以在北宋州橋橋基上重建為單孔磚券石拱橋,如明末遺老所撰、記錄開封府鼎盛情景的《如夢錄》所載:“州橋下即汴河,其橋腳北過縣角,南到小紙坊街口,又名天漢橋……橋高水深,舟過皆不去桅。”且不斷有人在橋上增建房屋做臨街商鋪,本就狹窄的州橋通行能力進一步下降。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黃河被人為決口後灌入開封城,州橋被泥沙淤埋,自北宋以來的繁華亦随之塵封,直到378年後才得以重見天日。

黯然待千年 一朝驚天下

2020年3月23日開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開始對州橋遺址本體進行較為全面的考古發掘,截至2022年9月共完成發掘面積4400平方米,揭示出了州橋的基本形态。該橋為磚石結構的單孔大橋,橋體規模宏大,南北跨度25.4米,寬近50米,同時發現各類遺存117處,值得特别關注的遺存有三處:

一是在州橋下的汴河河道底部發現了北宋時期船上照明使用的船燈,燈為雙魚造型,雙魚中間底部為荷花,荷花上有涼亭造型紋樣,印有“慎火亭水”四個大字,說明該涼亭應當為古代具有防火教育意義的建築——慎火亭。“亭”既與慎火亭有關,又與“停”諧音,即北宋葉夢得《石林燕語》中所載陳抟臨終前留給宋真宗,而後被宋真宗推廣的“慎火停水”四字消防提示語之“停”。這個船燈是目前為止我國考古發現最早的船用照明工具。

二是在宋代堤岸上發現了巨幅石雕祥瑞壁畫,祥瑞紋飾主要為海馬、仙鶴和祥雲,以祥雲環繞一匹海馬與兩隻仙鶴環為一組,兩岸各發現三組。壁畫通高約3.3米,南岸長約23.2米、北岸長約21.2米,宛如兩部巨幅長卷,恰與《東京夢華錄》所載之“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镌海馬水獸飛雲之狀”相印證。該石刻祥瑞壁畫是目前國内發現的北宋時期體量最大的石刻,代表了北宋時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規格和雕刻技術的最高水平。

三是在州橋東部金龍四大王廟基址東側的河道内出土了目前國内僅見的金龍四大王貼金銅坐像,該坐像高約1米,三頭六臂,手執法器,正襟危坐,牙關緊咬,怒目圓睜,似乎正緊盯着腳下流淌而過的汴河水,随時準備處置突發的洪水。因為具有護漕、捍水患等職能,所以明代以來金龍四大王成為黃河中下遊以及大運河沿岸民間香火最為鼎盛的河神之一,并不斷得到官方的加封。州橋遺址出土金龍四大王坐像所呈現出的“牙關緊咬,怒目圓睜”形象,較為準确、傳神地反映了坐落在河邊的水神形象。

此外,州橋遺址還出土了北宋至清代的瓷器标本5.6萬餘件,涵蓋了宋代以後的衆多代表性窯口。瓷器的種類和數量既反映了汴河漕運輻射的範圍,也反映了宋、金、元、明、清時期開封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為研究中國制瓷業的發展史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2022年9月28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被譽為“國家文化符号”的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發布,引起巨大轟動,深埋于黃沙之下近千年的北宋州橋遺址得以重見天日。

州橋夜市 東京城的“CBD商圈”

州橋不僅是北宋東京城的标志性建築和地理中心,還是東京城的商業中心。州橋之下的汴河為水路要道,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漕船和富商巨賈們的車船彙集于此;橋上“兩邊皆居民。街東車家炭,張家酒店,次則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街北薛家分茶、羊飯、熟羊肉鋪。向西去皆妓館舍,都人謂之‘院街’。禦廊西即鹿家包子。馀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藥鋪、居民”。其中的“分茶”是宋代對規模稍大的酒樓、茶樓、面食店的“統一”稱呼。這段文獻所載為州橋至朱雀門之間的景象,這條約750米的街道兩側店鋪、酒肆林立,是當時典型的飲食一條街。

白天如此,到了晚間,州橋一帶更加熱鬧非凡,這裡有東京城著名的“州橋夜市”。每當夜色降臨,州橋至朱雀門兩側的店鋪、酒肆門前擠滿了各種臨時的攤點,各類美食應有盡有,有水飯攤、烤肉攤、肉脯攤,王樓前是賣獾子肉、野狐狸肉和雞肉幹的店鋪,旁邊則是梅家和鹿家兩家名店,主要賣鵝肉、鴨肉、兔肉、肚肺、鳝魚、雞皮、腰腎雜碎等各種熟食和包子,價格親民,單價都在十五文以内。兩家店向南緊鄰專賣各種餅類面點的曹家店,梅、鹿兩家的熟食與曹家的面點是“最佳拍檔”。靠近朱雀門一帶有現煎現賣的羊白腸,還有賣鲊脯、姜豉、抹髒、紅絲、批切羊頭、辣腳子、姜辣蘿蔔的攤點。東京城的人們平時都願意來這裡“雜嚼”各種美食,有時甚至會吃到三更天才回家。“落日笙歌迷汴水,春風燈火似揚州”的詩句,正是對州橋夜市喧嚣與繁華的最佳概括。

州橋夜市還有根據不同季節細化出的時令美食,比如夏月是各色的冰飲和素食,有麻腐雞皮、麻飲細粉、素簽、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兒、生淹水木瓜、藥木瓜、雞頭穰、沙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廣芥瓜兒、鹹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筍、芥辣瓜兒、細料馉饳兒、香糖果子、間道糖荔枝、越梅、金絲黨梅、香橙元等;冬月則有“養元”的肉食——盤兔、現烤現賣的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鲙、煎夾子、豬髒。

無論白天還是夜間,作為北宋東京城中心的州橋都是東京城最具人氣的美食小吃一條街,堪稱是北宋東京城的“CBD商圈”,繁華程度遠超該城市的其他區域。在汴京城生活了二十餘年的孟元老在靖康南渡後因常憶起汴京城的繁華而完成了《東京夢華錄》,其中對于州橋着墨甚多,并專門有一節名為“州橋夜市”。

正是因此,州橋不僅成為宋代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王安石、梅堯臣、範成大等都留下了大量有關州橋的詩篇,而且還有很多故事如趙匡胤州橋斬石龍、《水浒傳》中的楊志賣刀等,都圍繞州橋展開。

文并供圖/官士剛 苗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