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宋字畫鑒寶

南宋字畫鑒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2:53:19

梁曉聲《人世間》超百萬字原作手稿全本,明晚将在中國嘉德第40期網絡拍賣會上進行拍賣。

8月16日起,這份近3000頁厚重珍貴的原作手稿全本,在《我們的黃金時代》展覽上,正式呈現于公衆。

今年年初,無數的中國家庭是在這部名為《人世間》電視劇陪伴下在淚水中度過的。

随着劇情,大家一起回溯近50年來發生的一系列重大社會變動:上山下鄉、三線建設、推薦上大學、恢複高考、知青返城、對外開放、搞活經濟、國企改革、個體經營、棚戶區改造、反腐倡廉……

每一代人,從50後到90後,都能在其中發現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深入其中,與之共情。

&nbsp>

南宋字畫鑒寶(115萬字珍貴厚重的)1

電視劇《人世間》的成功正是站在文學的肩膀上。其原著就是以高票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梁曉聲長篇小說《人世間》。

茅盾文學獎給予《人世間》這樣的評價:“梁曉聲講述了一代人在偉大曆史進程中的奮鬥、成長和相濡以沫的溫情,塑造了有情有義、堅韌擔當、善良正直的中國人形象群體,具有時代的、生活的和心靈的史詩品質。”

作者梁曉聲說:“不論是災難、戰争,還是時代轉折期的陣痛,我們不僅看到了社會咄咄逼人的壓迫感,更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這種溫暖恰恰是我在這部100多萬字的小說裡最想表達的。” 小說中塑造的一位位生動溫暖的人物,其原型大都來源于作者和他身邊的家人及小夥伴兒們。

南宋字畫鑒寶(115萬字珍貴厚重的)2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

被譽為“知青文學第一人”的梁曉聲,是共和國同齡人。他1949年出生于哈爾濱,初中畢業下鄉到了北大荒,1974年到複旦大學讀書,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電影制片廠,一待就是12年。後來,他又到北京語言大學教書。

《人世間》中父親的原型,就是梁曉聲自己遠在大西南的三線當建築工人的父親。主人公周秉昆的工作單位是醬油廠,梁曉聲的小弟弟曾經就是醬油廠的工人,他自己和知青朋友們則像書裡的大哥周秉義。

在一次訪談中,梁曉聲坦言:“我一直有個願望,就是通過書寫人物命運的種種變遷,以此來反映大時代的演進過程。……每次回家探親,我都會看到留在家裡的小弟弟和工友們之間的情誼。這個(工友)群體實際上在許多作品中被邊緣化了,幾乎很少有關于小弟弟小妹妹們的故事,《人世間》以他們為原型,也算是圓了我的夙願。”

&nbsp>

南宋字畫鑒寶(115萬字珍貴厚重的)3

■梁曉聲 《人世間》(《共樂區的兒女們》)原作手稿
紙本 手稿
38×26 cm(單頁)共2,787頁
經作者本人認定為真迹
附作者親筆證明文件
附作者親筆簽名小說《人世間》
起拍價:RMB 2,400,000

早在2010年,梁曉聲就開始構思醞釀此部長篇小說,直至2013年初開始正式動筆。小說分三部,曆時數年,在2016年完成初稿後,他又用将近一年的時間,對書稿逐字逐句進行修訂,直至2017年9月完成全部書稿。

南宋字畫鑒寶(115萬字珍貴厚重的)4

■梁曉聲《人世間》原作手稿

小說原名《共樂區的兒女們》,在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副總編輯李師東的建議下,以梁曉聲原題記中的“人世間”三字為暫定名申報中國作協重點選題扶持項目,并補報“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項目,申請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一一順利通過,遂正式定名為《人世間》,并于2017年末首次出版。

&nbsp>

南宋字畫鑒寶(115萬字珍貴厚重的)5

■梁曉聲《人世間》原作手稿

電視劇賦予了《人世間》更具有感染力的畫面叙事。但梁曉聲的手稿,則見證了他文字的力量。

此次亮相在《我們的黃金時代》專場中的,正是這部小說的親筆手稿全本,共2787頁,115萬餘字。

從這部曆時數年,一橫一撇一字一句寫出來的巨著唯一親筆手稿中,能讀到作家的溫度。

南宋字畫鑒寶(115萬字珍貴厚重的)6

■梁曉聲在電視劇《人世間》中客串出演法官

《人世間》小說的編輯親見過梁曉聲的創作場景:“一張小木桌,一把小木椅,桌上是一摞标有“北京語言大學”字樣的400字大稿紙。小桌放在朝北的陽台上,梁曉聲就坐在這裡,一筆一畫地寫着字,完完全全一個爬格子的工匠樣子。”

整整五年多的時間裡,梁曉聲就保持着這樣端坐的姿勢,戴着頸托,幾乎每天都要伏案10個小時以上。用他的話來說:“寫作就是‘堅持’二字。”

作為一個老派作家,梁曉聲沒有微信,也不太會用電腦。他曾經考慮過學打字,但因為打字太慢會導緻思維中斷,所以一直保持着手寫習慣,一拿起筆,心就靜了,那種習慣性就來了。紙筆對他來說就是心到手到。

就這樣,日積月累,年複一年,5年多的時光,每天10個小時,這份珍貴而厚重的2787頁、115萬餘字的全稿,終于在2017年完成。此時他已經68歲了。

&nbsp>

南宋字畫鑒寶(115萬字珍貴厚重的)7

■梁曉聲《人世間》原作手稿

手稿是有生命力的,作為作者的“第一文本”,承載了創作中的記憶,隐藏了大量信息,具有強烈的情緒化與時間感。

這份沉甸甸的全稿整潔美觀,足顯作者對文字的敬畏之心與掌控力。

梁曉聲曾說,後面三年,他忍受着胃痛和頸椎病的折磨,堅持寫完了這部作品。在當代作家紛紛“棄筆”使用電腦後,親筆手稿本已罕見。

知名作家代表作之全本手稿,作為文學史研究的重要文獻之一,更是鳳毛麟角。而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全本原稿,可遇而不可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