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進九,氣溫越來越低,又到了凍手凍腳的時候,出現凍瘡的人越來越多。凍瘡了可以怎麼做呢?今天就給大家說說中醫治療凍瘡。
凍瘡最早記載于《五十二病方》,稱為“涿 ”。至隋朝《諸病源候論》始稱其為“凍瘡”“爛凍瘡”。為冬日常見病,多在四肢末端及暴露部位,尤以手部為最。發病人群以女性、老人、兒童為主。但若處理不當,則可發展至肌肉壞死、組織脫落,且發病多為慢性經過,病程較長,具有極強複發性。
中醫認為,凍瘡是由于皮膚肌肉受嚴寒侵襲,氣血運行不暢,導緻氣血凝滞而發為凍瘡,平素氣血衰弱或疲勞過度,暴熱着凍,暴凍着熱也可緻病。凍瘡患者大多陽氣虛弱,氣血運行不暢,日久則肌膚失養,陰寒伏于脈絡,凍瘡頻發難止。
說到凍瘡的治療,不得不提當歸四逆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第351條雲:“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25枚(擘)。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正與凍瘡“畏寒,形寒身冷四肢不溫”相類似,且病機都為陽氣不達四末, 故以當歸四逆湯治療凍瘡療效顯著,内服、外用皆可。
其他中醫特色治療方法:
1、凍瘡為“冬病”,且凍瘡患者大多陽氣虛弱,可用冬病夏治隔姜灸法來預防凍瘡的複發,達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取穴神阙、關元、雙側足三裡,立意“正氣存内,邪不可幹”。
2、針灸合谷、外關和後溪穴位可 疏通手部之陽氣,對手部起到溫煦作用。
3、茄根、大蔥、辣椒煎液熏洗患處。
4、桂枝50g,紫蘇50g煎水浸泡。
5、白蘿蔔切片烤熱,熱敷于凍瘡之處,止癢消腫。
6、桂附煎:桂枝20g,紅花20g,制附子20g,荊芥20g,紫蘇葉20g,加水3000 ml煎液浸泡患處,并用藥渣揉搓患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