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從三年級就開始寫作文了,到了六年級,有的學生已經寫得相當好了,作文的方法和體裁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已經不是大的問題。可每當作文時,總有一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就是不能找到合适的語言,表達内心的情感,叙述經曆的事情,描寫外界的環境。
為了驅除這樣的困擾,我決定從成語着手,讓學生積累盡量多的成語(其中自然也包括詞語),讓學生以達到“我手寫我心”的能力,不再因為想說而找不到合适的詞語而犯難,進而影響到寫作文的興趣、積極性。
我讓學生學習成語的方法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抄、背。每天抄寫五個成語,包括它們的意思,每天抄寫的成語不要重複前面抄寫過的。第二天到校,把昨天抄的五個成語,包括它們的意思,讀給同桌聽,背給同桌聽就更好了,要求讀(背)準每個成語及意思的讀音。
第二階段,抄、背、說。抄、背了兩個月之後,在抄和背繼續進行的情況下,開始了另一個活動——說,也就是成語接龍,首尾相接的那種,可以同音不同字。這個活動安排在每天第一節語文課的前十分鐘。這個活動,安排了三周時間。
第三階段,抄、背、演。時間安排一個月時間。抄和背一直進行,結束了成語接龍的活動,換成了——演,就是電視節目裡看到形式,一個學生上講台(全班學生輪流)表演,總共表演十個成語,其他學生競猜,看誰猜對的成語多,我都給予表揚。
第四階段,抄、背、搜、講。說和演都結束了,我讓學生每天回家,從書籍、電腦或手機上,搜一個成語故事,然後把它讀幾遍,記下來,第二天到校,上課的時候,我會随機提問兩到三名學生,讓他們講一遍自己昨天記的成語故事。
我和學生一起,用了一年的時間,讓他們喜歡上成語,感受到成語的美,從而喜歡上表達,喜歡上作文。一年的時間,一位班級成績最差的學生,他寫的作文,全班沒有一個學生能看懂的,我看了也是怎麼也讀不通順的,因為他的作文錯别字太多,有的字甚至“缺胳膊少腿”,不像個字。但是他自己認識所有的字,所以我就讓他自己讀自己的作文,他卻可以讀得很順利,而且一次比一次寫得好,全班同學禁不住為他鼓掌叫好。我記得最深的一次是,一篇二百多左右的作文,他竟然用了五個成語,而且用得恰到好處,真讓我刮目相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