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宋文學,有兩篇千古絕唱不得不提,一篇是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一篇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這兩篇文章在文壇是怎樣的地位其實不用我多說,隻看看曆代文人的評價就能知道。
歐陽修和範仲淹是多年好友,而且這兩篇文章有三大共同點:首先,都是兩宋難得一見的散文體;其次,都寫于二人被貶,都是失意時所寫;再次,兩篇文章都是借景抒情,一個寫亭,一個寫樓。不誇張地說,這兩篇文章之間的對決其實就是一場文壇的巅峰對決,900年來難分高下。本期我們就從境界的高低、遣詞用字的水平這兩點來分析一、二。
一樂一憂,一醉一醒,其實都在訴說着同樣的家國情懷
《醉翁亭記》是樂的,而且不是獨樂樂,而是衆樂樂。歐陽修寫此文時被貶滁州任知州,雖也失意過,卻終究還是挺過來了。在滁州他實行簡政,讓百姓過上了難得的寬松日子,這也讓他十分得意,所以這篇散文中雖有仕途不順的迷茫,但主基調卻是樂的。
歐陽修的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是大醉于山水之中的樂,是文人常有的情懷。同時他的樂也是“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這是以他人之樂為樂,是兼濟天下之樂,不是一般文人能有的。
《嶽陽樓記》是憂的,而且不是為自己而憂,是為天下而憂。這篇散文寫于《醉翁亭記》問世一年後,與歐陽修的大醉不同,範仲淹是清醒的。據說範仲淹其實很可能沒有登上過嶽陽樓,隻是憑别人的描述寫下此文,他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讓世人知道他心中的清明朝政該有的模樣,也讓天下文人知道什麼中文人的擔當。
範仲淹的憂不是為自己的仕途不順而憂,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憂和樂是有先後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是他心中的文人之道。雖然後世更加推崇範仲淹的憂與樂之說,但歐陽修的樂體現的情懷其實是一樣的。從這一點來看,這兩篇文章的人生境界其實并沒有大的不同,都令人心生欽佩。
一狂一雅,一诙諧一大氣,都體現着作者極強的文字造詣
《醉翁亭記》的文字是狂而又诙諧的。“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這是大醉後歐陽文忠公的狂人狂語。雖然是醉人醉語,但全文一氣而下,寫得洋洋灑灑,設問、反問、排比、對比等多種修辭手法,被作者信手拈來,用得出神入化,這也就是為何明明是近500字的文章背下來卻不困難的原因。
《嶽陽樓記》的文字是既雅緻而又大氣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這是範文正公的大氣之筆。“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則又大氣之不乏典雅。《嶽陽樓記》同樣是洋洋灑灑寫了數百字,但卻一樣比大多數古文好背多了,這也是因為範仲淹的字句極強的把控力。他将寫景、叙事、抒情完美結合,動與靜、明與暗的對比,令全文搖曳生姿。
很多文章都分得出水平的高低,但這兩首作品問世以來雖長期被拿來比較,卻讓後世為難了900多年。無論是從思想境界,還是從遣詞用字上來看,它們堪稱文壇雙璧。這兩篇文章,大家更喜歡哪一篇呢?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