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合了市場上能夠看到的所有固态硬盤後,我們發現,雖然整個固态硬盤市場呈現着良性的發展态勢,但繁多的種類卻同樣困擾着絕大多數消費者。對于很多消費者而言,買新不買舊成為了衡量一款固态硬盤僅有的标準之一,現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在你了解這幾種内存知識後,零基礎照樣玩轉固态硬盤。
閃存顆粒如何選?
閃存顆粒又名為閃存,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作為固态硬盤中最為重要的組件之一,閃存顆粒的優良往往決定了一款固态硬盤的好壞,在早先,用戶購買的時候會優先考慮硬盤采用的是何種閃存顆粒,使用壽命長等因素,廠商也會在産品信息當中明确标注閃存類型等信息。因為閃存顆粒分為以下幾種類型,SLC單層次存儲單元(速度最快,壽命最長,但造價也最高)、MLC雙層存儲單元(速度次之,使用壽命略低于SLC,造價僅次于SLC)以及TLC三層存儲單元(三種閃存顆粒中性能最弱、壽命最短,但造價最便宜),以及未來或許會大量普及的QLC閃存顆粒。
相信很多消費者看到這裡依舊十分懵懂,主要原因在于,近年來,由于SLC等顆粒主要面向企業級市場以及造價過于高昂,就普通消費者而言,反而是TLC顆粒為主體的固态硬盤越來越深受消費者喜愛,也就是我們目前耳熟能詳的各類固态硬盤産品。而閃存顆粒的使用壽命也不再是廠商的主打賣點。而是轉為硬盤所使用的架構,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3D NAND架構。而3D NAND顆粒又可以分為32層、48層甚至64層或更高層次,不同産品之間,各大廠商的技術也不盡相同。
就目前而言,在主流的TLC閃存中,3D NAND架構以64層性能最佳,用戶在選購固态硬盤時應關注固态硬盤的3D NAND架構,其次是選擇大廠品質,因為作為上遊廠商,這類廠商擁有自我生産以及加工晶圓的能力,品質上可以得到保證。畢竟固态硬盤是存儲我們日常數據的,萬不可馬虎。
支持NVMe協議優于傳統SATA接口?
很多用戶在選購固态硬盤的過程中往往會被繁雜的産品名稱所困擾,在複雜的硬盤名稱中,除了産品的品牌、容量等信息外,一項非常關鍵的産品規格即為硬盤接口類型。我們常見的硬盤接口類型分為SATA、PCI-E兩種。其中,廠商會在走PCI-E的部分設備名稱後加上支持NVMe協議的備注。售價上也要高于傳統SATA接口類型。
其實,NVMe協議隻是一個邏輯設備接口規範,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PCI-E通道的低延時以及并行性,在可控制的存儲成本下,極大的提升固态硬盤的讀寫性能,降低由于AHCI接口帶來的高延時,徹底解放SATA時代固态硬盤的極緻性能。 那麼支持NVMe協議的固态硬盤真的優于傳統SATA接口的固态硬盤嗎?
在掌握上述問題的前提下,我們需要了解NVM Express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延遲低,因為這類産品采用流線型的存儲堆棧,NVMe無需讀取寄存器就可以發出命令。功耗更低,NVMe加入了自動功耗狀态切換和動态能耗管理功能,能夠增加例如移動筆記本的設備的續航時間等,最後是驅動适用性廣泛,目前,衆多操作系統均已經加入了對NVMe的支持。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消費者已經掌握了有關NVMe的有關内存,由此可見,雖然支持NVMe協議的固态硬盤走的是PCI-E接口,而每條PCI-E 3.0的帶寬是8Gbps,但這是理論成績,在考慮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支持NVMe協議的固态硬盤并非絕對性的由于傳統SATA接口下的固态硬盤。因此,我們在選購固态硬盤的過程中,并非一定要盲目追求NVMe等專屬名詞,而是因在考慮到自身預算的前提下,選擇合适的固态硬盤。
M.2固态接口為什麼多一個缺口?
很多人都說M.2類型的固态硬盤在速度以及空間上均優于傳統2.5英寸固态硬盤。這也就間接導緻在固态硬盤的選擇上達到了一個新的檔次,但相信每一位查詢M.2固态硬盤的玩家在購買過程中都會發現,M.2 接口的固态硬盤并非完全相同,共有上述兩種類型,它們在實際使用中支持的通道、協議和速度表現是否也因缺少一處而有所區别呢?
其實,這是M.2固态硬盤的兩種不同的接口規格,分别為 Socket 2 和 Socket 3。其中,Socket 2接口(B Key)在金手指部分有兩道凹槽,而右邊的則是Socket 3接口(M Key),金手指部分隻有一道凹槽,非常好區分。通常而言,Socket 2接口的固态硬盤支持SATA 和 PCIe x 2 通道,而Socket 3接口類型則支持PCIe x 4 通道。而二者的區别也僅僅在于傳輸速度方面,例如傳統SATA 3.0接口的理論傳輸速度為750MB/s,而采用PCI-E×2接口的Socket 2接口可以達到700MB/s讀取,550MB/s寫入的速度。至于采用PCI-E×4的Socket 3接口理論速度可以達到4GB/s。速度上的差距可想而知。
當然,Socket 3接口類型的SSD固态硬盤在售價上面也高于Socket 2接口類型的,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支持SATA 3.0接口以及PCI-E×2接口類型的固态硬盤足以滿足我們日常PC高效運行的目的,因此,除了特殊需要的用戶以外,完全沒有必要因為缺一個凹槽而感覺這類SSD固态硬盤天生帶有缺陷,它享受與SATA 3.0相同的傳輸速度。
跑分速度≠實際傳輸速度
對于很多打算購買SSD的用戶而言,通常會查看官方或者專業測試平台的硬盤測試成績,通過多款産品的跑分差異來決定最終購買方向。但在現實使用過程中,看似較快的M.2固态硬盤并沒有表現出大幅由于傳統SATA固态硬盤的傳輸優勢,或許是這兩點原因困擾了你。
首先,不同主闆上的M.2接口所支持的通道不同,有的僅支持PCI-E通道,有的則兼容SATA和PCI-E兩種通道,也有的M.2接口僅支持SATA接口,因此,如果我們購買的M.2固态硬盤在安裝以及使用過程中走的僅僅是SATA通道,那麼在性能方面的表現顯然無法與真正的PCI-E通道相比,因此也就會出現用戶常見的産品并沒有跑分速度上顯示的那麼大優勢。
此外,如果我們日常傳輸過程中的文件夾中包含有大量的子文件,那麼在實際的傳輸過程中,速度會收到很大的影響。不過總的來說,走PCI-E接口類型的M.2固态硬盤在傳輸速度要遠遠大于走SATA類固态用,這類特征在傳輸大容量文件是表現尤為明顯。
總結——選購SSD注意規避的誤區
在我們日常選購SSD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非常多。但總的來說,用戶應當遵從一下幾點,首先,買新不買舊,全新固态産品能夠為用戶帶來最新閃存顆粒技術以及最優存儲控制器。其次,買大廠不買雜牌,上述我們已經提到,類似三星、海力士等大廠都擁有自我生産以及加工晶圓的能力,品質上可以得到保證。而雜牌廠商很多使用的則是市面上俗稱的“黑片”,不僅品質無法保證,在速度上也差強人意。
最後則是選購價格以及容量,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如果購買SSD僅僅是作為系統盤使用,哪怕128GB容量足夠使用,但如果用戶需要更高容量的固态硬盤提升日常應用速度,那麼用戶起碼需要配備240GB以上的固态硬盤。此外,如今雖然固态硬盤已經逐漸普及,但售價方面,不同容量,不同傳輸速度的SSD在售價方面價格相差同樣非常巨大,如果PC的安裝空間有限且主闆支持M.2插槽,那麼用戶僅需配備走SATA通道的M.2接口固态硬盤即可。反之在傳輸速度相差無幾的前提下,傳統固态硬盤其實同樣可以勝任。
本文編輯:劉國亮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